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中医

光明中医杂志 部级期刊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杂志简介:《光明中医》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92/R,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医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临床论著、信息_中医名言拾粹、经典温课、薪火传承、硕博论坛、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信息、针灸探骊、中西医结合、医案医话、护理论坛、...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国际刊号:1003-8914
国内刊号:11-1592/R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医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95
复合影响因子:0.54
总发文量:18865
总被引量:60549
H指数:33
引用半衰期:5.1812
立即指数:0.1169
期刊他引率:0.8604
平均引文率:6.8149
  • 论冲任督带可作为一个诊疗系统

    作者:朱綮耿; 朱文燕 刊期:2006年第12期

    冲任督带是中医基础理论.奇经八脉理论中述及的四条奇脉,由于冲任督带四脉和人体的十二经交叉贯穿,和十二经脉、脏器有着密切联系,冲任督带的功能表现都是以脏腑为基础的,其所主的疾病和与冲任督带的循行路线相交会的经脉关系极大。因而对一些复杂的内科疾病的辨证根据冲任督带系统来辨证用药就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冲任督带作为一个诊疗系...

  • 试论冲任二脉与妇女特殊生理病理的关系

    作者:陈薇; 吴克明(指导) 刊期:2006年第12期

    女性的经、带、产、乳等特殊生理,主要是脏腑、经络、气血与天癸的化生功能作用于胞宫的表现。各种内外致病因素最终多直接或间接损伤冲任、胞宫,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本文通过查阅历代医籍文献从女性生理和妇科疾病的发病机理试图探明冲任与妇科的密切关系,以及调理冲任治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 肛肠疾病证候规范化研究探索

    作者:高原; 赵青树; 马富明; 刘爱峰 刊期:2006年第12期

    主要探讨肛肠疾病证候规范的原则、思路和方法,认为肛肠疾病证候的规范应当反映专科特色,从证候命名、概念、术语及诊断标准、辨证模式等方面进行。

  • 试论人体经气运行的动力及其指挥调控中枢

    作者:唐卫华 刊期:2006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人体经气(营气和卫气)的特点及其循行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营气和卫气的循行分布均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都是以大脑和心脏为中心来进行循环运动,从而周流不息。因此,笔者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来进行推导。结论:卫气运行的原始动力是先天之精气,而直接动力则是依靠大脑的思维活动以及大脑所拥有的卫气,营气运...

  •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理论探讨

    作者:赵文斌 刊期:2006年第12期

    沈继泽教授从事教学、临床数十年,对经方的研究造诣颇深,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证,且疗效显著。笔者师从沈继泽教授期间,见沈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二十余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惊奇之余,对病案加以整理、分析,并总结出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理论依据,现叙述如下,和同道分享。

  • 浅谈经方对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小仙; 吴卫兵; 马梅生 刊期:2006年第12期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300余首君臣佐使配伍严谨、疗效确凿的方剂,并在因证立法、辨证加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被尊为“诸方之祖”。经方适应病证多,应用领域广,是后世很多医方的组方基础,有效地指导着医疗实践,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

  • 《内经》中脾系功能与妇科疾病的研究

    作者:张海莹 刊期:2006年第12期

    脾系相关病症研究是以脾脏及其相关的脏腑、经络、器官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病症规律。脾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主运化、升清,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称脾为“后天之本”。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 质疑肝属下焦

    作者:任存霞; 綦巧玉 刊期:2006年第12期

    本文旨在对清代医家吴鞠通提出的肝病属下焦提出质疑,通过三焦的生理解剖、中医诊断学、三焦功能特点、肝在人体脏腑中作用、现代医学研究等不同角度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肝属中焦对中医理论的统一更具合理性。

  • 论寒温统一

    作者:齐英 刊期:2006年第12期

    1外感热病的自身特点及规律。是寒温统一的基础 “外感”与“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两大类别,多种病变类型,大多具有外感热病的一般规律与特征。

  • 《黄帝内经》脉诊方法

    作者:何绪良 刊期:2006年第12期

    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诊察脉象,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经典著作,书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脉诊的内容。

  • 泻心汤治心下痞之我见

    作者:杨辉 刊期:2006年第12期

    “心下痞”可见于伤寒,又可见于杂病,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伤寒论》的五个泻心汤都是针对心下痞而设。如半夏泻心汤治“痰气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寒热痞”,生姜泻心汤治“饮气痞”,甘草泻心汤治“客气上逆痞”。

  • 从哲学观点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思路与方法——兼论辨态论治诊疗模式的建立

    作者:周立华; 卢依平; 唐英 刊期:2006年第12期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最常用的一种诊疗方式,它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实验研究及理论探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为更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中西医结合的不断发展,很多中西医结合工作者迫切希望超越目前的水平,尽快提高中西医结合的层次,以形成融中西医于一体...

  • 谈针灸镇痛

    作者:张玉芹 刊期:2006年第12期

    笔者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观点,阐述针灸镇痛的原理,从三个方面阐述针灸镇痛的原理,即病因的治疗、病机的治疗、症状的治疗。并提出针刺治痛,应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辨证求因,消除致病因素;二是阻断疼痛的病理机制,疏通气机、促进气血运行;三是对症治疗,宁心移神,“住痛止痛”。

  • 针灸补泻浅识

    作者:王书柏; 古光林 刊期:2006年第12期

    虚则实之,实则泻之,是中医的基本治疗原则,也是针灸必须遵循的法则。针灸中的补泻,一般认为,补法为轻刺激,泻法为重刺激。而《千金翼方》中却明确指出:“补泻之时,以针为之,重则为补,轻则为泻;虽有分寸,得气即止。”历代医家众说不一,百家争鸣,究竟孰轻孰重,应从补泻法的历史演变来分析,应从临床实践中来认识。

  • 以温病辨治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作者:曹树宏; 马计唤; 任玲芳 刊期:2006年第12期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改变为主要病理特点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目前认为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管炎,病因尚未明确。其特点为发热、皮疹、手足红斑和硬肿、球结膜充血、口腔牯膜充血、唇红干裂、舌乳头增生和颈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约二周。绝大多数患儿经积极而适当的治疗可以康复,但尚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