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40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意写作研究、文学·语言、美学与人类学研究、政治·社会·法律、党史研究与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学·高等教育

主管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6-2126
国内刊号:45-1401/G4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8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2557
总被引量:3320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5.4691
立即指数:0.0041
期刊他引率:0.9505
平均引文率:7.2365
  • 试论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中的孔子“仁学”思想

    作者:廖国伟 刊期:2013年第04期

    以“孝弟”为“仁”之根本的孔子仁学,从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伦道德的践履出发,把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日常人伦和日常的行为上升到一种道德境界之中,这种道德境界是我们日常行为的践履也是日常生活境界的升华,这种美与善相联的境界也是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统一。孔子“仁学”思想表达的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平凡而伟大的...

  • 中华“和”文化的美学特质

    作者:尹力 刊期:2013年第04期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道、释对此都作了深刻的阐释。中华“和”文化有着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不但启示着人们去获得和平、安康与幸福,而且指引着人们通达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 口头叙事与民间信仰:两种地方性知识的互文性——以乡村视野中的传说与信仰为例

    作者:黄洁 刊期:2013年第04期

    对口头叙事和民间信仰的研究,学术界长期停留在民俗事象的历史演进范式和类型化处理,很少突破脱离情境的标本化。众多研究成果和事实表明,在地方性知识体系内,口头叙事在具体时空坐落中的民众和民众活动中生成、传播并获得意义,民众生活、心灵世界和信仰的内容也由传说建构和调适,从而形成一种互动的完整的社会性传承。由此,强调了纳入文...

  • 京族喃字史歌生态研究

    作者:徐少纯 刊期:2013年第04期

    我国京族喃字史歌是用京族喃字记录下来的由广大人民创作的反映中下层民众眼中的客观世界的歌谣,包括京族史歌、京族哈节唱词、京族传统叙事歌等。京族喃字史歌的产生与发展和特定的生态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环境以及包括政治、历史、宗教信仰、节日庆典、生产〉--j俗等在内的人文生态环境对京族喃字史歌的生成与兴衰具有很大的影响。

  • 论苏轼爱情诗文的婉约情怀

    作者:谭小华; 聂长涛 刊期:2013年第04期

    苏轼的诗风遒劲刚健,开“豪放派”之先河;同时,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曲折的爱情故事,也让他的诗文在豪放之外多了几分哀愁与婉约。通过对苏轼诗词和文集中关于王弗、王闰之、王朝云三位女性的作品进行解读与阐释,希冀展示一代文豪豁然、旷达心胸之外的婉约情怀。

  • 冯梦龙“三言”中的文人形象研究综述

    作者:陈婵娟 刊期:2013年第04期

    目前学术界对冯梦龙“三言”中的文人形象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专著稍有涉及,没有专门性研究;论文方面对具体问题的分析有所成就,如文人与科举的关系、文人世俗化等,但缺乏系统性梳理。由于分类标准和研究对象的界定存在差异,对文人形象进行分类探讨、对文人群体作整体观照等研究仍然有待深入。

  • 红楼人物研究的新视角——评李鸿渊《(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

    作者:邓辉; 向悦 刊期:2013年第04期

    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是近年来《红楼梦》人物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学术佳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既体现了其红学研究的思想和成就,也契合了《红楼梦》重视文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 新时期以来中国古代文论“逸”范畴研究述评

    作者:周斌 刊期:2013年第04期

    “逸”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本文从“逸”范畴研究的历程梳理、维面阐释、问题探究三个方面对这些研究成果加以述评,认为新时期以来“逸”范畴研究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 情感与理性的弥合——解读台静农《地之子》中蕴藏的“悲心”

    作者:彭婷婷 刊期:2013年第04期

    20世纪20年代,台静农以其乡土小说创作蜚声文坛。与同时代其他小说家对待乡土态度的不同之处是,台静农在细致描摹乡村百姓的生存状态及精神特征的过程中,没有简单止步于揭露与批判,更多是挖掘卑微生命身上的闪光之处,揭示了他们对痛苦的自觉意识,进而肯定了其对于自身命运的超越。

  • 当代官场小说中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朱凤华 刊期:2013年第04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界出现了一次官场小说的热潮,甚至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在这官场小说中,塑造出了一大批鲜活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就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些官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求能够对其进行深入地剖析与解读,寻找出其在形象塑造上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 叩问人性的童年书写——浅析张玉清短篇少年小说

    作者:张栩 刊期:2013年第04期

    张玉清是以创作短篇少年小说为主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从早期对少年心理的描写转向了更丰富的童年内心世界的探索。少年萌动的情欲、时代激发出的复杂人性以及内隐在儿童内心中的人性悖论,成为作者解剖童年的切入点。绕过儿童文学内设的成规和禁忌,张玉清跨界的写作为儿童文学增加了文学的厚重感,也为之提供了拓展美学标准的可能性。

  • 段淑芳小小说论

    作者:卿爱君 刊期:2013年第04期

    段淑芳是湖南专注于小小说创作的“80后”优秀青年作家之一。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关注底层生活,通过“含泪的微笑”等多种形式表达内蕴的深沉,诗意散淡的语言,使她的小小说有其独特价值。

  • 对瞿秋白、纪德、泰戈尔及罗曼·罗兰访苏日记的反思

    作者:周仕益 刊期:2013年第04期

    瞿秋白、纪德、泰戈尔及罗曼·罗兰四人的访苏日记反映了对苏联模式的不同立场和态度。纪德、泰戈尔持批判的态度,罗曼·罗兰是爱护的态度,而瞿秋白除了表现崇敬外,更有彷徨与犹豫。通过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出重新认识瞿秋白的访苏日记的必要性。

  • 康拉德他者形象建构的艺术特征——以《黑暗的心》的非洲形象建构为例

    作者:熊焕颖 刊期:2013年第04期

    近年来随着后殖民理论的引入,国内学者对康拉德与殖民主义的批评呈现出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有的批评家认为康拉德是彻头彻尾的殖民主义者,有的则坚持康拉德是对帝国主义持反对态度的人道主义者。在此背景下,本文尝试以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中对非洲形象的建构为例,通过分析和论述康拉德小说他者形象建构的艺术特征,从而探讨这些争议...

  • 从夏洛蒂到西苏的女性话语权构建

    作者:朱巍 刊期:2013年第04期

    在男权制的社会中,男性主宰着文学叙事空间,女性成为被剥夺声音的群体,处在沉默的失语状态。从早期单纯的女权抗争到20世纪妇女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女性们逐渐认识到抗争的狭隘,把重心转移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层面。从英国的夏洛蒂、伍尔芙到法国的西苏,她们不断吸收和发展前人的创作成果来试图构建女性独有的话语权,走出“女性失语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