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部级期刊

History Reference

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110/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编读、年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丰碑、封面故事、封面故事_跟着名著去旅行、图志、人物、旅行、唯物、书情

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
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
国际刊号:2095-5189
国内刊号:10-1110/K
全年订价:¥ 518.4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7031
总被引量:450
H指数:5
立即指数:0.0045
期刊他引率:1
  • 政府支持 民间捐赠 苦练内功 博物馆找钱的十八般武艺

    作者:黄薇 刊期:2016年第20期

    2016年9月15日.纽约佳士得推出了一场专拍“美藏于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珍藏中国瓷器”。一个多月前此消息放出时就在古董圈引起震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了争议——出售馆藏一直都是颇受微词的一种募资方式,涉及博物馆对捐赠人的尊重,以及选择是否合理、资金去向等问题。

  • 与战火同行 布鲁诺·巴贝的时空之旅

    作者:刘瀛璐 刊期:2016年第20期

    杰出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唐·麦库宁等以贴近战火、记录前线而家喻户晓,而法瑞双籍的布鲁诺·巴贝尽管足迹遍布五大洲、见证无数次军事冲突,却拒绝外界给其加之的“战地摄影师”标签。布鲁诺·巴贝25岁进入玛格南图片社,这个在二战期间应运而生的摄影团体,关注20世纪30年代之后世界上众多关于政治、灾难和冲突的故事。

  • 清末新政变革中的突然死亡

    刊期:2016年第20期

    庚子国变,两宫西狩,京师沦陷,天下大乱。为了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清江山,仓皇逃命的慈禧太后抛出了“新政”这张牌。在《辛丑条约》正式签订后,新政扬帆起航。这似乎是一个“积极”的起点,首先是战争中大量官员死于非命,战后又有170余位大员被列入“死亡名单”,原有的政治基础遭到动摇,保守派被彻底清除,这为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日俄战争催生立宪风潮

    作者:黄金生 刊期:2016年第20期

    1910年-1913年,少年正在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读高小。期间,他曾到奉天附近日俄战争旧址参观。当少年看到矗立在魏家楼子沙河岸上的纪念碑和纪念塔时非常愤怒,说:“张家和王家打架,打到我们李家,杀了我们李家无辜的人不算,还要在我们李家竖碑立塔纪念,真是欺人太甚了!”

  • 从“走马观花”到“下马栽花”五大臣出洋考察记

    作者:王学斌 刊期:2016年第20期

    1905年9月24日清晨,天未破晓,京城前门火车站已是一片喧嚣。据时人康继祖描述:现场“金鼓喧天、欢声匝地,则军界排队来也;继则乐声、唱歌声,声调悠扬,亦向车站而去,询之则学界也”。随后各国公使也纷纷赶来,“中外人携器具拍照者、各报馆访事员,一时称盛”。因人数甚巨,车站无法戒严,“入站台者不禁,上车者人亦甚多”。

  • 军机撤不撤?道台留不留?官僚机器升级之难

    作者:雪珥 刊期:2016年第20期

    推行立宪的切入口在哪里?1906年的大清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官制”。官制改革,既包括组织人事改革,更包括政府职能的转化;人手处是政府机构的调整,而着眼点则是政府职能的转换。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宣布预备立宪的中央文件中,帝国政府明确宣布:“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

  • 人民已不是过去的人民,政府还是过去的政府《钦定宪法大纲》的合法性危机

    作者:雷颐 刊期:2016年第20期

    社会政治观念、思潮与社会政冶运动总是存彼此互动。正因如此,契约论国家观在鸦片战争后的社会变迁中一点点传人中国。最终取代了传统的“伦理型”国家观.必然反过来又要深刻地影响社会变迁。这种观念引入中国的一个后果,就是清廷虽在1908年公布了中国几千年采从未有过的“宪法大纲”,却依然遭遇了严重的宪法危机。

