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光明中医杂志 部级期刊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光明中医》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92/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临床论著、信息_中医名言拾粹、经典温课、薪火传承、硕博论坛、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信息、针灸探骊、中西医结合、医案医话、护理论坛、...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003-8914
国内刊号:11-1592/R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95
复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18865
总被引量:60549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5.1812
立即指数:0.1169
期刊他引率:0.8604
平均引文率:6.8149
  • 从哲学角度评价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

    作者:常鑫; 徐崇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以辩证唯物主义来评价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局限性,并从中国古代哲学视角来看待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

  • 浅析张仲景对针灸的运用

    作者:李增华 刊期:2007年第11期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诊治外感病和内伤杂病的专书,书中理法方药俱备,在理论和临床上,对中医内、妇、外等学科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该书不仅对药物治疗有详细阐述,对针灸临床也富有指导意义,今将其对针灸的运用浅析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 浅谈《伤寒论》下法及其对后世医学的影响

    作者:王菊霞 刊期:2007年第11期

    下法是中医攻逐病邪的主要治疗手段之。早在《内经》中就指出“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留者攻之”等理论原则。张仲景的《伤寒论》不仅发挥了《内经》理论,而且把下法理论和临床实践融为一体,将理、法、方、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具体又实用,所以《伤寒论》中的下法一直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

  • 张仲景精神疾病论治述要

    作者:芦培峰 刊期:2007年第11期

    成书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奉为经典,其所确立的辩证论治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在精神科临证之余,玩味其文,每为其丰富而深厚的精神医学思想叹为观止。现择其要而述之,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医界同仁的关注。

  • 《金匮》清法浅述

    作者:丁世幸 刊期:2007年第11期

    《金匮》应用清法,内容丰富,现浅述于下:

  • 浅话中医“补法”的运用

    作者:李古松 刊期:2007年第11期

    “补法”是医门八法中一法耳。补阴阳气血之不足,使之归于平衡。为医者,临床用之,人所喜,然而,岂可投其所好而滥施?即所谓“进补必须识补”。现略作浅议。

  • 浅议中医妇科辨证施补

    作者:李玉胜 刊期:2007年第11期

    《素问-通评虚实论》日:“精气夺则虚”;《素问·三部九候论》日:“虚则补之”,补法属八法之一,主要用于治疗体内某种物质的不足和机能衰减的病证,是八法中唯一着眼于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手段,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大法门,历来受到医家的重视。笔者通过学习与临床,对中医妇科应用补法总结如下。

  • 试论目为肝之窍

    作者:闫玲 刊期:2007年第11期

    “目为肝之窍”学说阐明并强调了目与肝的重要关系。前贤多从肝与目的生理关系而论,笔者立足于临床实践,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试从目为肝窍学说的渊源、病机,脏腑经络学说的关系而论,并提出了在继承与发展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采取多学科共同研究的认识,以阐明“目为肝之窍”的科学内涵,促进中医眼科学术的发展。

  • 浅谈《内经》中的预防思想

    作者:吕晓庆; 秦春; 秦绍爱 刊期:2007年第11期

    “预防为主”是我国当前卫生工作重要方针之一。而祖国医学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早有论述。

  • 中医胃肠病的饮食调养刍议

    作者:林群莲 刊期:2007年第11期

    胃肠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具有病程长短不一,反复难愈的特点。其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许多胃肠病的发病机理,常以脾胃的功能失调为主要改变,前人有“大小肠皆属于胃”之说,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的敷布输送,糟粕的排泄传导是脾、胃、肠的综合作用。胃肠病与饮食的关系极大,饮食调养是治疗胃肠病的重要环节,在临床上将药物治疗与饮食...

  • 乳房肿块的内科诊治

    作者:董康; 吕圣艾 刊期:2007年第11期

    乳房位于胸肌筋膜及胸大肌的浅面,由乳腺脂肪及结缔组织组成。心、肝之经脉与之相联,其它脏腑之脉络也与之旁系。乳房疾病临床并不少见,尤其是乳房肿块,可谓是乳房的常见疾病,其致病原因也不外六淫、内伤、外伤等所致,致使七情伤、痰、热、毒、瘀、气血紊乱,脏腑失和,最后发病为炎症、肿瘤、畸形、结核四种。

  • 关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的中医理论探析

    作者:眭承志 刊期:2007年第11期

    依据中医的整体观念,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认为本病是伴发人体衰老,机体生理顺应性下降的全身性、退行性骨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五脏虚损和气血功能紊乱与其发病密切相关,二者互为因果,共同导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

  • 扶正祛邪是治疗癌症根本大法

    作者:裴海泉 刊期:2007年第11期

    癌症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未被攻克的顽症之一,它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生存。西医学在治疗方面采用的是手术、化疗和放疗,其疗效并不理想,有的甚至会进一步加重病情。中医药在此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

  • 高脂血症的痰瘀病机之我见

    作者:周效勤 刊期:2007年第11期

    高脂血症中医属称“脂膏”。从痰瘀论述。病机源于气机失畅;初由气病及血,发展到气衰无力推动,血液循行滞留,因之瘀阻痰生。沉积于血脉,血管空间缩小,供养受限,致脏腑气机失调,气化失常,气血津液停滞不通,又是生痰致瘀之因。痰瘀互生,虚实转化,因果循环,愈演深重。人老功能渐衰,饮食不归正化,膏脂输化障碍,是五脏功能各有所失,...

  • 浅谈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

    作者:季飞; 魏自敏 刊期:2007年第11期

    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是否会引起患者再出血,许多临床工作者对此意见纷纭。本文就此从中医理、法、方、药及现代医学理论角度详加分析,并列举大量的临床资料论证了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