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

歌剧杂志 省级期刊

Opera

杂志简介:《歌剧》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4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917/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现场、中国歌剧百年、知音行天下、档案、音乐剧苑、新闻快车_国内新闻、新闻快车_国际新闻、《歌剧》之友_从门外汉到歌剧通、观点、作品...

主管单位: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上海歌剧院
国际刊号:1672-3821
国内刊号:31-1917/J
全年订价:¥ 300.00
创刊时间:1984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月刊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3334
总被引量:570
H指数:7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985
  • 传承经典 让艺术之树常青

    作者:张国勇 刊期:2005年第03期

    17世纪,歌剧在欧洲诞生,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岁月,渐渐由繁盛走向“孤独”。歌剧,就像一个在沙漠中踯躅独行的旅人,渴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又像是在高山之巅抚琴的俞伯牙,渴望能有钟子期这样的知音。然而,在目前这个崇尚“快餐文化”,追逐“经济利益”的年代,歌剧像一枚青涩的橄榄,虽回味憨长,却鲜见有人愿静下心来。

  • 《浮土德的沉沦》——十九世纪诞生遭冷落 如今申城首演觅知音:乐评人任海杰现场点评

    作者:任海杰; 可汲 刊期:2005年第03期

    《浮士德的沉沦》作为今年“上海之春”的开幕式演出,自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就如一些音乐大师的经典之作的命运一样,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经历了首演的冷场后,在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其经典和创新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上演率越来越高。《浮士德的沉沦》取材于歌德的伟大诗剧《浮士德》,其形式介于清唱剧和歌剧之间,被称为戏剧...

  • 导演李卫:作品并没有违背歌德原著的精神

    作者:可汲 刊期:2005年第03期

    对于柏辽兹的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沉沦》这部作品来说,导演的理解和手法直接决定了演出制作的成败。因为《沉沦》一剧在上海以音乐会版形式演出,而非传统的清唱剧样式,这就对舞台、道具、灯光和演员的表演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导演的李卫先生是如何驾驭全局的,对此记者进行了专访。

  • 丽法尔:来自欧洲的“玛格丽特”

    作者:可汲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这次《浮士德的沉沦》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的是法籍俄罗·丽法尔小姐,她自1986起先后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和保加利亚求学,随后移居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专科学校师从维奥利卡·葛泰兹学习声乐,并加入法国籍。

  • 浮士德扮演者迟黎明

    作者:可汲 刊期:2005年第03期

    在这出戏里,“浮士德”有几个唱段非常难唱,比如说与玛格丽特的二重唱是全剧最上口和最抒情的一段,但是存在着声乐技巧上的最大难度。其中有一句高音B,要接在高音C之后。高音B事实上已经是男高音的极限音,再延长9拍,之后还要加6拍,15拍中没有换气的间隙。我当时就在想如何克服。结果合乐时我一次就唱下来了,于是就有了信心,以后每次我...

  • 梅菲斯特扮演者杨小勇

    作者:可汲 刊期:2005年第03期

    这次排练比较仓促,连排的时间实在太少,到东方艺术中心与乐队合成一次就正式演出了。虽然我已经尽力了,但是按照我对艺术的要求,觉得还应该做得更好。有一种处理手法让我感觉很难受。就是呆在棺材里。我从演出那天下午开始就觉得头疼,不光是透气的问题,而且还有难闻的油漆味,令我熏得从里面出来时就找不到感觉。但说实话,这个角色倒是适...

  • 周小燕耄耋之年重返舞台

    作者:孙丽萍 刊期:2005年第03期

    88岁高龄的“中国夜莺”,要让观众听到久违的歌声。6月18日,这位跨世纪音乐老人将重返舞台。

  • 抗战胜利六十载 《八女投江》祭英魂

    作者:刘小龙 刊期:2005年第03期

    为了隆重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即将在北京合力推出一部新编民族歌剧《八女投江》。这部歌剧以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的战斗史实为背景,重点塑造了八位女战士面对敌人誓死不屈,英勇牺牲的悲壮事迹。歌剧《八女投江》由孔远担任编剧,著名作曲家金湘先生担纲作曲,全剧...

  • 尊重艺术发展规律,提升剧院职业化水平——访上海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张国勇

    作者:张国勇; 邢晓芳; 沙扬 刊期:2005年第03期

    你先说说你看完《浮土德的沉沦》之后的感觉。实事求是地说。

  • 上海戏剧学院举行首届音乐剧班教学汇报演出

    作者:丛捷 刊期:2005年第03期

    5月17、18日晚,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首届音乐剧班教学汇报演出在该校小礼堂举行。在这场冠以“激情四射歌舞晚会”的演出中,学生们青春靓丽的舞台形象,一个个声情并茂的演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意大利歌剧的最后一位大师——普契尼

    作者:韩斌 刊期:2005年第03期

    初露锋芒 1880年初冬,22岁的普契尼来到了米兰,这个年纪对于想到音乐学院求学的人来说可能大了点,但普契尼最终还是得到了机会。12月18日,就在他生日前4天,普契尼给远在鲁卡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昨天我跟随巴志尼上了第二堂课,事情进展得很顺利。目前,这是我唯一的功课。不过,这个星期五我要开始学美学。我每天的日程如下:早晨八点半起...

  • 普契尼重要歌剧唱片一览

    刊期:2005年第03期

    《波希米亚人》唱片编号:EMI CDS 747235 安吉利斯(咪咪)、毕约林(鲁道夫)/RCA胜利公司乐团/比彻姆指挥 这是《企鹅指南》三星带花的单声道历史录音,虽然是单声道录音却转换得十分出色,音色十分温暖。

  • 以革命为背景的《托斯卡》

    作者:刘诗嵘 刊期:2005年第03期

    “谁愿意作奴隶,谁愿意作马牛?人道的烽火,燃遍了整个的欧洲,我们为了博爱、平等、自由,愿付任何的代价,甚至我们的头颅!我们的热血,第泊尔河似地奔流……”爱好音乐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是由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热血》的开头几句歌词,这首歌就是田汉根据法国作家维克托里安·萨都(1831—1908)的话剧《托斯卡》编译的戏剧《热血》中的...

  • 歌剧《耶奴法》与亚纳切克创作的成熟期

    作者:肖安平 刊期:2005年第03期

    20世纪捷克著名作曲家莱奥斯·亚纳切克(Leos Janacek,1854—1928)一生涉足音乐创作、评论、教学等多种领域,他的音乐创作风格继承了19世纪斯美塔纳、德沃夏克以来的捷克民族乐派以及捷克民间音乐的历史传统,为20世纪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歌剧《耶奴法》创作于1894—1903年,作品以独特清新的风格展现出捷克民族音乐的特征...

  • 施光南天命之年憾别《屈原》

    作者:韩晓波 刊期:2005年第03期

    英年早逝的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是中国现当代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作品旋律新颖流畅,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拥有极强的表现力,《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手鼓唱起歌》等脍炙人口的歌曲首首精彩,令人过耳难忘,无须经过任何炒作便可在群众中不胫而走,久唱不衰。更有关牧村、李光羲、罗天蝉、杨洪基等多位著名歌唱家,因演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