  • 清末国会请愿运动为哪般“国民立宪”与“钦定立宪”之争

    作者:崔志海 刊期:2016年第20期

    在清末大变局中,速开国会请愿运动是影响清朝国运的大事件。它历时四年之久,波及中国23个行省,前后动员全国数百万国民参与其中,间接或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但由于这场运动一直将速开国会与救亡联系在一起,以致这场运动的性质多被误解或误读。

  • 资政院和谘议局为立宪而生,结果成了革命养成所

    作者:胡一峰 刊期:2016年第20期

    人们对民主、自由以及一切掌握自己命运可能性的需求,大概是极其刚性的,一旦给予,再想剥夺就很难,而日会激起无比强烈的反抗。一百多年后再看清末预备立宪的那场大戏,这一点显得更加清晰。万民齐唱立宪歌 1908年,清廷颁布宪法大纲,承潇九年之后召开国会。并颁布了逐年筹备计划,可谓“路线图”和“时间表”一应俱全。

  • 新政时代的袁世凯与张之洞当最后的汉臣相继“离场”

    作者:韩策 刊期:2016年第20期

    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1902年11月27日),夕阳下的长江江面依旧波光粼粼。伴着落日余晖,一艘庞大雄武的军舰缓缓地驶入了南京下关。人们很快打听到,船上的大人物正是声名鹊起的“袁慰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此时,南京城的最高统治者是早已声名煊赫的“张香帅”——署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之洞。

  • 皇族内阁合理的安排,致命的选择

    作者:马勇 刊期:2016年第20期

    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根本原因,就是不曾发生近代转型的中国无法战胜完成了近代转型的日本。中国的失败,不是武力不如人,不是经济不如人,而中国没有像日本那样进行转型,将一个“前近代”王朝转变为现代国家。

  • 女皇之路从太后开始

    作者:孟宪实 刊期:2016年第20期

    武则天称帝,是一个政治事件,任何政治事件都会发生在一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之下,但只有政治分析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武则天到底是怎样登上女皇宝座的?这是一个折磨历史学家的艰巨课题,也是理解唐朝甚至中国皇帝制度的一个极佳个案。中国传统史学倾向于把武则天的女皇成功,看作是她个人道德败坏、心狠手辣的罪恶证明,其中不乏最毒女人心的社...

  • 日式公关大渗透

    作者:雪珥 刊期:2016年第20期

    日本的辩护者们认为,旅顺大屠杀只是一次过激了的以血还血的报复而已,那些“以为日本人回复到野蛮状态的说法是荒谬可笑的”在甲午战争中,日本遭遇了两次公关危机。第一次是在战争前夕,日本军舰在朝鲜海面打沉了运送清军援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导致千名中国军人和欧洲船员死亡。

  • 颜色的秘密

    作者:张佳玮 刊期:2016年第20期

    以后您去看教堂画里,圣母那一身红外罩蓝,别嫌弃人家千篇一律——那是画家专门为圣母配的色,好让看画的人心情宁和一般历史都咬定,是15世纪的杨·凡·艾克先生和他兄弟,一起发明了油画。这位大宗匠兼大发明家,发现了颜料持久、油亮如新的秘密,但他自己却有点奇怪的执着:他的画里,常使着红色、绿色和金色,但鲜有深蓝色。偶尔出现,必是纯蓝色调,没...

  • 东线战场的两大仆从国炮灰?替罪羊?身不由己的选边站队者?

    作者:杰夫 刊期:2016年第20期

    你知道欧洲第三大轴心国是谁吗?欧洲第四大盟军又是哪支?最后一个与德国并肩作战的盟国呢?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命运是身不由己的,常常上演一幕幕悲喜剧。二战时期的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对名义上的盟友实际上的冤家的际遇,让我们可以从另类的角度透视德国的东线战争。讲到东线战场,人们印象中往往是苏德之间金戈铁马、火星四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