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赣南医学院学报 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正文】

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作者:谢东明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西赣州341000
室间隔缺损   amplatzer封堵装置   介入治疗   术后残余分流   纽扣式补片法  

摘要: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心病25%~50%。1988年,Lock率先应用Rashkind双伞封堵装置关闭VSD,后改良成蚌状夹式封堵器(CardioSEAL),多用于肌部VSD以及外科手术后残余分流的患者。均有一定的缺点:双伞直径大,易损伤瓣膜组织;双伞连接点小、移动度大,易出现残余分流;还可出现伞臂断裂等并发症。1994年,Sideris用纽扣式补片法关闭VSD,其输送管虽较双伞法小,但由于补片扣合不紧,残余分流多,且可损伤或影响主动脉瓣、房室瓣功能。因此,上述方法均未获广泛推广。1999年,AGA公司研制出Amplatzer肌部VSD封堵装置;2002年,又研制出Amplatzer膜部VSD封堵装置,相继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成功,使VSD的介入治疗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