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部级期刊

History Reference

杂志简介:《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0-1110/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编读、年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栏·丰碑、封面故事、封面故事_跟着名著去旅行、图志、人物、旅行、唯物、书情

主管单位:人民日报社
主办单位:人民日报社
国际刊号:2095-5189
国内刊号:10-1110/K
全年订价:¥ 518.40
创刊时间:2010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7031
总被引量:450
H指数:5
立即指数:0.0045
期刊他引率:1
  • 填字

    刊期:2011年第20期

    横向1.名句,出自庾信《贺平邺都表》,形容天下太平2.相传由明末查尚义所创的一种拳术3.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作家4.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与里希特共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题酷

    刊期:2011年第20期

  • 来信

    刊期:2011年第20期

    读者马川:看了贵刊10月上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特刊写的保路运动,其中一点有些不明白,当时的护理四川总督王人文为什么一味地和朝廷对着干呢?

  • 学问

    刊期:2011年第20期

    1袁世凯出山并非受徐世昌怂恿期刊|《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3期文章|辛亥革命爆发后徐世昌是否密赴彰德会见袁世凯作者|侯宜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14日摄政王载沣上谕,任命罢官后在河南彰德养病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袁世凯并未立即出山。

  • 时代

    刊期:2011年第20期

    2011/9.4-2011/10.5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公安部交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

  • 散叶

    刊期:2011年第20期

    洪金宝曾和李小龙过招洪金宝第一次与李小龙见面是在香港,当时他正在拍戏,李小龙从美国回来探班。洪金宝见到李小龙说:"你很厉害哦!"洪金宝原本是欣赏李,把他当偶像,但李小龙误会了,以为洪金宝想挑战他,说:"是的,怎么样想试试"话音刚落二人就动起脚来。

  • 声音

    刊期:2011年第20期

    1968年夏,"中央"碰头会在钓鱼台16楼讨论学习班问题。护士给端来一杯开水一包药,喝了一口水,把杯子扔在地上,说:"唉呀,不得了,护士想用开水烫死我!汪东兴,这样大的事你也不管一管,你心里还有没有"汪东兴只好让护士重新端来一杯水,用手在杯子上摸了一下,对说:"开水不烫,请吃药吧。"这才息怒。

  • 外刊

    刊期:2011年第20期

    美国《海军历史》2011年10月刊中国水域的美国海军20世纪初期,美国海军的东亚政策受到两个事件的影响。一是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战胜并把菲律宾群岛变成殖民地。此后四十年,美国运用外交和军事手段来保护这块殖民地,直接后果是同日本开战。

  • 普利策奖镜头中的美国(1942-1962)

    刊期:2011年第20期

    普利策新闻奖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近一个世纪来,该奖代表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也是全球热点问题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16) 保路运动与保界运动

    作者:杨天石 刊期:2011年第20期

    清廷的"铁路国有"政策修建川汉铁路的计划发端于1903年。当年夏,新任四川总督锡良上奏清廷,要求自设川汉铁路公司。次年1月,锡良根据商部的《铁路简明章程》,集股成立川汉铁路公司。该路自成都,经重庆、万县,出湖北宜昌,再经荆门、襄阳,在应山县的广水与京汉路接轨,全长四千多华里。

  • 东西德间的“政治犯”交易

    作者:张克俊 刊期:2011年第20期

    8月底,俄罗斯《外媒网站》披露了东德与西德之间一项特殊的交易:前者向后者高价输出本国的"政治犯"。

  • 墨索里尼与意大利末代王后的情事

    作者:栗月静 刊期:2011年第20期

    8月31日,意大利《Oggi》周刊曝光了大独裁者墨索里尼小儿子利马浓的一封信,信中披露:墨索里尼和意大利末代王后玛丽.何塞竟有过一段风流情事。

  • 翻墙 柏林墙里墙外28年

    刊期:2011年第20期

    50年前,一道"不可逾越"的墙成了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伤疤"。一些人希望这"伤疤"永远存在,并赋予它"神圣"的意义,甚至被描绘成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希望之始。而另一些人则因为这道"伤疤"失去了工作,失去了亲友,更失去了习以为常的自由。2000多年前,孟子曾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柏林墙的立与倒

    作者:金雁 刊期:2011年第20期

    一堵墙隔出两个世界1961年8月13日,前东德(民主德国)建立了隔绝东西柏林的"反法西斯防卫墙"。从此勃兰登堡门内外的两个柏林成为两个世界:在墙的西边没有任何防御措施,老百姓可以一直走到墙根。

  • 东德民众28年翻墙史

    作者:胡元 刊期:2011年第20期

    美国总统肯尼迪针对柏林墙说过一段话:"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