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学刊

郭沫若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ou Moruo Studies

杂志简介:《郭沫若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4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栏_主持人语、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栏、书讯、郭沫若生平事迹研究、郭沫若诗歌研究、同时代人研究、学术综述、郭研学人

主管单位: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3-7225
国内刊号:51-1049/C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复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797
总被引量:942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10.1277
立即指数:0.0123
期刊他引率:0.3714
平均引文率:5.8889
  • 祝贺王火九秩华诞特辑——有助于历史的前进——在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王火 刊期:2014年第01期

    王火,一位以写作为生命和信仰的作家。人品和文品足以感动中国。

  • 坚定地为和平歌唱吧——在第34届国际作家会议上的讲演

    作者:王火 刊期:2014年第01期

    1997年10月,第34届国际作家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中、英、美、法、俄、日、意等25国的作家四百余人参会。以王火为团长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了会议,担任开幕式执行主席并致辞,题为《坚定地为和平歌唱吧》。受到热烈欢迎,会议主持人誉为“来自中国的和平鸽”。

  • 面对文学的思索——1999年5月1日在台湾高雄中山大学“两岸文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作者:王火 刊期:2014年第01期

    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1895年(清光绪21年)甲午掺败次年,签订了可悲可耻的“马关条约”。中国近代以来的危亡形势,造成了悲壮、辉煌的中国文学。在即将结束的20世纪里,中国经历过万分屈辱,受过血腥侵略,也有过酷烈的内战。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雷霆,占世界人类总数1/4的受尽苦难的中国人才在1949年得以改天换地,向全世纪宣告站立起来了...

  • 给失败者鼓掌——一段真实的回忆

    作者:王火 刊期:2014年第01期

    1949年10月1日,当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时候,我是在上海外滩黄浦江边的上海总工会大楼里听到他的声音的。那是浓郁的湖南口音,当说到“成立了——”三字时,声调变高在“了”字前拐了一个急转弯然后拖长。那时,没有电视,我们几个上海总工会文教部的干部按时在三楼面对黄浦江和浦东的办公室收音机旁等着收...

  • 沙湾镇,忆郭老

    作者:王火 刊期:2014年第01期

    郭沫若同志是四川乐山人。乐山沙湾镇有他的旧居。我到他的故乡,深深为那里的绮丽风光吸引,潺潺的沫水与若水舒展在一片绿山之前,诗情画意扑面而来,立刻使人想到郭老的满腹诗情才华。

  • 魔镜画家埃舍尔的启示

    作者:王火 刊期:2014年第01期

    几年前,在友人处见到一本国外杂志,其中有几幅饮誉全欧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荷兰现代画家莫里茨·柯内里新·埃舍尔(1898—1972)的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幅画名叫《荡漾的水面》,作于1950年,利用的是平面反映的原理,画面显得极其自然:一棵冬天掉光了叶子的树倒映在清澈的水面,背后是一轮苍白无力的太阳的倒映。有两颗水珠滴在光滑的水面...

  • 答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问

    作者:白岩松; 王火; 金弓 刊期:2014年第01期

    地点:四川成都王火家中 时间:1998年2月5日 白岩松:茅盾文学奖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最高奖项。1997年底,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四川作家王火以他的《战争和人》三部曲获此殊荣。这位50年代就以《赤胆忠心——红色游击队长节振国的故事》一书成名的作家,倾其半生精力从事《战争和人》的创作。十年动乱期间,他的近百万字的书稿被焚烧尽净。...

  • 王火年谱简编

    作者:王凌 刊期:2014年第01期

    1924年 农历7月17日生于上海,原名王洪溥,祖籍江苏如皋掘港北坎,现为如东县北坎。父名王开疆,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毕业,时做律师及大学教授;母名李荪,毕业于苏州蚕桑学校,时做小学教师。王火这笔名始用于1949年,曾用笔名有公亮、巩亮、虚舟、田炎、江枫、马力、艾凤等。

  • 史诗品格 风采独特——评《战争和人》三部曲

    作者:陈荒煤 刊期:2014年第01期

    《战争和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三大卷,共160余万字。对我这个即将八旬的老人来讲,拜读如此篇幅浩繁的巨作本身就是一个大工程。这可能是第一部描绘抗日战争前后国民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摇摆不定、勾心斗角的种种社会动态和行为,

  • 王火王火 非同小可

    作者:邓友梅 刊期:2014年第01期

    王火老友的长篇巨著,三卷本,160多万字的小说《战争和人》终于出齐了。当我拿到最后一卷《枫叶荻花秋瑟瑟》时,心中有些酸楚,喉头有些哽咽,我被他的顽强所感动,为他的得胜而欣慰。也为四川文坛有这样一位道德、文章都令人敬佩的作家高兴。

  • 贺王火九秩华诞

    作者:王宗年 刊期:2014年第01期

    先生高风师兼友,我奉贺诗代寿酒。 传奇爱情励后生,抗战巨制立春秋。

  • 郭沫若眼中的“宗教家”墨子——关于郭沫若从负面评价墨子的原因考察

    作者:杨胜宽 刊期:2014年第01期

    在郭沫若长达5()余年对于墨子的认识与评价中,始终坚持对其思想立场进行批判和否定的完全负面评价,这是一个一直以来学者与之争议不已的未了话题,也是颇为让研究者感到困惑和费解的现象。梳理并剖析郭沫若认识评价墨子的思维脉络、方法路径,依照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及其所持的宗教观念,对“宗教家”墨子,得出这种评价结论是必然的。

  • 郭沫若异体诗初探

    作者:丁茂远 刊期:2014年第01期

    我们在学习与研究郭沫若一生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发现始终存在着一种颇为特殊的文艺现象,就是已经正式发表而且编人集子的某些诗词,往往会有异体(或日“别体”)的存在。这些异体诗并非一般只是篇名的更换或个别字句的修改,而是与正体有着颇为明显的差异。我国传统诗歌历来主张诗不厌改、精益求精。因此,从写作初稿到正式发表,以至从报刊发...

  • 郭沫若海洋体验与《女神》中“海的精神”

    作者:彭冠龙 刊期:2014年第01期

    郭沫若是第一个在中国诗歌中注入了真正的“海的精神”的人,“海的精神”通过郭沫若的海洋体验进入《女神》中,具体表现为自由灵动的节奏和雄浑高昂的格调,这“海的精神”是《女神》“时代精神”的具体化,更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 从郭沫若翻译《茵梦湖》看其“风韵译”

    作者:何俊 刊期:2014年第01期

    作为一名卓越的翻译理论家和践行者,郭沫若倡导的“风韵译”主张凸显原文的内在气韵,首次提出了翻译文本审美价值的追求。郭沫若在小说《茵梦湖》中将原作的诗歌和民谣同样以诗体形式翻译出来,生动地体现了其“风韵译”的理念;相比之下,德语专家杨丙辰的译本更注重翻译字面上的等值性,而在传达内在气韵和美学价值上却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