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通报

硅酸盐通报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杂志简介:《硅酸盐通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5440/T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化工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化工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邀综述、水泥混凝土、资源综合利用、陶瓷、玻璃、道路材料、研究快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硅酸盐学会;中材人工晶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1-1625
国内刊号:11-5440/TQ
全年订价:¥ 156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化工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9
复合影响因子:0.85
总发文量:6687
总被引量:34603
H指数:44
引用半衰期:5.2546
立即指数:0.0602
期刊他引率:0.9122
平均引文率:12.8153
  • 高炉渣纤维负载TiO2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作者:邢宏伟; 谷少鹏; 刘志刚; 杨立荣 刊期:2016年第08期

    以高炉渣纤维(BFSF)为载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在BFSF表面负载TiO2,制备BFSF负载TiO2(TiO2/BFSF)光催化材料。利用差热-热重(TG-DTA)、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元素分析(EDS)等近代测试方法对TiO2/BFSF的显微结构和相组成进行了表征。以模拟印染废水的亚甲基蓝(MB)的降解,评价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T...

  • 火烧油层工况下加砂油井水泥石失效演化研究

    作者:程小伟; 张明亮; 李早元; 张兴国; 郭小阳 刊期:2016年第08期

    采取火烧油层方式开采稠油过程中,高温和CO2环境时常引发固井水泥石强度衰退,渗透率增大,层间封隔失效,极大缩短稠油井生产寿命。本文针对该问题,通过测试分析加砂油井水泥石强度、渗透率等性能衰退规律,结合物相分析、微观形貌观察等,研究了稠油火烧油层工况下加砂油井水泥石性能失效演化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高温和碳化环境导致加砂油井水泥...

  • Ti3AC2(A=Si,Al)结构、弹性和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作者:李辉; 罗至利; 刘哲; 韩旭旭; 余鸿洋; 孙浩东; 夏晓宇; 王世豪 刊期:2016年第08期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MAX相材料Ti3AC2(A=Si,Al)的结构、弹性和电子性质。对比LDA和GGA计算结果可知,采用GGA近似得到的结果更接近实验值。计算分析了Ti3AC2(A=Si,Al)的弹性性质,并根据弹性常数证明了其力学稳定性。此外,还从电子态密度和Mulliken布居分析的角度考察了Ti3AC2(A=Si,Al)的电子性质和价键特性,认为其具有共价键、...

  • 稀土助剂Gd2O3对W/Al2O3复合陶瓷烧结性能、力学性能和屏蔽性能的影响

    作者:戈榕; 张衍; 刘育建; 方俊; 栾伟玲 刊期:2016年第08期

    以微米钨粉和α-Al2O3粉为基体,Gd2O3-Mg O-SiO2为改性剂,采用常压烧结方式制备了W/Al2O3屏蔽复合陶瓷,并研究了Gd2O3含量及烧结温度对复合陶瓷烧结性能、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为1550℃,引入1.5wt%的Gd2O3可明显提高陶瓷的致密化程度,其力学强度高达276.44 MPa,较未改性陶瓷提高了38%。并且该陶瓷对γ射线有优...

  • 水泥与矿渣对生土基粘结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

    作者:丁苏金; 杨鼎宜; 张磊蕾; 王武祥 刊期:2016年第08期

    研究了水泥、矿渣单掺和复掺时,对生土基粘结材料抗压强度的影响,优化了Mb5、Mb10、Mb15生土基粘结材料配合比。结果表明:矿渣对生土基粘结材料的增强作用优于水泥,但对生土基粘结材料抗收缩能力的提升弱于水泥;复掺水泥矿渣时矿渣掺量宜大于水泥掺量且小于10%;复掺水泥矿渣时粘结材料的14 d强度可达28 d强度的90%左右,14 d以后粘结材料强度增...

  • 强风、干寒、大温差地区混凝土蒸汽养护与强度变化的规律

    作者:赵文斌; 刘建勋; 张戎令; 孙照玉; 康健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为研究强风、干寒、大温差地区混凝土合理的养护方式,对试验原材料进行了测试,同时分别进行了一般保温养护和蒸汽养护后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及不同蒸养天数下(3 d、4 d、5 d、6 d、7 d)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通过实验的测定分析出一般保温措施和蒸汽养护的区别且得到合理的养护措施,根据混凝土在蒸养天数不同龄期下(3 d、5d、7 d、14 d、28 d、...

