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学刊

郭沫若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Journal of Gou Moruo Studies

杂志简介:《郭沫若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049/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栏_主持人语、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专栏、书讯、郭沫若生平事迹研究、郭沫若诗歌研究、同时代人研究、学术综述、郭研学人

主管单位: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
国际刊号:1003-7225
国内刊号:51-1049/C
全年订价:¥ 14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复合影响因子:0.11
总发文量:797
总被引量:942
H指数:8
引用半衰期:10.1277
立即指数:0.0123
期刊他引率:0.3714
平均引文率:5.8889
  • 鼎堂近作——题逍遥伉俪纪念集

    作者:李方亮 刊期:2010年第02期

    圣人四十已不惑,欧谚言从四十始。 天鹏今日兼有之,表里通澈乘风起。 重天健翮逍遥游,况有孟光共白头。 文辞华汉壮山岳,笔削严谨成春秋。 慧福双修道已闻,即不百年亦何忧。 丈夫忧先天下耳,须更饔牖之子如公侯。 凤凰呜矣朝阳升,为人当争第一流。

  • 郭沫若先生答李嘉言先生书

    刊期:2010年第02期

    郭沫若这封关于《屈原研究》中"乱"字复李嘉言先生的来信,虽然很短,却颇为重要。它和李先生的来信,曾作为张长弓先生的《释乱》一文的"附录",发表在1946年9月出版的《国文月刊》47期,未收入郭沫若已出版的任何集子。现将往来的信件,并张先生的文章,一并刊载,供读者参考。

  • 从郭沫若对曹植的评价说到替曹操翻案

    作者:杨胜宽 刊期:2010年第02期

    郭沫若在20世纪40年代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中,其关于曹氏父子的翻案性评价备受关注。近年来许多论者认为郭沫若替曹操翻案,是为了迎合当时政治需要甚至是个人的喜好,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分析了郭沫若《论曹植》对曹植的全面否定以及对曹操、曹丕的肯定,重点探讨其替历史和历史人物翻案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与评价标准,证明这是郭沫若由来已久、一以贯...

  • 论郭沫若对罗王之学的臧否

    作者:周书灿 刊期:2010年第02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郭沫若在充分肯定罗、王之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亦科学指摘了其若干局限与不足。郭氏对罗、王之学的臧否,促进了中国古史研究在批判继承中向前发展,将中国古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郭沫若的古史研究在对罗、王之学批判继承的过程中,也自觉接受了南高史地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批判,包括郭沫若先生自我的...

  • 郭沫若与扑朔迷离的“兰亭论辩”

    作者:贾振勇 刊期:2010年第02期

    "兰亭论辩"是前夕发生的一场迄今仍扑朔迷离的、和政治形势密切相关的学术争论。这场论争因为郭沫若、康生、陈伯达等政界要人的参与引人注目,更因的批示而震动学界。这场论争为何发生?为何戛然而止?争论者的动机何在?本文根据相关历史文献尝试进行剖析。

  • 对自由精神的建构:《女神》中异国形象的本质

    作者:胡红梅; 邹建军 刊期:2010年第02期

    郭沫若《女神》之所以独树一帜、石破天惊,就在于他在中外文化激烈碰撞和深层次变革过程中,超越了中国传统诗歌的题材与主题,以全新的种种异国形象入手并且从最纯粹的意识层面着眼,第一次在中国鲜明地亮出了时代精神的旗帜——自由。在这部诗集中,诗人以豪迈的激情向具有两千多年封建专制沉疴的旧中国吹响了精神解放的号角,给当时的国人带来了思...

  • 郭沫若革命诗歌的时代价值与反思——以《前茅》《恢复》为例

    作者:刘海洲 刊期:2010年第02期

    郭沫若的《前茅》和《恢复》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对当时的广大青年进行了革命启蒙,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斗志;同时也反映了郭沫若政治思想的重要变化,具有重要的宣传作用和时代价值。由于受当时革命文学思潮与理论水平的限制,郭沫若的诗歌创作有着标语口号化的严重倾向,对以后革命诗歌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引发了后人...

  • 浅论郭沫若史剧的“历史”叙事与意义生成

    作者:刘绪才 刊期:2010年第02期

    本文借用历史学意义的"叙事"理论对郭沫若历史剧的意义生成展开探讨。笔者认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叙事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借助历史叙事达到了历史剧镜像/反镜像的意义生成策略。这种历史叙事"再现"历史的同时亦表明了一种价值的判断,是其历史剧政治性意义生成与传播的原要元素。

  • 不一样的“海洋咏叹调”——郭沫若和海涅笔下的海洋意象之比较

    作者:石燕京 刊期:2010年第02期

    德国诗人海涅是紧接着"东方诗圣"泰戈尔给予郭沫若以艺术启迪的第二位外国作家,其诗艺诗风在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有着很浓的色彩,然而,学术界对二者的研究却十分薄弱。本文从变异学的视角对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海洋意象"与海涅诗歌中的"海洋意象"作比较解读,重点探究其差异产生的多重原因。

  • 文学变异学视角下的郭沫若《英诗译稿》

    作者:杨玉英 刊期:2010年第02期

    该文从文学变异学的视角切入,探讨了郭沫若《英诗译稿》中的批注。这些简短的批注,真实地反映出了郭沫若对于诗歌创作的一些见解,不仅对读者理解诗歌原作,而且对其了解郭沫若本人的诗学主张及其创作风格都有一定的帮助。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及版本的几个问题

    作者:蔡震 刊期:2010年第02期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沫若学术著作中版本变化较为繁复的一本书,至今对于该书的写作、出版及版本情况尚存有疏漏错记或未辨明之处,亦有一些未曾理清,甚至没有被注意到的问题。本文就此做一梳理,对存在的问题逐一予以考订。

  • 关于《十批判书》版本的一些问题

    作者:潘素龙 刊期:2010年第02期

    《十批判书》群益版初版有郭沫若校后感手迹插页,以后各版均无。人民版《改版书后》收入《沫若文集》时改收在《奴隶制时代》中,仅读《十批判书》便难以知道其改版前后的主要修订内容。群益版与人民版对吕不韦、秦始皇认识的改变,值得读者关注和作进一步系统考察。

  • 并未“少两点”郭沫若也不“牵强”——与胡克庆先生商榷

    作者:张永健 刊期:2010年第02期

    看了《湖北作家》2008年夏季号"会员茶座"上发表的胡克庆先生的署名文章:《名家题辞拾零》如鲠在喉,大有不吐不快之感。胡克庆的文章由三篇小文章组成,这三篇小文章的标题分别为:《曹禺的多一点》、《的少两点》、《李尔重的题错改错》。第一篇是题辞,是称赞曹禺题词认真的;

  • 评《姚雪垠希望身后发表的谈话》

    作者:王锦厚 刊期:2010年第02期

    2004年是又一个甲申年! 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同时也不能不想到姚雪垠的《评〈甲申三百年祭〉》,于是乎增强了编辑一本六十年来关于《甲申三百年祭》风风雨雨的文集的决心,和有关部门及有关同志经过几番讨论,定名为《"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5月正式出版,向国内外发行。

  • 创造社“异军突起”于……?——由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群的聚散谈起

    作者:张勇 刊期:2010年第02期

    前期创造社作家群很小,但前期创造社期刊的作者群却很大,《创造》季刊和《创造周报》的作者群又有很大差别。前期创造社作者群人员的分散聚合的背后体现出了现代文学期刊再生产功能和现代文学社团"集体文化形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