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40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意写作研究、文学·语言、美学与人类学研究、政治·社会·法律、党史研究与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学·高等教育

主管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6-2126
国内刊号:45-1401/G4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8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2557
总被引量:3320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5.4691
立即指数:0.0041
期刊他引率:0.9505
平均引文率:7.2365
  •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作者:覃德清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源于中国美学和中国人类学中对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的共同关注。近年来有关学者对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那坡黑衣壮等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今后还需深化田野调查,同时加强理论提升,才能更进一步促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的发展。

  • 审美偏爱与实证研究之认识论和方法论——怀尔弗里德·范·丹姆审美人类学理论研究

    作者:杨丽芳 刊期:2008年第02期

    国外第一个在美学的人类学领域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是荷兰学者怀尔弗里德·范·丹姆,论文主要对其审美人类学基本思想理论中的审美偏爱与实证研究之认识论、方法论进行了阐述,主要意旨在于为推进中国审美人类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国外同类研究成果来作为参照,以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 审美人类学视野中侗族民歌的表演语境与文化功能

    作者:陈曦 刊期:2008年第02期

    多姿多彩的侗族民歌仍然广泛存活干侗族人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演唱侗歌并非纯粹的艺术行为,而是审美交流的一种基础方式,相应地形成了一整套运用侗歌表演来展演审美习俗的繁复而固定表演机制。然而。随着外来文化的传播和旅游者文化心理的变化,侗族民歌文化的表演机制和文化功能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迁,引发了侗歌文化功能的全面革新。

  • 布傣人婚俗的审美人类学考察

    作者:汪俊; 张建军 刊期:2008年第02期

    布傣人主要生活在中越边境,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通过考察布傣人婚姻仪式过程及其结构层次与符号意义,并发掘婚姻礼仪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了解和认识布傣人的民俗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 柳宗元被贬后的心态与疾病

    作者:刘瑞明 刊期:2008年第02期

    柳宗元在给亲近友人的书信中说到他被贬后的生活困难、百病缠身、孤独苦闷、失望;说到他对罪状的反思。实际是对诬陷者的揭露与斥责。

  • 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作地考

    作者:韩立平 刊期:2008年第02期

    据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考出柳宗元《酬曹侍御过泉县见寄》诗中的“破额山”地处柳州境内,从而证明柳宗元此诗作于元和十四年柳州刺史任上,否定了学界关于此诗作于永州的观点。

  • 从《楚辞》看中国古代的婚嫁制度

    作者:杨蕾; 许霁 刊期:2008年第02期

    《楚辞》是一部著名的浪漫主义著作,从该著作的许多神话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先秦时期的一些民风民俗。本文重点分析《楚辞》当中所涉及的婚俗,对其中有关涉及古代婚嫁制度的诗句进行分析、联想、总结,从而了解先秦社会生活状况及民族心理、伦理道德、审美意识等。

  • 试论谢灵运对楚辞的接受

    作者:宋志玛 刊期:2008年第02期

    楚辞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是后世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六朝才子谢灵运就深受其影响。本文试从谢灵运诗中所体现的身世之感、香草美人意象、以及其对时间的态度三方面分析其对楚辞的接受,以便更好的认识谢灵运其诗、其人。

  • 悲剧性的存在与诗意情怀——魏晋风度及呈现的“酒神精神”内涵初探

    作者:韦军 刊期:2008年第02期

    运用西方哲人尼采的悲剧理论对魏晋南北朝文人名士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进行分析,指出魏晋名士的生命意识里既有与酒神精神一脉相通的对生命悲剧性的清醒洞悉,也蕴含着对情感本体的呵护。

  • 论北朝民间婚恋歌辞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何字温 刊期:2008年第02期

    北朝民歌中有关婚恋内容的诗歌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些诗歌表现了北朝女子真挚而热烈的情感,显示了她们高度的自信心与自觉的主体意识,同时也展现了她们性观念的开放自由,贞节观念的淡漠等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特性的方方面面。

  • 杜甫以赋入诗浅论

    作者:赵乖勋; 于素香 刊期:2008年第02期

    杜甫以赋入诗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杜诗吸收赋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二是杜甫直接利用赋的表现形式。第一方面包括三点内容:杜甫“胸中罗宇宙”,其诗描写范围十分广阔;杜诗描写“穷形尽相”;它的结构小中见大。第二方面表现在:杜甫利用赋的构思方式,应用赋创造的意象,直接利用赋的词汇。

  • “一篇长恨有风情”之“风情”涵义再讨论——兼谈《长恨歌》的主题

    作者:王昕 刊期:2008年第02期

    “一篇长恨有风情”之“风情”的意义关系到白居易的《长恨歌》主题的确定,“爱情说”认为是“男女之情”,“婉讽说”认为是“风诗之性情”,还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与“正声”对举,从白居易诗中用“风情”一词的情况来解读“风情”一词的涵义,并以此认定《长恨歌》的主题。

  • 刘辰翁文学思想中的阐释学意识论略

    作者:焦印亭 刊期:2008年第02期

    以刘辰翁的诗文序跋和大量评点批语为文猷依据,简略论述了刘辰翁的文学思想具有现代之阐释学意识。

  • 1928年中国文学理论的新变——马克思主义化

    作者:杨胜刚 刊期:2008年第02期

    1928年,“革命文学”论者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出发论证“革命文学”的合法性,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框架里揭示了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澄清了中国“革命文学”应该是“无产阶级的文学”。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范畴内,展开了作家要克服其“小资产阶级根性”的命题。这标志中国文学理论已开始发生了马克思主义的转向,对中国文学和理论批评发生了重大影...

  • 奋争与诚意:女性追求双性和谐文化理想之旅

    作者:肖立青 刊期:2008年第02期

    “双性同体”、“双性和谐”是如今文学创作与研究中探讨的主题之一,也是女性瞻望性别文化未来的理想。纵观女性主义的历史发展,结合横向考察其兼容并蓄的素质和态度,即可发现,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既表明了自己奋争于追求生存空间的恒心,同时又在种种形式的抗争中表达了以追求双性和谐文化理想为努力方向的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