  • 局部锈蚀对钢筋混凝土梁承载性能的影响

    作者:杨晓明; 王耀耀; 陈永林; 吴天宇 刊期:2016年第08期

    局部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性能及破坏形态与均匀锈蚀构件相比有很大差异,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梁在跨中锈蚀、端部锈蚀、单侧锈蚀等情况下的受弯性能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跨中锈蚀导致的粘结力损失对于混凝土梁承载力并无较大影响,但是会降低锈蚀构件的抗弯刚度;两端锈蚀导致的粘结力损失会严重影响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锚固效...

  • 纤维素醚分子参数对水泥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作者:欧志华; 马保国; 蹇守卫; 沈燕华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文比较了纤维素醚分子参数和掺量对水泥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醚会增加水泥浆的孔隙率,降低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且抗压强度的降低幅度要大于抗折强度;纤维素醚的粘度或分子量越高,或者表面活性越大,其改性水泥浆的强度越低;羟乙基纤维素醚(HEC)改性水泥浆的强度比含甲基的纤维素醚改性水泥浆的强度高;随着纤维素醚掺量增...

  • 水灰比和应力水平对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的影响

    作者:傅巧瑛; 刘荣桂; 延永东; 李琮琦; 杨金木 刊期:2016年第08期

    为了得出水灰比和应力水平对氯离子在预应力混凝土内的传输的影响,以水泥砂浆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为纽带,建立了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水灰比的关系。引入应力水平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函数,通过试验拟合得到该影响函数的表达式,得出一定水灰比和应力水平下混凝土中氯离子扩散系数的计算模型。设计两组不同水灰比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和普通混...

  • 分解炉混煤燃烧最佳底锥入口直径的模拟研究

    作者:徐顺生; 武浩; 刘飞虹; 杨易霖; 时章明; 欧文剑; 肖逸奇 刊期:2016年第08期

    针对某水泥厂5500 t/d三喷腾型分解炉,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温度场、速度场、组分浓度场进行仿真研究,得到了底锥入口直径变化时炉内混煤燃烧规律和碳酸盐分解规律,确定了仿真条件下最佳入口直径,并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仿真计算模型的可靠性。通过仿真研究结果综合评价,确定计算条件下最佳入口直径为2.0 m,此时,炉内流场合理,高温区范围最大,且其...

  • 基于接触角方法沥青与石料粘附特性及路用性能研究

    作者:王金凤; 李晓民; 张国宏; 韩庆奎; 高峰; 魏定邦 刊期:2016年第08期

    沥青-石料粘附失效产生的病害,如松散、脱粒、麻面、坑槽等,致使沥青路面使用性能下降,危及行车安全,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的躺滴法作为接触角法中评价沥青-石料粘附性的试验方法,因其操作简单、定量评价、人为误差小等特点,成为了近年来研究评价沥青-石料粘附性的热点。本文采用躺滴法,以西北地区三种品牌沥青与甘肃省七种石料作为研究对象,利用...

  • 不同吸水率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

    作者:崔正龙; 李静 刊期:2016年第08期

    试验以不同吸水率粗骨料(天然碎石、再生骨料、煤矸石骨料)配制C20、C30混凝土,对不同吸水率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及抵抗干燥收缩性能进行基础性试验研究,阐明不同吸水率粗骨料所保有的水分对混凝土强度及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不同吸水率、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加;和天然混凝土对比分析来看,...

  • 锂辉石浮选机理研究现状

    作者:李金林; 刘丹; 王伊杰; 文书明; 夏节 刊期:2016年第08期

    论文从锂辉石的晶体结构、浮选溶液中Fe^3+离子和其它金属阳离子、阴离子等三个方面,系统评述了锂辉石浮选机理的研究进展。认为矿石浮选机理的研究有助于选矿药剂的开发,根据锂辉石的特点开发适宜的浮选药剂,对我国锂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 负载型无机抗菌材料及发展现状

    作者:张彩丽; 王鹏; 宋安刚; 胡俊华; 任晨星; 关绍康; 孙玉周 刊期:2016年第08期

    本文分析了抗菌材料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阐述了国内外抗菌材料的发展现状,指出我国抗菌材料和国外先进技术存在的差距。概括了日本及美国抗菌材料的发展研究以及成果应用。重点以新型的氧化物半导体为研究内容,对抗菌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发展新型氧化物半导体抗菌剂的优势,对建设环保型、节约型的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社会...

  • 尖晶石LiMn2O4合成工艺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英杰; 梁慧新; 张雁南; 董鹏 刊期:2016年第08期

    尖晶石LiMn2O4的结构和性能与制备工艺紧密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尖晶石型LiMn2O4材料合成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各类合成方法的优缺点及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并展望了LiMn2O4合成工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