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40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意写作研究、文学·语言、美学与人类学研究、政治·社会·法律、党史研究与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学·高等教育

主管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6-2126
国内刊号:45-1401/G4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8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2557
总被引量:3320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5.4691
立即指数:0.0041
期刊他引率:0.9505
平均引文率:7.2365
  • 审美感知与文化认知——广西那坡县黑衣壮人色彩观的人类学分析

    作者:海力波 刊期:2008年第03期

    黑衣壮人对色彩的分类与审美感知受到客观技术手段与生理经验的影响,同时也与其独特的世界观、人观等文化认知体系有着密切联系。尝试以黑衣壮为个案研究,指出:审美感知是文化认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只有从后者出发才能理解前者,审美人类学研究应该更多地探寻特定文化中审美表征的本土化概念和地方性的表征方式。

  • 侗族民间文学中的空间观与生活空间的建构

    作者:龚树排 刊期:2008年第03期

    空间观念是人类感知、把握世界的重要维度。在民间文学资料的基础上,以文化人类学的社会空间建构理论对侗族的空间观念加以分析,指出侗族的空间观为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与行为提供了认知基础,侗族通过空间方位的确定、生活空间和仪式场所的安排、村寨的建构表达出其对空间概念的哲学思考。

  • 论壮族生育信仰中的“架桥求花”仪式及蕴涵的文化意识

    作者:何志敏 刊期:2008年第03期

    生育信仰,是指古代人类对自己生育、繁衍、性具、性行为的信仰及其仪式,包括生育神、性器和性巫术在文化上的反映。“架桥求花”仪式是壮族民众在长期的一种生育信仰习俗,它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意识。

  • 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探析

    作者:庞先超 刊期:2008年第03期

    通过对安阳苏奇木版灯笼画的介绍,以期更多的人了解安阳苏奇灯笼画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审美价值及其生存现状,从而利用2003午国务院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这一契机,对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遗产进行及时抢救,使其能很好地传承下去。

  • 幽冷峭拔的意象 苦痛哀怨的悲情——品读柳柳州山水诗一得

    作者:黄业恒 刊期:2008年第03期

    历来有关研究柳宗元(又称柳柳州)山水诗的成果已不少。本文试图从品读的角度,从柳柳州的政治遭遇来解读其山水诗中幽冷峭拔的意象及其所隐含的悲情美。柳柳州命运多舛,仕途失意,形成了其山水诗幽冷、峭拔、凄清的独特风格;诗人通过选取幽冷、峭拔、凄清的意象来抒发苦痛哀怨的悲情,这是一种悲情美。

  • 诸葛亮不喜魏延原因初探

    作者:彭波 刊期:2008年第03期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魏延素来不喜,表面看似乎心存偏见,识人不明。实际上,其深层次原因是由于诸葛亮意欲重建儒家秩序,使蜀汉成为正统政权,故在道德上力求完美无暇,对魏延弑主之举自然难以认同。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回顾

    作者:韦国兆 刊期:2008年第03期

    女性文学研究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可是其研究重心多落在现当代文学阶段。以近十年来众多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综述,力求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总结。

  • 徐志摩个性成因及其在散文中的体现

    作者:周仕益 刊期:2008年第03期

    徐志摩的个性形成与其家庭和留学背景有着很深的渊源。这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散文创作,形成了徐志摩式的独特风格: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忠于自我情感的真实性;在艺术手法上,运用鲜艳的色彩,浓厚的笔墨来描述、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和铺陈,以多样的手段来尽情渲染其思想情感。

  • 被解构的救赎——谈张爱玲的小说《茉莉香片》

    作者:吴玉玉; 张海生 刊期:2008年第03期

    《茉莉香片》是一部对于生命救赎渴望的获取可能全然解构的文本。它以悲观性的凄惶基调完成了对于人生困境的绝望宣言,同时也颔首了这种挣扎的过程之美。其实解构本身就证实了她对于此问题的关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张爱玲或许并不是一个冷漠的作家。

  • 南宁诗会与朦胧诗的崛起

    作者:黎学锐; 罗艳 刊期:2008年第03期

    1980年是新诗发展的关键转折期,这一年春天召开的南宁诗会是建国后首次专门针对新诗举行的全国性大型学术讨论会。南宁诗会上对朦胧诗不同的认识与评价引起了与会者的争论,争论促进了朦胧诗的全面崛起。本文从分析史料入手,以对南宁诗会的史学价值与意义进行客观的审视评价。

  • 《我们的政治主张》评析

    作者:黄冬芳; 王现杰 刊期:2008年第03期

    《我们的政治主张》是胡适等人针对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状况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政治方案。这一方案的提出既体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工具主义理解,也反映了他们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把握。此外,他们把实现有序的社会政治寄托在“好人”身上,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 论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作者:罗立立; 黄惠春 刊期:2008年第03期

    “重要性”是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重要性的具体标准,称为重要性水平。本文对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反向关系,而且也揭示了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审计风险的高低取决于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但重要性水平的高低也受审计风险的影响。总之,正确理解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的...

  • 我国区域法治的道路模式探析

    作者:李爱平; 祝伟华 刊期:2008年第03期

    随着区域科学的勃兴和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区域法治逐渐成为了依法治国论题中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其在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发展任务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区域法治本身蕴涵着理论认识和实际问题解决之双重价值,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沿着政府推进型法治化道路模式深入开展区域法治建设相对具有更高的合理性。

  • 神明信仰与边疆秩序——宋明时期广西伏波信仰研究

    作者:麦思杰 刊期:2008年第03期

    马援伏波是广西重要的民间神明,从唐至明期间,马援在广西地方社会的形象不断地发生变化。以这一变迁为切入点,探讨其变迁的背后所表达出不同的时代主题,从而理解国家在边疆秩序的构建中,如何透过神明信仰的不断塑造来达到构建边疆意识。

  • 商人组织与近代广西乡村经济的进步——近代广西商人组织系列研究之三

    作者:陈炜; 杨辉 刊期:2008年第03期

    文章对近代广西商人组织在推动乡村经济进步上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近代广西商人组织在维护乡村劳动力稳定,推动乡村生产技术的变革及促进民族地区乡村商业进步等诸多方面出力尤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落后的面貌,推动了乡村社会经济由传统向近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