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气象

干旱气象杂志 统计源期刊

Arid Meteorology

杂志简介:《干旱气象》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75/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论文、业务技术应用

主管单位:中国气象局
主办单位:甘肃省气象局
国际刊号:1006-7639
国内刊号:62-1175/P
全年订价:¥ 412.00
创刊时间:1958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86
复合影响因子:1.93
总发文量:1446
总被引量:17891
H指数:40
引用半衰期:6.3155
立即指数:0.0738
期刊他引率:0.5434
平均引文率:20.6577
  • 基于GCM的乌鲁木齐水汽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作者:石梦雨; 王圣杰; 姚俊强; 王高飞; 张明军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第二稳定水同位素比较小组(SWING2)提供的同位素大气环流模式(GCM)的模拟数据(HadAM3、LMDZ-free和LMDZ-nudge),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例,对比分析了该区域大气水汽中稳定同位素垂直剖面的季节变化,分析了同位素比率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ENSO对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模拟结果中大气水汽中δ^18O在季节变化上均表现为7月较高,1...

  • 青海高寒草地区曲麻莱县遥感干旱指数的适用性研究

    作者:陈国茜; 祝存兄; 李林; 李红梅; 李甫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2001—2016年MODIS产品数据和地面站点数据,在垂直干旱指数、归一化植被水分指数和植被状况指数与土壤水分数据相关分析基础上,筛选相关性较高的遥感干旱指数和适用时段,再结合典型干旱案例,确定青海南部典型高寒草地区曲麻莱县最优遥感干旱指数和适用时段,构建牧草生育期土壤水分估算模型,并再现2015年夏旱事件。结果表明:植被状况指数比较...

  • 基于CERES卫星资料分析中国近15a云量变化

    作者:马茜蓉; 游庆龙; 蔡淼; 周毓荃; 刘菊菊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Aqua/CERES卫星产品SYN云量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小波分析法分析近15 a我国总云量及中低云、中高云和高云的气候场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云量整体由东南向西北带状递减,最高值位于西南地区,可达80%以上,最低值位于塔里木盆地及蒙古高原西部地区,可低于30%。高云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高海拔区域,中高...

  • 典型干旱区陆面模式模拟检验

    作者:王胜; 张强; 赵建华; 王兴; 徐燕; 白国强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2000年9月至2001年8月“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NWC-ALIEX)”敦煌站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基于已有的参数化结果,模拟了敦煌主要陆面特征。结果表明:典型干旱区敦煌夏季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差异显著,感热几乎是潜热的4倍,冬季二者都很小。模式对地表温度模拟较好,但高估了浅层土壤湿度峰值;对向上辐射模拟较好,但对净辐射的模拟存在...

  • 2004—2017年青海省降尘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区域差异

    作者:祁栋林; 赵全宁; 赵慧芳; 韩廷芳; 苏文将 刊期:2018年第06期

    为研究青海省大气降尘量的地域性分布和变化特征,探讨大气降尘的气象影响因素,利用青海省8个监测站点2004—2017年降尘量和气象数据,分析青海省降尘量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省及各生态功能区大气降尘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降尘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降尘量主要集中在3—4月,冬春季节多、夏秋季节少,降尘主要受来自西北面的沙...

  • 北京延庆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作者:李林; 乔媛; 孙雪琪; 范雪波; 伍永学; 于丽萍; 张治国 刊期:2018年第06期

    风寒温度表征不同气温和风速组合对人体的冻伤风险与舒适状况,直接影响雪上运动安全性和体验感。针对2022年冬奥会气象服务需求,利用延庆地区21个气象站的冬季观测数据,研究分析风寒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风寒温度高值区处于延庆盆地区域,低值区处于缙云山等高海拔地区,均存在中度冻伤风险;(2)佛爷顶站冬季平均风寒温度为-15.1℃,极...

  • 重庆地区短历时强降水气候特征

    作者:郭渠; 陈佳; 李瑞; 何慧根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重庆地区34个气象站1981—2016年逐分钟降水资料,对10、60、360和1440 min短历时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短历时强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全市有3个高值区,中心分别位于西部沙坪坝站、东北部开州站、东南部秀山站。短历时强降水趋势变化空间差异较大,东南部、东北偏北地区以增多趋势为主,其余地区以减少为...

