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40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意写作研究、文学·语言、美学与人类学研究、政治·社会·法律、党史研究与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学·高等教育

主管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6-2126
国内刊号:45-1401/G4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8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2557
总被引量:3320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5.4691
立即指数:0.0041
期刊他引率:0.9505
平均引文率:7.2365
  • 民俗摄影的生态美学意义

    作者:范秀娟 刊期:2009年第01期

    民俗摄影的崛起不仅是一个技术事件,也是一个文化事件,它反映了在全球化和后现代语境中,艺术想要表现和记录代表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在生态美学的观念中,“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习俗”是关乎文化生态和谐和人类自身和谐的重要文化事项,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其中包含着人类重要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智慧。因此,民俗摄影与生态美学有内在的...

  • 韵与余韵:民俗摄影之美

    作者:向先清 刊期:2009年第01期

    民俗摄影的“韵”之美指的是民俗摄影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神圣意味;“余韵”之美则指的是这种神圣意味或文化内涵的留存和在当下社会中的缺失,“余韵”之美事实上是一种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是一种挽歌式的美。

  • 原生态与生态:民俗摄影之美

    作者:臧晓曦 刊期:2009年第01期

    在各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门类中,民俗摄影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真实、客观地记录和保存了民族独特的、有形的风俗习惯,集中突出地表现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地传承与守护。同时,民俗摄影从原生态的视角客观地展现了蕴含在民俗文化、民俗事象中那种亲近自然的质朴之美、还原于生活本质的真实之美、原初纯粹的原生之美;...

  • 村落别名故事的民俗学研究——以庙头镇八村为例

    作者:蒋素利 刊期:2009年第01期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伦理、民俗等留有先民的心理痕迹和经验残余的语言符号,是一个族群的心理生活和现实生活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出现和逐渐演化的产物的记载。民间故事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民俗文化背景中,具有立体性、多面性的特点,是一种特定的民俗符号,从它们身上可以找到当地民众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活。通过对全州县庙头...

  • 柳宗元的弥陀净土信仰

    作者:郭莲花 刊期:2009年第01期

    从历时、交往、个人因素、宗教背景等方面考察柳氏成为弥陀净土信仰的接受情况,了解到柳氏成为弥陀净土信仰者,始于贬谪永州初期,这与他受修净土的天台宗学人重巽的影响、本身的遭遇和对世间的感慨有关。他对弥陀净土的信仰程度和心态表现在深入经论、斥异见、解疑惑、重修证上。后人借其宏赞净土的文章宣扬弥陀信仰,然其信仰弥陀也为一些学者所...

  • 李贺与屈原的爱国精神之比较

    作者:胡敦飞 刊期:2009年第01期

    屈原向来以爱国诗人著称,他的爱国精神也被一代代传承,中唐诗人李贺的诗歌也流露出明显的爱国思想。屈原和李贺都是当时君主的同姓宗族,他们都具有强烈的宗国情结。此外,他们的爱国精神还表现在乡土之恋、渴望为国效力以及对英雄的歌颂等方面。由于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生遭遇的不同,李贺和屈原的爱国精神是有区别的,其中既有程度上的不同,也有范围...

  • 说“何意”是何意

    作者:薛凤生 刊期: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孔雀东南飞》中“何意”当前的解释提出疑问,从语境、语义、句法三个层面对于“何意”在文章中可能表达的逻辑意义进行分析,试图做出新的诠释。

  • 夏承焘《韦庄年谱》生年续考

    作者:毛兰球 刊期:2009年第01期

    韦庄之生年当在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夏承焘《韦庄年谱》即持此论,但夏谱论证尚有可商榷之处,其据《旧唐书》中史料以释韦庄《镊白》诗“新年过半百,犹叹未休兵”句,似不如以《新唐书》及《资治通鉴》中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春的史料释之更切近此诗句之本事,从而可推定韦庄生于836年。

  • 猪八戒“食”“色”特性缘由探析

    作者:宋兴昌; 孟智 刊期:2009年第01期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食”、“色”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也因此而深入人心。但是为何猪八戒就应该被赋予“食”、“色”特性呢?为何必须是被赋予了“食”、“色”特性的猪八戒才应该出现在取经队伍之中呢?笔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意象”的阐释出发,结合《西游记》文本的成文背景,探析与解答这两个问题。

  • 忻城土司文人莫震的儒家思想及其成因探析

    作者:董灵超 刊期:2009年第01期

    忻城土司文人莫震的立身行事和他的现存诗作均表现出特色鲜明的儒家思想,本文即旨在对其儒家思想的表现以及形成原因加以探析。

  • 语言的断裂和缝合——《桥》与《边城》话语分析

    作者:张弦 刊期:2009年第01期

    语言作为先在的世界,潜在规范主体的表达以及作为过程的话语。而作为公共经验秩序的统治者,语言似乎让个体无法逃脱其权力场,进而使话语的生成与存在对先在的语言构成挑战,同时确立自我价值。对于创作主体而言,语言成为他们极力排斥的魔鬼,他们要在个体的经验世界中重新确立话语的权威,并达到对世界的个体理解。

  • 生命的“叠”韵——浅论《黑骏马》的多重审美意蕴

    作者:王文霞 刊期:2009年第01期

    《黑骏马》的意蕴是丰富的,是一首生命的诗,是一个年少的梦,是一曲华彩的旋律,是一种失去的美好回忆,是青春,是理想,是亲情,是爱情。在这曲生命的旋律中,它奏出了文化观念的冲突,生命意识的高扬,草原生存状态的"知在"的表达等多重审美意蕴。四处飘洒着生命的余韵。

  • 论我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以政治文化为视角

    作者:张剑 刊期:2009年第01期

    民主既是制度的,又是观念的、文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既是其民主制度逐渐确立、完善的过程,也是与之相适应的公民文化(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发展过程。社会主义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也是如此。本文在阐述了政治文化的内涵与功能之后,以此为视角着重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文化构建...

  • 司法裁判与情感

    作者:曹英 刊期:2009年第01期

    司法裁判是行使国家审判权的法官,依法定程序对诉讼案件进行审理后,做出具有法律拘束力的结论性判定的活动。司法裁判受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背景的影响,与此同时情感因素也是法官在断案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法官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这些因素,只有这样法官才能做出具有说服力的并且值得信赖的司法裁判。

  • 一脉相承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从“共同富裕”到“更加注重公平”

    作者:吴秀荣 刊期:2009年第01期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在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使得社会贫富差距呈扩大之势,这是共同富裕这个动态、渐进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发扬小平的“共富”理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