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

歌剧杂志 省级期刊

Opera

杂志简介:《歌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1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现场、中国歌剧百年、知音行天下、档案、音乐剧苑、新闻快车_国内新闻、新闻快车_国际新闻、《歌剧》之友_从门外汉到歌剧通、观点、作品...

主管单位: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上海歌剧院
国际刊号:1672-3821
国内刊号:31-1917/J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3334
总被引量:570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985
  • 海上喜闻“茶花”香——写在“上海版”《茶花女》首演之后

    作者:紫茵 刊期:2016年第04期

    3月18日,上海歌剧院新版“茶花女》在上海大剧院首演。这个上海版在上演之前即受到热烈的关注。首演当日,在场所有观众跟随“白色茶花号”,完成了一次时空穿越。

  • 一次时空的穿越——有关本土化歌剧《茶花女》

    作者:李莉 卢正元 刊期:2016年第04期

    在音乐表演上,我们习惯把作曲家看成是一度创作,而演奏家则是二度创作。由于每个演奏家对音乐的理解、文化修养不同,会出现很多不同的演奏版本。同样,观众也是如此,个人的偏好会决定他对艺术家的选择——喜欢卡拉斯的听众不一定喜欢苔巴尔迪:喜欢里赫特的也不一定服霍洛维茨。

  • 邮轮版《茶花女》:以不变应万变

    作者:李澄 卢正元 刊期:2016年第04期

    3月中旬,上海歌剧院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了他们的新版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吸引了上海人的眼球——180°舞台环幕多媒体的海景幻境,海上邮轮的舞台设计,将三幕四场巴黎、乡间、巴黎的场景变成了邮轮从上海出发,途经卡萨布兰卡,最终停靠巴黎的全新情境演绎,这是上海歌剧院邀请北京戏剧名导易立明执导,并由他的新蝉工作室制作的全新版本。先期,人们的...

  • 女高音与上海版《茶花女》

    作者:仁者 许晓明 刊期:2016年第04期

    此番引起我观赏上海版《茶花女》的热情,主要有两点:女高音和新制作。在威尔第创作的歌剧中,《茶花女》是其第一代表作,艺术成就的综合指数最高,其中对第一主角、饰演薇奥莱塔的女高音,要求非常高,不仅嗓音需全面(花腔、抒情、戏剧),诠释人物更要立体丰满,因此在世界乐坛,能胜任薇奥莱塔的女高音,往往特别引人注目,是成为大牌女高音的主要标...

  • 上海人的《茶花女》:接轨国际潮流的智慧之举

    作者:蒋一民 许晓明 刊期:2016年第04期

    歌剧演出史在历经巴洛克时期的"歌唱家的歌剧"和格鲁克歌剧改革以降的"作曲家的歌剧"两个阶段之后,迎来了从上世纪至今方兴未艾的"导演的歌剧"这一新时期。"导演的歌剧"(director's opera)仿佛在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又返回到"歌唱家的歌剧"那种对作品任意解释的状况。

  • 海派文化绽放新茶花——谈“上海版”《茶花女》

    作者:卜大炜 卢正元 刊期:2016年第04期

    歌剧这门外来文化艺术,进入中国进行的本土化,不仅在于创作本土歌剧,同时也要在演绎西方经典歌剧时表达中国人的审美。3月18至20日,上海歌剧院全新制作的威尔第歌剧《茶花女》在上海大剧院上演,张国勇指挥,易立明导演。这个"上海版"让《茶花女》新老观众充满了强烈的审美期待。如何在制作中体现中国人对经典的独到理解与解读?唯有把握到歌剧...

  • 纯正的威尔第风格——歌剧《西蒙·波卡涅拉》观后

    作者:史君良 香港艺术节 刊期:2016年第04期

    威尔第根据历史真实人物写成的歌剧《西蒙·波卡涅拉》充满政治色彩,虽然没有直接关注政治,却营造出一种潜在的政治意识,是一部洋溢着真爱与和解的史诗巨作,具有超越时空的时代意义。此剧的剧情发展扑朔迷离,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上演的机会不多。第44届香港艺术节请来了意大利都灵皇家剧院乐团及合唱团全班人马,在香港演出了《西蒙·波卡涅拉》...

