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u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401/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创意写作研究、文学·语言、美学与人类学研究、政治·社会·法律、党史研究与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学·高等教育

主管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国际刊号:2096-2126
国内刊号:45-1401/G4
全年订价:¥ 120.00
创刊时间:1986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8
复合影响因子:0.48
总发文量:2557
总被引量:3320
H指数:11
引用半衰期:5.4691
立即指数:0.0041
期刊他引率:0.9505
平均引文率:7.2365
  • 从汉语语言特点看骈体文的审美特征

    作者:毛新青 刊期:2007年第03期

    骈体文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语言形态,是汉民族依照汉字的特点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根据中国人的审美心理进行文化选择的结果,是民族审美意识在语言文字表达上的反映。本文试结合汉语特点进行分析之。

  • 柳宗元山水亭台记的构架及其它

    作者:吕国康 刊期:2007年第03期

    山水、亭台记是柳宗元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其结构及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并从文体上探求在继承与创造方面的轨迹。

  • 建立在死亡意识上的生活美学——《闲情偶寄》新释

    作者:刘辉成 刊期:2007年第03期

    人因为有死而产生死亡意识。由于人们对死亡的关怀态度不同,生成的死亡意识就会不一样,关乎到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个性也会不一样。《闲情偶寄》启示我们:生活美学是根植于死亡的呵护意识之中的。只有呵护死亡,才能形成审美心境,才能发现人生之美和享受生活之美,以利于生命的健康。

  • 凝千年之相思,铸民族之精魂:红豆意象的流变和《相思》的影响

    作者:袁晓薇 刊期:2007年第03期

    王维《相思》诗的流行和红豆意象的诞生有密切关联,王维《相思》本身并没有明确指出相思的具体蕴涵,后世在接受中赋予相思以男女相思、故国之思、君父之思、爱国热情等多种意义内涵。《相思》的影响正是伴随着红豆意象的象征意义的流变和发展。红豆和相思的组合深切地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和审美心理,因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 从周作人的《平民文学》和“新写实小说”说起——关于“平民意识”回归问题的思考

    作者:张敬文 刊期:2007年第03期

    从周作人发表《平民文学》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这不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更是一种“平民意识”的继承和延续;“平民意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当中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意识形态,因为它的能动性,所以不能固执的概括。而且,任何概括都是一种遮蔽。对“平民意识”的重新认识和探索,不仅可以建构起现代与当代文学的桥梁,更能增强我...

  • 从美国女性文学看女性主义发展

    作者:陈莲琦; 韦丽霞 刊期:2007年第03期

    女性主义对西方各国的女性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追求与男人平等的政治权;第二阶段是二战后女性主义的兴起以及20世纪后半叶美国妇女文学的发展对女性主义的影响;第三阶段是女性主义批评。

  • 浅析交际文化对言语能力获得的影响

    作者:陈梅; 阮志南 刊期:2007年第03期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发展的基础,作为社会现象,语言的功能就是交际,所以交际过程中隐藏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等交际文化往往会对学习者的言语交际能力产生规约作用。

  • 科技英语汉译的静动虚实转换

    作者:陈金红 刊期:2007年第03期

    科技英语大量使用名词、介词结构,有静、虚、抽象的特点,而汉语则多用动词,有动、实、具体的特点。本文探讨了两种语言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并提出了科技英语名词、介词结构的分析和汉译方法。

  • 浅析语境与英语词义的正确理解

    作者:梁雪清; 阳雨君 刊期:2007年第03期

    从语境的角度,通过词汇语境、语法语境、提示语境、整体语境等来理解词汇的意义,其目的在于揭示词汇的特点和应用,使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及其短语的理解更为准确而全面。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的主体性构建的政治学考察

    作者:刘绍卫 刊期:2007年第03期

    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成为中国人民追求、奋斗的目标,并深刻影响到中国的历史叙事。中国如何要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去掉现代性中的不利因素,抵御西方的“现代性的入侵”,构建民族的主体性,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现代化的路子。从洋务派到清末的新政,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近代中国进行了各种现代化的尝试,但并没有根本改变...

  • 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历史主题及其理论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历史视野

    作者:王浩斌; 王飞南 刊期:2007年第03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赋予深刻的历史启示:一是要实现与中国的社会实际、历史传承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二是要实现本土化,三是要实现“视界转换”;这为中国社会学实现其理论主题由“发展与社会转型”—“秩序与社会整合”—“公正与小城镇建设”的转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及实践依据;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理论建...

  •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和价值分析

    作者:孟宪平 刊期:2007年第03期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认识和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路径,它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方法论价值。其导向功能体现为对矛盾的辩证认识和科学的分析态度,其整合功能是指对思想、利益和社会力量的有效梳理,其方法论价值表现为对矛盾的客观分析和正确处理。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策略

    作者:吴龙; 梁银山 刊期:2007年第03期

    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是社会和谐发展,企业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本文从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出发,论述了人本管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意义,从满足员工需要、公平制度的建立、正确批评方法的选择、企业与员工家庭的关系、员工的隐私权、对员工意见的正确认识、授权管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

  • 论比较逻辑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

    作者:张四化; 葛宇宁 刊期:2007年第03期

    提出了建立一门独立的“比较逻辑学”学科的构想。比较逻辑学是在逻辑哲学指导下,建基于各种逻辑科学之上的一门独立的逻辑学综合性理论学科,主要具有“比较的理论”与“具体的比较”等不同的研究层面。它以三支逻辑源流之间的平等对话与贯通融合为主要研究诉求,突出比较意识、比较思维与比较方法的自觉运用,并从人类历史背景与文化传统的角...

  • 抗日战争时期广西的粮食经济政策

    作者:陈炜; 秦彬 刊期:2007年第03期

    通过对抗日战争时期广西政府的粮食管理政策与效果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战时广西政府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粮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需和民需,对坚持和支援抗战胜利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