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学刊

郭沫若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ou Moruo Studies

杂志简介:《郭沫若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4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栏_主持人语、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栏、书讯、郭沫若生平事迹研究、郭沫若诗歌研究、同时代人研究、学术综述、郭研学人

主管单位: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3-7225
国内刊号:51-1049/C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复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797
总被引量:942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10.1277
立即指数:0.0123
期刊他引率:0.3714
平均引文率:5.8889
  • 郭沫若研究的春天已经到来--在第三届郭沫若青年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作者:魏建 刊期:2018年第01期

    首先,我受蔡震会长的委托,代表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向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三届青年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筹备论坛付出辛劳的海南师范大学领导以及文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 郭沫若的集外书信六封

    作者:冯锡刚 刊期:2018年第01期

    郭沫若生前曾有《沫若书信集》行世,1980年代编辑出版的《郭沫若全集》未将书信入编,1990年代由黄淳浩先生主编的上下两卷《郭沫若书信集》,荟集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书信,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以后又陆续在各类书报杂志上见到郭沫若的一些书信,数量亦甚可观.笔者所提供的这六封书信,多得之于网上检索,并有手迹为证.

  • 郭沫若早期研究中的巴比伦情结

    作者:董晓博; 晁雪婷 刊期:2018年第01期

    自《释支干》起至《先秦天道观之进展》止,一种巴比伦情结始终影响着郭沫若的早期研究,甚至多年后郭氏仍然坚持同样的观点.通过比对研究郭沫若对古巴比伦文明考察侧重点的转向,结合郭氏流亡日本期间日本史学研究的时代背景,探究郭沫若巴比伦情结产生的缘由及其流变,并对郭氏揭露的中巴古代交通问题进行评述.

  • 沈从文为啥“非要”“碰鲁迅”?

    作者:王锦厚 刊期:2018年第01期

    珠海出版社上世纪90年代以“世纪的回响”为题推出-套丛书.其中“批评卷”编辑出版了周作人、朱光潜、林语堂、沈从文、梁实秋、梁宗岱、叶公超、李健吾、李长之、路翎等十位作者的批评文论.

  • “建设的批评”:构想·实现·意义

    作者:陈永志 刊期:2018年第01期

    叙述成仿吾在1924 年提出的“建设的批评”思想,即提出构建文学批评的“统率的普遍的原理”;阐述郭沫若在论述抗战文学与文学不朽性问题时,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提出发挥“利它”精神以求人类幸福作为具有普适性、引导性、统率性的文学批评标准,客观上实现了成仿吾的理论构想;再以雷达、白烨对当下中国文学批评现状与出路的见解,...

  • 《创造季刊》与前期创造社的纯文艺取向

    作者:马凯凤; 陈红旗 刊期:2018年第01期

    作为创造社的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承载了前期创造社的文艺理想,也寄托着他们对纯文艺建设的厚望.透过《创造季刊》,我们可以知悉前期创造社的文艺思想,还可以深入了解他们基于创造精神的编辑理念、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创造季刊》刊载的创作、译介、评论等佐证了前期创造社为“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也彰显了前期创造社的...

  • 从文献整理的角度谈郭沫若的石鼓文研究

    作者:罗业恺 刊期:2018年第01期

    石鼓文献作为古籍的一种,其整理对于研究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意义.郭沫若在研究石鼓文的过程中,对石鼓文进行了系统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文献整理的角度探讨郭沫若对石鼓文整理的贡献,可以对郭沫若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甲骨文“”字考论-两版《甲骨文字研究》的研究系列之一

    作者:李凤英 刊期:2018年第01期

    郭沫若在第一版《甲骨文字研究》中遵罗振玉、王国维说把“ ”字释为“羊”,第二版中释为“ ”字,后来于省吾又释为“羌”,于说建立在对“ ”字的形音义方面及民族志、纸本文献材料方面详实论证的基础上,所以,其结论现在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是根据《山海经》、《淮南子》等纸本文献的记载,史上曾有狗国存在,是传说中黄帝的后代,所以我们也不能轻...

  • 郭沫若集外演讲记录稿《写作经验谈》叙论

    作者:凌孟华 刊期:2018年第01期

    演讲记录稿《写作经验谈》载1943年11 月15 日重庆出版的《国讯》旬刊第352 期,署名郭沫若,具有显著的郭氏特征,未见收入《郭沫若全集》,也未见于《郭沫若著译系年》等郭沫若研究资料.其正文三个部分各具特点,或开门见山、条理清楚,或内容丰富、要言不烦,或推陈出新、层层深入.《写作经验谈》披露的郭沫若演讲,丰富了其抗战时期的文化活动记录,...

  • 郭沫若《女神》的版本学研究

    作者:郑艳明 刊期:2018年第01期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自1921 年出版以来,历经作者的数次改易,其版本、文本的演变已经成为文学史研究一个不能忽视的课题,作为文学记忆存在的各个版本的《女神》镌刻着历史和时代的痕迹,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变迁和语言文化发展的需要.在作者的数次改订中,尤以28 版、53 版、57 版改动最大,这些改订成为分析《女神》作为历史中的文本的重要史...

  • 没有“形式”的诗--新诗建构中的郭沫若诗论

    作者:梁波 刊期:2018年第01期

    早年起,郭沫若就对音乐有特殊的倾向性.这种“倾向”,从根本上影响了郭沫若对诗的“形式”的感觉.在其诗论中,郭沫若从音乐的有形/无形出发,结合自己对诗的表现方式与表现对象的理解--即“情绪的直写”,阐释了包含“内在/ 外在韵律”的诗的音乐性.进而,郭沫若凭借自己诗论中的核心概念--“节奏”,定义了-种没有“形式”的诗.这在中国新诗的形式...

  • 雪莱Invocation to Misery汉译对比

    作者:唐春梅 刊期:2018年第01期

    英国浪漫派诗人雪莱的诗歌传入中国以来,就深受读者喜爱.许多翻译大家都对其诗歌进行过译介,其中就有郭沫若和江枫等翻译名家.本文以雪莱诗歌Invocation to Misery (《召苦难》)为研究对象,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视角,对比分析郭沫若先生和江枫教授的两个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