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

各界杂志 省级期刊

All Circles

杂志简介:《各界》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刊号为61-1302/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人事行政、经典理论、政法天地、教育研究、经营管理、金融财会、信息科学、能源战略

主管单位: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办公厅
国际刊号:1007-3906
国内刊号:61-1302/D
全年订价:¥ 280.00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2
复合影响因子:0.05
总发文量:9968
总被引量:429
H指数:6
平均引文率:1
  • 吴宓的“不苟”

    作者:游宇明 刊期:2018年第11期

    抗战期间,吴宓应邀到暂迁至乐山的武汉大学讲学,引起轰动。吴宓是国民政府教育部部聘教授,这种教授名额很少,乐山工商界的陕西同乡会非常敬重这位老乡的学问,决定举行宴会招待他。席中,有人请吴宓讲讲做人的道理,吴宓说“我想就是‘不苟’二字。”

  • 范仲淹的经济头脑

    作者:唐宝民 刊期:2018年第11期

    在人们的心目中,范仲淹是以文学家的形象为人们所熟知的。但其实,范仲淹不但有文学才华,还很有经济头脑,他在杭州太守任上,曾运用现代经济学手段化解了两次经济危机,显示出了非凡的经济才能。

  • 苏东坡真的旷达吗

    作者:邹金灿 刊期:2018年第11期

    提到苏东坡,人们常会提到一个词,那就是“旷达”。这几乎成了他的一大标签。这种说法,大抵是受了“大江东去”、“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等词句的影响,这些作品里,确实有一种站立在高远之处的气象。但这就是真正的旷达吗?

  • 林冲:一个中产阶级梦的破灭

    作者:茅十七 刊期:2018年第11期

    很多人看完《水浒传》后都会对林冲产生窝囊、糊涂的印象,比如他在面对押送公差的不良意图时毫无觉察;在野猪林中,放任公差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泪如雨下;牢城营里,面对差拨索贿时的大骂,林冲连头都不敢抬;在上梁山前,林冲有两次身上都带了解腕尖刀寻仇,一次是发现陆谦把老婆骗到高衙内处,一次是听李小二说陆谦等人来到沧州,然而这两次...

  • 赵季平:“最东方”的音乐家

    作者:沐风 刊期:2018年第11期

    “接地气”是赵季平的音乐作品为人赞叹的特质。在一些西方乐评家口中,他的音乐被称为“最东方的音乐”。在为电影《黄土地》作曲时他就曾说过,要让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三十多年过去了,曾经被遗忘在角落中的中国音乐已经渐渐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这其中,赵季平的贡献不可谓不多。

  • 赵季平的两次爱情生活

    作者:秦川 刊期:2018年第11期

    赵季平和孙玲因音乐而结缘,从第一次见面时起,赵季平就认定这个女孩子就是要陪他走完一生的人。千山万水阻隔不断他们之间的爱情,历经千辛万苦终成连理。孙玲,是赵季平的幸运女神,是贤惠的妻子,是慈祥的母亲,年仅53岁时却因患病离开,痛失所爱,使赵季平创作跌入了低谷。而张宁佳的到来,使赵季平重新燃起创作和生活的激隋……

  • 李叔同的传奇人生

    作者:魏邦良 刊期:2018年第11期

    李叔同一生跌宕起伏,身份多变。令人称道的是,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他都认真而彻底。做公子,风流倜傥;写文章,呕心沥血;传道授业,鞠躬尽瘁;弘扬佛法,死而后已。终其一生,他以常人难以企及的赤诚与热情,对待手头的千头万绪和身边的芸芸众生。

  • 怀念张仃先生

    作者:邢小群 刊期:2018年第11期

    1949年,张仃设计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又提出国徽以天安门为主体的创意。关于国徽设计,媒体一度只提梁思成、林徽因,而不提张仃。有人劝他出面争一争,他说,我争它干什么。

  • 我与霍金:最后的告别

    作者:吴忠超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一 复活节是欧洲也是剑桥最美丽的时节。阴霾的长冬后,英伦大地在春风的吹唤下苏醒过来。剑河之畔,垂柳吐出新绿,微波之上,袅娜金丝飘拂,草场碧翠,无数郁金香顶着花朵颤动。那是21年前我在剑桥领略的美景。

  • 我的父亲钟敬文

    作者:钟宜; 陈远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一 父亲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具有童趣的老人,经常跟我们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父亲还经常一个人到城里去,去和他年青时代的诗友聂绀弩等人一起喝酒、聊天,一直到很晚才会回家。在以前的年代里,这种来往可能更多。

  • 回忆我的老师潘旭澜先生

    作者:王彬彬 刊期:2018年第11期

    1986年9月,我正式成为潘老师的学生。二十年间,与潘老师的交谈,是我生活中一份特别的快乐,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享受,因为这种交谈从学生时代一直继续下来,我便始终没有找到“毕业”的感觉。现在他走了,也把我的这份快乐和享受带走了,而我,也真的“毕业”了。

  • 延安四怪:大时代的文人们

    作者:冉思尧; 杨海艳 刊期:2018年第11期

    上世纪三十年代正值国难当头,抗日的烽火将许多向往光明的知识分子指向了红都延安,王实味、萧军、塞克和冼星海,四位个性张扬而又才华横溢的人被时代的大力聚到了一起。他们或行事乖张,或恃才傲物,在严酷的战时环境里特立独行,不苟合于流俗,而被时人冠之以怪。如今回望过去,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皿管里都涌动着对理想的追求、对真善美的渴...

  • 陈三立,在新与旧之间

    作者:谢春华 刊期:2018年第11期

    1936年,英国伦敦举行国际笔会,邀请中国代表参加。当时派了两位代表:一位是代表新文学的胡适之,另一位则是代表旧文学的陈三立。但当时陈三立已经84岁高龄,最终没有成行。作为中国旧文学的代表者,陈三立显然是无愧的,但与他代表的这个“旧”字相反,他其实是一个颇具创新思想的人。

  • “海上闻人”虞洽卿的发家史

    作者:孔凡铜 刊期:2018年第11期

    “闻人”这个词在近代上海往往特指流氓帮会中威势显赫的头面人物,虞洽卿便是其中的代表。有人说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有人说他是的帮凶,老辈宁波人习惯称呼他为“三北虞洽卿”,无论评价如何,都不可否认虞洽卿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对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

  • 川岛芳子的悲剧人生

    作者:清澜 刊期:2018年第11期

    说起民国历史上著名的间谍,不得不提到川岛芳子的名字,不仅因为她传奇的人生经历,也因为她讳莫如深的家世身份。川岛芳子本出生于大清王府,贵为格格,但她的命运却伴随着大清的没落而发生了跌宕起伏的变化:从一个普通的满族少女,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一个日本人的杀人武器,最终成了一个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