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学刊

郭沫若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ou Moruo Studies

杂志简介:《郭沫若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4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栏_主持人语、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栏、书讯、郭沫若生平事迹研究、郭沫若诗歌研究、同时代人研究、学术综述、郭研学人

主管单位: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3-7225
国内刊号:51-1049/C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复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797
总被引量:942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10.1277
立即指数:0.0123
期刊他引率:0.3714
平均引文率:5.8889
  • 三十年的坚守——纪念《郭沫若学刊》“而立”之年

    作者:杨胜宽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08年11月,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郭沫若研究三十年”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学界同人共聚一堂,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郭沫若研究的历程、成就及对未来的展望,会议的部分成果编选成《郭沫若研究三十年》一书,由巴蜀书社于2010年2月正式出版。

  •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郭沫若研究

    作者:王锦厚 刊期:2017年第04期

    一位熟悉郭沫若的前辈在和我谈郭沫若研究时,曾这样告诉我: 郭老不太容易为人理解,更容易被人误解。尤其是晚年。 为什么?他没有说。我也没有问。然而,我却一直在寻求答案。

  • 奋力拨迷雾 锐意求真说——纪念《郭沫若学刊》创刊30周年

    作者:郑一 刊期:2017年第04期

    走进图书馆的现刊阅览室,面对上千种期刊,《郭沫若学刊》也许不会立刻扑入你的眼帘,因为它从封面色彩到开本装帧实在是太朴素了,但它并不普通平凡:它不仅是全世界郭沫若研究唯一的学术期刊,而且自1987年创刊30年来,经过几任主编的坚守与开拓,

  • 郭沫若早年若干史料的考订、考辨

    作者:蔡震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在保存下来的郭沫若少年时代读书就学的笔记本中,除已经整理出版的《少年诗稿》,还包含有许多其少年时代活动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是需要经过甄别、识读、再整理的。有关郭沫若早年生活的几种重要史料,都依据原件手迹整理而成,其释文中存在一些疏误、错漏,需要订正。对于以手迹呈现的原始资料的识读,解读,不要轻易改动其文字。即使疑其有误,也以...

  • 一场未能展开的争论——关于《尾巴主义的讨论》的讨论

    作者:庆云 刊期:2017年第04期

    1946年内战爆发,上海白色恐怖空前严重,党组织为了文化界人士的安全,决定将郭沫若、茅盾等转移至香港。1947年11月14日,由叶以群护送,从上海乘船,16日抵港,住九龙公寓。家属亦于22日抵港。 到港后,郭沫若即领导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香港分会,积极从事反饥饿、反内战的民主运动……

  • 郭沫若“人民本位”说新探

    作者:宁腾飞 刊期:2017年第04期

    郭沫若的“人民本位”说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观念。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郭沫若的历史文本中历经着一次从“民众”到“人民”的话语转换。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建构了“人民本位”说。“人民本位”说是20世纪40年代特殊的政治语境下吸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知识资源并在《甲申三百年祭》风波中形成的。这一学术话...

  •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作者:刘嵘 刊期:2017年第04期

    郭沫若《到宜兴去》写于1924年12月,是日记形式的调查报告;日记《离沪之前》写于1928年1月15日到2月23日,是日常生活的简单记述。一部是回国后面对军阀混战的忧国忧民,一部是病愈出院后离国前夕对未来充满担忧;一部文字翔实,一部笔墨简约;一部情感奔放,一部感情含蓄。《到宜兴去》和《离沪之前》有时代、文学风格、情感状态的诸多不同,但两部日...

  • 桃园花盛开——忆西师桃园文学社

    作者:刘扬烈 刊期:2017年第04期

    西南师范学院(现名西南大学)当时是国家教育部直接领导的6所重点师范院校之一,它建立在秀丽的嘉陵江畔,巍峨的缙云山麓。莘莘学子,文学爱好者众多。重庆市文联决定在该校建立青年文学创作组,经过筹备,该创作组于1956年3月初正式成立,参加的人员有共青团团委干部郑洪泉,

  • “我们年青的科学家应该懂点文学”——郭老与中科大学生互动散记

    作者:方黑虎 刊期:2017年第04期

    郭沫若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是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1958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郭沫若以中国科学院院长身份兼职出任校长。一位文学家担任一所理工科大学的首任校长,对于这所学校人文风貌的熏染极其重要,造就了中国科大成为一所既高扬科学技术风帆又不缺少文化传承的大学。

  • 尊孔与重经:郭沫若对刘沅经学的发挥与超越

    作者:刘平中 刊期:2017年第04期

    郭沫若与刘沅都是蜀学历史长廊中标举一代的典型人物。作为蜀学后劲的郭沫若,对乡贤刘沅以“恒解”为特色的经学思想做了发挥与超越,在“尊孔原儒”、回归儒学元典和发掘孔孟人本精神方面,同声异气、前后呼应,延续蜀学精神学脉,推动蜀学的近展与时代转型。

  • 抗战后期郭沫若墨学批判的缘起及学术意义

    作者:张晓鹏 刊期:2017年第04期

    《墨子的思想》是郭沫若研究先秦思想史的开端。对于郭沫若写作《墨子的思想》的动机,不能仅从当时的政治背景出发,更应该放到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过程当中考察。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立场出发,维护自己古史分期的观点,批判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中的“主观主义和公式主义”是郭沫若发起墨学批判的缘起。人民本位的立场是郭沫若“非墨”的原因,也是...

  • 残春梦与肥皂泡——《残春》《肥皂》殊途同归论

    作者:马文美 刊期:2017年第04期

    郭沫若和鲁迅的婚恋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残春》和《肥皂》分别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细读作品可以发现,尽管小说中的人物特征、故事情节、写作手法存在巨大差别,但其所展现的主题意蕴和内在思想却惊人的一致,这种殊途同归的处理方式所隐含的深层的文化意义值得深究。

  • 以动物的名义——郭沫若文艺性散文中的动物意象

    作者:陈艳玲 刊期:2017年第04期

    郭沫若文艺性散文描写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意象如鸡、蚯蚓、杜鹃、臭虫等,它们或是作家田园生活的参与者,或是成为某种人类的象征,体现作家紧跟时代精神的创作观;郭沫若运用传统托物言志式运思以小见大,揭示出动物意象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采用“翻案”式思维揭开了常被人忽视的现实。动物意象的书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郭沫若及当时...

  • 《沫若自传》中“自我”形象的塑造

    作者:陈宇 刊期:2017年第04期

    本文以《沫若自传》中的自传事实为基础,明确郭沫若自传写作身份,以“我写‘我’”作为正视郭沫若塑造“自我”形象的本体,探究郭沫若的“自我”定位,“自我”塑造过程与“自我”形象呈现。

  • 民国十年郭沫若改写本《西厢》价值重估

    作者:胡非玄 刊期:2017年第04期

    民国十年(1921),郭沫若据王实甫《西厢记》改写出了歌剧本《西厢》,该剧以《绣刻北西厢》(《六十种曲本西厢记》)为底本,以《第六才子书》(《金圣叹批点本西厢记》)为参照本,又融合西剧的戏剧观念,在尽量保留《王西厢》唱词的前提下,对其说白、时空等方面进行了删改,形成了融合杂剧、传奇、西洋歌剧文体特征的郭沫若改写本《西厢记》。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