  • 沈阳市降水量正态分布检验及其时空变化特征

    作者:吉曹翔; 李崇; 陈鹏心; 班伟龙; 白冰; 宋晓巍; 金宇; 梁红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辽宁沈阳市1960—2017年5个部级气象站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沈阳市不同时间尺度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偏度-峰度系数和S-W检验法,对沈阳市降水量的正态性分布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除新民外,沈阳市其他地区年降水量均满足正态分布;春季降水量的正态性最好,冬季降水量基本不满足正态分布;月降水量的正态性较差,经过正态变换后的正态性均得...

  • 宁夏春季降水异常年东亚副热带急流特征

    作者:高娜; 孙健; 王春学; 郑广芬; 杨建玲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1961—2016年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和宁夏20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宁夏春季降水异常年东亚副热带急流异常特征,并简要分析可能影响原因。结果表明:春季降水异常年同期及前期,副热带纬向风均存在空间结构异常,且在110°E—160°E异常年反位相特征表现更显著。在降水异常偏少(多)年同期及前期,水平及垂直方向上均存在东亚副热带急...

  • 基于CMIP5资料的西南地区2020—2050年气温多模式集合预估

    作者:伍清; 蒋兴文; 谢洁; 朱桦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1961—2005年西南地区2m气温的观测资料及同期CMIP5的11个全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历史模拟数据,对比分析模式模拟、统计降尺度方法模拟、多模式集合模拟、统计降尺度和多模式集合相结合方法模拟的西南地区及不同分区气温误差。结果表明统计降尺度方法和多模式集合方法都能有效降低模拟误差,多模式集合的模拟误差相对较小。选取多模式集合方法预...

  • 不同微物理方案中云凝结核数浓度对北京一次暴雨过程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郭淳薇; 杨慧玲; 成丹 刊期:2018年第06期

    采用京津冀地区3698个自动气象站降水量资料、北京站雷达回波资料及环保部提供的北京地区空气质量数据,利用WRF模式模拟2016年7月发生在北京的一次暴雨过程,对比NSSL、WDM6、Thompson和Morrison 4种微物理方案中降水对云凝结核或云滴数浓度的敏感性。根据华北地区云凝结核的观测结果,在每个微物理方案中设计了清洁、轻度污染、重污染背景下的3组...

  • 台风布拉万(1215)北上引发辽东半岛强降水的诊断分析

    作者:梁军; 张胜军; 李婷婷; 张黎红; 冯呈呈; 张彩凤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FY-2E卫星黑体亮度温度(TBB)产品(0.1°×0.1°)、大连地区逐时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全球再分析资料(0.125°×0.125°),对1215号台风“布拉万”(Bolaven)北上引发辽东半岛东部强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和中尺度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副高西脊点稳定在130°E附...

  • GPM卫星资料在分析“杜苏芮”台风降水结构中的应用

    作者:朱梅; 何君涛; 方勉; 尹群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GPM卫星探测的数据产品2A-DPR和1C-GMI以及三亚市30个自动气象站降雨数据对2017年第19号台风“杜苏芮”的降水率、雨顶高度、降水类型、降水微波信号、云水路径、冰水路径、降水三维结构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杜苏芮”加强阶段,近地面降水率主要集中在20.0 mm·h^-1以下,部分区域为40.0~100.0 mm·h^-1,最大值高达299.8 mm·h^-1;雨顶...

  • 南疆西部冬季一次强大风的预报分析

    作者:努尔比亚·吐尼牙孜; 热孜瓦古·孜比布拉; 孟凡雪; 李泽巍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南疆西部17个气象站1961—2015年逐月大风沙尘暴常规观测资料和NECP逐日4次1°×1°再分析资料,分析南疆西部大风、沙尘暴日数变化特征,探讨2017年12月27日的一次罕见大风天气成因和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近55 a南疆西部大风、沙尘暴日数呈减少趋势,并于1987年前后发生了显著减少性突变。春、夏季是南疆西部大风、沙尘暴的高发季节,而秋、冬季...

  • 成都市2017年12月下旬重污染过程及气象条件特征

    作者:苟玉清; 许东蓓 刊期:2018年第06期

    2017年12月17日至2018年1月2日成都市发生一次重污染过程,利用中国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成都市6个站点逐时环境监测资料,以及对应时次高空及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次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和气象条件。结果表明,在污染主要时段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后期逐渐转为粗颗粒物。污染开始阶段,成都上空位于高压脊前,受下沉气流控制,AQI持续上升;污染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