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

各界杂志 省级期刊

All Circles

杂志简介:《各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刊号为61-130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人事行政、经典理论、政法天地、教育研究、经营管理、金融财会、信息科学、能源战略

主管单位: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办公厅
国际刊号:1007-3906
国内刊号:61-1302/D
全年订价:¥ 280.00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复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9968
总被引量:429
H指数:6
平均引文率:1
  • 老学究林损二三事

    作者:史飞翔 刊期:2019年第23期

    林损(1890—1940),字公铎,浙江瑞安人。国学大师、北大有名的守旧派教授。张学良称其为“人师、经师、国学大师”。林损为人戆直,且一向恃才傲物。有一次,周作人与林损在国文系办公室相遇。闲谈之际,周问林在校外有无兼课。林答:在中华大学有两小时。周问是何功课,林一本正经地回答:“唐诗。”周感好奇,追问所讲授者为哪些诗人,林曰:“陶渊明。...

  • 汉武帝也收财产税

    作者:梁发芾 刊期:2019年第23期

    汉武帝是西汉功勋卓著的皇帝,他对外发动战争,对内大兴土木,很快就耗尽了祖宗积攒下来的钱财。于是他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财政改革,聚敛钱财。历史记载,“武帝伐四夷,国用不足,故税民田宅、船乘、畜产、奴婢等,皆平做钱数”。这就是算缗钱。算缗钱实际上就是现金税和财产税。

  • 范蠡,聪明人也有糊涂时

    作者:孟宪实 刊期:2019年第23期

    话说范蠡从越国功成身退后,来到齐国,改换姓名,自称鸱夷子皮。先是在海边耕作、制盐,父子共同劳动,艰苦奋斗。时间不长,家业大发展,多达数十万金。他自称陶朱公,后来更是名满天下。范蠡有三个儿子,次子因杀人被楚国关押起来。范蠡认为杀人偿命是正当的,但在闹市被示众太丢人,希望花钱买个有尊严的死法或者能救出来。

  • 鸦片战争与一个厨子的气节

    作者:沈淦 刊期:2019年第23期

    他是供职于西安关中书院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厨役”。这天,书院里来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秀才,名叫牛鉴。他是甘肃武威人,由于家里穷,他徒步奔走千余里,风尘仆仆地赶来书院求学。到了西安后,他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厨师见牛鉴不但相貌堂堂,而且勤奋学习,才华横溢,知道他将来必定会大有前途,就常常免费供应他饮食,有时候还热情地将他邀至家中,让他饱...

  • 杨苡:百岁翻译家的传奇人生

    作者:潘彩霞 刊期:2019年第23期

    杨苡,原名杨静如,1919年生于天津一个显赫之家,是著名翻译家杨宪益的妹妹,“我哥”是她最崇拜的人。受巴金小说《家》的影响,少女时,她决心离开富贵之家,做小说中“觉慧”一样的进步青年。抗日烽火中,她走上文学之路,在巴金这个人生导师的引领下,从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到翻译,著作颇丰。“生命始于百岁”,如今的杨苡,手中的笔仍未停下,写,是她...

  • 杨苡:呼啸而来的译界奇女子

    作者:阿舒 刊期:2019年第23期

    影响你生命中的一本书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被许多人问过,也问过许多人。在我采访过的那些民国时代人嘴里,最常被提起的是巴金的《家》。一位老太太跟我说,她从兄长那里偷偷翻到《家》,读着读着泪流满面——“我觉得如果不逃,我就是梅表姐”。她连夜逃离了家,在订婚的前夜。

  • 竺可桢在澄衷学堂的岁月

    作者:胡志金 刊期:2019年第23期

    1905年秋,15岁的竺可桢从绍兴东关镇毓菁学堂毕业,考入闻名沪上的新式学堂——澄衷学堂(今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前身),成为胡适的同班同学。离开僻远闭塞的故乡小镇,来到上海这个八面来风的时尚之都,少年竺可桢闪着惊异的眼光,感受这个世界的斑斓与新奇。澄衷学堂地处黄浦江畔,是宁波帮先驱叶澄衷捐资创办的国内第一所班级授课制学校,其创校初衷为...

