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6-1346/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生物数学、基础数学、光电子材料与技术、有机药物化学、算法设计与应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体育科学与技术

主管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2096-7659
国内刊号:36-1346/C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35
复合影响因子:0.37
总发文量:2140
总被引量:5391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6.4
立即指数:0.0118
期刊他引率:0.9438
平均引文率:11.6882
  • 山茶遍地开:海峡两岸采茶戏研究

    作者:钟俊昆 刊期:2008年第05期

    采茶戏这朵在客家地区盛开的山茶花,从容家赣南“试种”成功,已植遍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等地,成为客家民间文化珍品,进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中,化作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与享乐载体,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的重要遗产而列入第一批名录中!

  •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

    作者:郭起华; 钟俊昆 刊期:2008年第05期

    30年来,赣南采茶戏的剧本创作、表演与研究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就其研究而言,在主题、表演、音乐等方面出了一批成果。但也存在研究层次不够丰富、研究方法较单一等局限,今后赣南采茶戏的研究应当围绕多视角、多侧面、跨学科与比较等方式方法而展开,将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相结合,并回到田野进行活态研究,以期能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更好...

  • 客家戏剧在台湾——以客家剧本《吴汤兴》为例

    作者:段馨君 刊期:2008年第05期

    客家三脚采茶戏自大陆江西赣南传入至台湾后,随时代演进与观众品味,逐渐发展为客家改良戏与客家大戏,放眼台湾客家剧团当今的发展,唯有荣兴客家采茶剧团一枝独秀,而其它的客家戏团仍旧以宗教活动的演出为主,对于客家戏曲的演出仍然是以传统戏目与在外台的戏剧演出的模式为基本。本文以台湾大竹堑地区为研究区域,选择荣兴客家采茶剧团的客家大戏...

  • 台湾客家采茶戏之剧本类型探讨

    作者:邱春美 刊期:2008年第05期

    采茶戏之定义有广狭之别。狭义而言,是指小戏(称为“三脚采茶戏”),并不包括客家大戏(称作“改良戏”或“采茶戏”);广义而言,则包括了三脚采茶戏和改良戏二类。本文采广义定义,大小戏皆探讨以窥其发展与演变。将客家戏之流变、类型等进行爬梳与整理。将所见客家剧本作三类叙述:雏型:说唱的准剧本;成型:传统剧本;定型:现代剧本。最后推...

  • 广西博白客家采茶戏戏班调查

    作者:徐赣丽; 孙宝; 莫乔雅 刊期:2008年第05期

    广西博白客家采茶戏自明末形成以来,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古老的民间戏班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生存状态有很大差别。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民间戏班办班经费都是班主或者其他人自筹,基本的生存方式是通过营业性演出获得报酬,维持基本需要。采茶戏班演出剧目主要以受老年人欢迎的古装采茶戏为主,并有相对固定的戏路机制。...

  • 关于苏区精神研究综述

    作者:陈小林 刊期:2008年第05期

    近年来,在中央苏区的研究中,党史界加大了对苏区精神研究的力度,对苏区精神的地位、内涵、特点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新进展。

  • 试论中央苏区查田运动的发起

    作者:钟日兴 刊期:2008年第05期

    查田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推进乡村革命的重大事件,主要采用了三种方式来发动,即:建构网络、利益驱动和采取高压,充分体现了早期红色政权的组织能力、号召力和强制力。

  • 论中央苏区时期的政治民主思想

    作者:贺新春; 左群 刊期:2008年第05期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实行民主是他的重要政治理念,从参加开始,他就树立了在中国实现政治民主的理想,在中央苏区建设苏维埃政权中非常重视贯彻德谟克拉西的原则。他认为,在苏维埃政权下,实行广泛的民主——苏维埃的德谟克拉西,就要正确把握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反对官僚主义,密切党群联系;反对以党代政,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完善基层民主选...

  • 中央苏区红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经验

    作者:黄保华 刊期:2008年第05期

    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央苏区红军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理论创新、制度建设、实践认识等方面中央苏区红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重要经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了开拓作用,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 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中的影像叙事

    作者:程箐 刊期:2008年第05期

    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与女作家们确立了与阅读市场相匹配的叙事策略有密切的关系。女作家们在创作小说时,把蒙太奇结构、场景的迅速切割转换、空间造型意识、视听效果的意象呈现等大量影像叙事手法运用其中,有效地开拓了中国小说的传统叙事空间,并让影视传媒及读者对她们的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影像叙事在给女性...

  • 唐代文言小说“诗化”的文学史意义——兼评邱昌员《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

    作者:李时人 刊期:2008年第05期

    唐代“诗入小说”所导致的文言小说“诗化”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将“诗歌”的种种“文学特质”带入了传统的“史书叙事”,从而促进了中国叙事艺术的发展,并最终完成了由“史传”向“文学”的蜕变,导致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成熟和小说创作高峰的出现。邱昌员的《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拓展,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

  • 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文心雕龙》“觇文见心”说

    作者:张文浩 刊期:2008年第05期

    《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觇文见心”说法。溯源“知音”原典意蕴,可知刘勰旨在论述品文鉴人的难度及途径。通过考察文情而知其人其心,从而求得情志的帖然相契,便可谓知音。尽管达到这种状况殊为不易,但刘勰仍然提供了“觇文见心”的若干原则及操作方法,即俗鉴与妙鉴。两者有难易和高下之分,妙鉴是“觇文见心”的最高层次。

  • 论元代通俗小说的数量和版面特征

    作者:卢世华 刊期:2008年第05期

    目前尚存的元代通俗小说刊行本有“虞氏全相平话五种”、确定已佚的两种、《五代史平话》一种、“红白蜘蛛小说”一篇、“大宋宣和遗事”的部分段落。这些平话都是巾箱本形式。明代早期刊行的《永乐大典》曾收集过26卷平话,可见元代实际刊行的平话数量十分惊人。因此,元代平话和小说显然标志着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对于这个高峰...

  • 艺术:柏拉图心中的结

    作者:刘汉波 刊期:2008年第05期

    柏拉图并非如通常所说的敌视一切艺术,他驱逐的仅是摹仿现实的艺术及其作者,而推崇呈现理念的艺术。这是因为,就其与真理的关系来说,摹仿艺术远离真理,而呈现理念的艺术接近真理;就艺术的社会功效来说,摹仿艺术会腐蚀读者的心灵,而呈现理念的艺术能培养读者的美德。按照柏拉图的逻辑,呈现理念的艺术是可能产生的,因为灵魂不朽提供了其产生的前提...

  • 英国“湖畔派”诗歌的生态批评性解读

    作者:陈述斌; 杨玲 刊期:2008年第05期

    当今生态批评致力于从文学研究和生态学结合的角度去探索自然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在对“湖畔派”作品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诗人在讴歌大自然、赞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同时,对科学技术也表达了他们的态度。因此,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审视英国浪漫主义“湖畔派”,以期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