  • “声音表演”打造强势《女武神》——评香港管弦乐团“第二只《指环》”的得与失

    作者:周凡夫 刊期:2016年第04期

    任何城市,每当演出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都往往会成为大事:一是因为全套《指环》由四部乐剧组成,每部演出时间需要两三个小时甚至四五个小时不等;同时,瓦格纳的歌剧和乐剧都要求歌唱家拥有强大的歌唱能量,能胜任的歌唱家在全球范围来说都不多;加上整套《指环》的内容颇为复杂,有很深层的哲理性,这也让不少观众望而却步。在这种情况下,要...

  • 百年难遇的《马太受难曲》

    作者:任海杰 刊期:2016年第04期

    巴赫是古典音乐之父,《马太受难曲》是他最恢弘壮丽、篇幅浩大的辉煌巨著。2016年3月7日晚,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在中国大陆首演。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应该载入上海古典音乐的演出史。这次率领莱比锡圣·托马斯合唱团、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指挥戈特霍尔德·施瓦泽,早年就是圣·托马斯合唱团成员,2015年1月开始上任圣·托马斯合唱团乐长一职...

  • “全能”女高音涅特里布科香港独唱音乐会观后

    作者:君良 刊期:2016年第04期

    听过不少安娜·涅特里布科(Anna Netrebko)的CD和DVD,但现场演出还是首次观赏。此次她首次亚洲巡演(香港、首尔、东京、台北)的香港站演出,成为第44届香港艺术节压轴节目(3月8日),门票一早售罄,一票难求,备受欢迎。在舞台上的安娜·涅特里布科,仪态优雅,色艺双绝。人生难得有机会聆赏到这么好的独唱音乐会。

  •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听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十五周年纪念特别音乐会

    作者:陈志音 刊期:2016年第04期

    曾经以"西天云彩还复来"为题,我将国内首部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首演实况化作文字记录在案。2001年12月的冬夜,还恍然如昨记忆犹新。2016年1月28日,导演陈蔚(即该剧编剧水儿)带着她的荣誉战队,以"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十五周年纪念特别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风光再现,令人耳目一新。已经十五周年了?真快!这部戏,奖杯口碑兼而得...

  • 弹指十五年,“康桥”走在前

    作者:蒋力 刊期:2016年第04期

    歌剧《再别康桥》诞生至今,已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了。我对这部戏的感情,可谓一言难尽!它是中国第一部小剧场歌剧,它也是中国第一部民营机构出品的歌剧,它还使我第一次成为歌剧制作人。与周雪石的真正结识和密切交往即始于斯。2001年早春,时为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教师的周雪石从武昌来到北京,4月2日我们一起到八宝山林徽因的无字碑前为她扫墓(那是...

  • 小则精,大而全——纽约歌剧演出丰富多彩

    作者:谢朝宗 刊期:2016年第04期

    歌剧在纽约有点像是西方古代宫廷所说的:"国王已死。国王万岁!"尽管许多存在已久的歌剧团体面临程度不等的财务困难,甚至到了解散关门的程度,但新兴小型的歌剧团体却是此起彼落,各以独特新奇的方式来呈现歌剧,力图打破歌剧"一本正经叫人难以亲近"的成见。像是歌剧团体"现场歌剧"(On Site 0pera),他们会专门选择一些特殊的地点,比如私人...

  • 寥寥评论何人懂

    作者:司马勤 李正欣 刊期:2016年第04期

    电影《玛格丽特》(Marguerite,本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将该片译为《金曲金后》,更令人会心微笑)是泽维尔·吉亚诺利(Xavier·Giannoli)自编自导的大型复古片。影片非常温馨,令人觉得享受安稳平和、心满意足——如果你是一个乐评人的话,或有此感。影片中的核心人物玛格特特·杜孟(Marguerite Dumont)是根据真实的人物而塑造的。主人公原型是美国出...

  • 徜徉在艺术世界里的智慧老人——缅怀阎肃先生

    作者:王祖皆 刊期:2016年第04期

    阎肃,著名剧作家、词作家。由他创作的歌剧《江姐》成为歌剧艺术中的经典剧目之一,盛演不衰。“千里冰封红梅艳,漫山遍野映山红。”为纪念和缅怀阎肃先生,我刊特邀阎肃先生歌剧圈中的众多友人共写缅怀文章,以沉痛悼念这位在艺术领域为我们奏响生命之歌的卓越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