  • 丰子恺与店伙计章桂的恩怨

    作者:魏邦良 刊期:2019年第23期

    1937年11月,丰子恺一家10口,加上族弟平玉、店伙章桂,共12人,开始逃难。在丰子恺一家逃难的过程中,章桂出力甚巨,可以说,没有章桂一路上的辛苦护送、照顾,丰子恺一家无法平安顺利地从沦陷区逃到重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丰子恺与章桂弄到如此紧张呢?

  • 陈独秀与刘海粟的交往

    作者:颜坤琰 刊期:2019年第23期

    谈到陈独秀与刘海粟的相识相知,不得不讲潘赞化。潘赞化与陈独秀是同乡、朋友,二人曾一起在安庆组织“青年励志社”,鼓吹革命,后来为避清廷缉捕,一起东渡日本,在日本组织了“青年会”,回国后又共同在安庆发起了“藏书楼演说”。1912年1月,陈独秀出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时,潘赞化出任芜湖海关监督。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潘赞化应约在1915年第...

  • 梁漱溟的父亲梁巨川为何自杀

    作者:赵刚 刊期:2019年第23期

    1918年农历十月初四,北京,崇文门外樱子胡同。清早,梁济洗漱完毕,一边踱步,一边暗自忖量:自己生辰宴请迫在眉睫,“忧虑亲朋来集”,所订计划也该有所举措了。六年来,如何殉节,魂牵梦萦,他无时无刻地缜密地筹划此事。甚至在看戏之时,也无法放松心情,常常在戏园的节目单上,随手记下自己偶得的想法。为此,他自我揶揄:“人见我出入戏园,以为我优游无...

  • 晚清名士狱:沈荩被杖毙案

    作者:关永礼 刊期:2019年第23期

    清末,1903年曾发生轰动一时的“三名狱”:反清义士沈荩因揭露《中俄密约》于报端而系刑部狱,被慈禧太后下令“立毙杖下”,是为“名士狱”;京门名妓赛金花因虐死幼妓而下刑部狱,是为“名妓狱”;同时关在刑部狱中的还有中法战争中的名将苏元春,以治军不严、纵兵庇匪、克饷济边的罪名被夺职逮问,后被充军戍边,是为“名将狱”。一时有“名士、名妓、...

  • 1912,民国定都之争

    作者:刘小宁 刊期:2019年第23期

    首都,是一国的政治中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从中国的历史看,历朝历代关于都城的选择,多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位置适中、交通便捷,而且地势险要之地。统治者对都城的选择均十分慎重,主要是从有利于巩固统治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中华民国建立时,首当其冲的大事就是定都问题。此事干系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再次将刚刚推翻了帝制的中国送上万...

  • 我的三娘母陈衡哲先生

    作者:徐红强 刊期:2019年第23期

    陈衡哲(1890—1976),笔名莎菲,是我国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女作家、学者、诗人和散文家。其先生任鸿隽是辛亥革命志士、中国近代思想家、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本文为任鸿隽侄孙口述,记录了他十年往返上海、重庆的探亲经历,呈现了一幕陈衡哲晚年在上海的生活剪影。

  • 两位大师的“遗忘”

    作者:黄绍祝 刊期:2019年第23期

    殷海光是逻辑学大师金岳霖早年的学生,当时,殷海光经济很困难,是金岳霖一直资助他学习及生活的。后来殷海光去了台湾,成为著名学者,他对金岳霖非常感激,经常提及金岳霖早年对他的帮助,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海峡两岸交往正常化以后,台北的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八十多岁的金岳霖教授,询问他关于殷海光的事。

  • 我协助范文澜先生编写《中国通史》

    作者:卞孝萱(口述); 赵益(整理) 刊期:2019年第23期

    我今年八十有三。几十年来,我除了自己读书,学写文章之外,先后协助过三位先生:范文澜先生、章士钊先生、匡亚明先生。三位先生各有成就,总之都是我们当代的著名人物。能够协助他们做些事情,使我从中受到许多的教育。三位先生的身教、言教,至今使我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