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杂志简介:《高电压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39/TM,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电力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电力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能源发电系统与并网技术专题、电气装备及其智能运维、大功率电力电子与智能输配电、电介质与电气绝缘、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主办单位:国家高电压计量站;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际刊号:1003-6520
国内刊号:42-1239/TM
全年订价:¥ 1180.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电力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3
复合影响因子:2.65
总发文量:6032
总被引量:109638
H指数:87
引用半衰期:4.1011
立即指数:0.118
期刊他引率:0.4303
平均引文率:13.4236
  • 我国电网雷电监测与防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陈家宏; 赵淳; 谷山强; 向念文; 王宇; 雷梦飞 刊期:2016年第11期

    雷电是造成电网故障的首要原因。我国电网防雷工作者经过多年努力,基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电网防雷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包含雷电监测、防雷评估和雷电防护措施3个方面研究成果,应用效果显著。近5年来330kV及以上交、直流线路里程增长超过30%,但雷击跳闸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雷击跳闸率与故障停运...

  • 多段微孔结构中电弧的磁流体模型及气吹灭弧性能仿真

    作者:司马文霞; 贾文彬; 袁涛; 许航; 杨鸣 刊期:2016年第11期

    由于并联间隙自熄弧能力弱,当线路遭受雷击时并联间隙冲击闪络后易出现稳定的工频续流电弧,引起线路频繁跳闸从而限制其应用,因此如何提高并联间隙的自熄弧能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多段微孔结构具有优异的灭弧性能,将其运用于并联间隙可显著提高并联间隙的自熄弧性能,故基于磁流体动力学(MHD)理论,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了2...

  • 电网雷电监测数据统计与挖掘分析

    作者:谷山强; 王剑; 冯万兴; 王佩; 王海涛; 郭钧天 刊期:2016年第11期

    电网雷电监测网已积累了大量雷电数据,为研究和获取雷电特征,采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并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10年雷电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国10年合计落雷1.28亿次,正极性比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平均为7.50%;各区域雷电活动差异较大,总数南方最高,地闪密度华东最高,全国平均地闪密度为1.33次/(km2·a);雷电...

  • 基于雷电流引发空间磁场的雷电流测量传感器线圈研制

    作者:王黎明; 闫石; 李夏喜; 梅红伟; 邢琳琳; 钱迪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为了同时实现对雷电流的测量和定位功能,研制了一种新颖的雷电流测量传感器。基于雷电流引发的空间磁场原理,对传感器线圈的物理模型、几何参数、生产制造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研制了相应的线圈。通过试验验证了该传感器线圈实测参数与理论设计参数的一致性及其雷电流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线圈参数误差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幅值与频率响应特性...

  • 爆轰气流耦合电弧的仿真与试验

    作者:王巨丰; 吴东; 李国栋; 梁雪; 白鉴知; 郭伟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为了有效地防止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研究了一种主动、快速截断电弧的爆轰气流灭弧防雷装置,该装置并联安装在绝缘子两端,当发生雷击时,上下电极之间产生工频电弧,同时信号采集装置采集到雷电脉冲,雷电脉冲触发灭弧能量团爆炸产生的爆轰气流熄灭电弧。通过运用软件AUTODYN仿真分析得到近似理想状态下爆轰气流灭弧防雷装置在0.08 ms以内熄灭电弧;搭...

  • 2008—2014年广东人工触发闪电电流特征

    作者:张义军; 张阳; 郑栋; 谢盟; 陈绍东; 颜旭 刊期:2016年第11期

    闪电电流数据对雷电物理研究和雷电防护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相比自然闪电电流难以直接精确测量,人工触发闪电技术是获得精确可靠雷电流信息的有效途径。为此,统计分析了2008—2014年广东野外雷电综合观测试验39次人工触发闪电中测量得到的106次回击(RS)、70次连续电流(CC)、374次M分量、32次初始连续电流(ICC)以及528次初始连续电流脉冲(...

  • 雷电冲击下SF6气体放电击穿电压分散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乔根; 游浩洋; 郭璨; 秦逸帆; 马径坦; 文韬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一般应用升降法进行冲击下SF6气体放电击穿特性实验时,要求击穿电压的分散性小于3%,以保证测得数据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发现,SF6气体相对于其他气体而言,击穿电压的分散性普遍偏大,一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5%,而国内外针对SF6气体放电击穿电压的分散性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在正、负标准雷电冲击(LI)作用下,实验研究了SF6气体放电击穿电...

  • 取消人工接地体对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反击闪络特性的影响

    作者:何俊佳; 杨瑞; 贺恒鑫; 陈维江; 赵贤根; 沈海滨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为准确分析取消人工接地体后特高压同塔双回线路的反击闪络性能,探讨取消人工接地体的适用条件,以我国浙北—福州特高压工程同塔双回线路为研究对象,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和先导闪络判据,分析了不同呼高和土壤电阻率下的反击闪络特性。结果表明:取消接地体会使绝缘子两端过电压波尾和峰值抬升,越靠近地面的相抬升越厉害;闪络间隙电压抬升效果主要...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避雷器均压环结构优化

    作者:彭春华; 王奎; 孙惠娟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为保证变电站避雷器工作的稳定性,应尽可能降低其内部电阻片最大电压承担率,而降低电压承担率可通过改变均压环结构来实现。鉴于电压承担率与均压环结构的关系异常复杂,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利用避雷器2维对称模型仿真结果来建立均压环结构对电压承担率影响关系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然后基于该支持向量机模型,以最大电压承担率最小化为目...

  • 雷电电磁脉冲场对双绞线网络的耦合规律

    作者:陈亚洲; 王李鹏; 王浩; 万浩江; 王晓嘉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为研究双绞线网络在雷电电磁脉冲场辐照下终端负载的感应电压,对树形双绞线网络进行辐照耦合试验。通过改变雷电电磁脉冲场波形、组成线缆网络的线缆夹角、线缆网络终端负载等条件,获得终端负载上的感应电压并分析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雷电电磁脉冲场波形上升沿越快,双绞线网络终端负载的感应电压越大,而场波形的脉宽对终端负载感应电压基本无影...

  • 川藏联网工程500kV高海拔线路避雷器配置方法与结构参数

    作者:陈秀娟; 夏潮; 张亚迪; 殷禹; 张搏宇; 贺子鸣 刊期:2016年第11期

    川藏联网工程输电线路经过地区年平均雷暴日高达70日,线路雷击跳闸率较高,需要在雷电易击塔和易击相加装线路避雷器。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没有500 kV高海拔线路避雷器,因而对其开展了专题研究,分别给出了串联纯空气间隙和串联绝缘子支撑间隙线路避雷器的结构设计和技术参数初步推荐值。同时给出了500 kV高海拔线路避雷器的配置原则和配置方法,并对...

  • 特高压同塔双回路转角耐张塔雷电绕击防护

    作者:贺恒鑫; 陈维江; 殷禹; 葛栋; 张翠霞; 何俊佳 刊期:2016年第11期

    我国特高压变电站进线段同塔双回转角耐张塔采用刚性跳线,使得地线对跳线端部的保护角偏大,可能增加转角耐张塔的雷电绕击风险。为降低雷电绕击对变电站设备安全的影响,建立了特高压同塔双回路耐张转角塔雷电绕击先导发展3维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地线、跳线和导线最易产生上行先导的位置,获得了不同线路转角和地线横担长度时,刚性跳线的最大绕击电...

  • 电感型避雷针提高线路反击耐雷性能机理

    作者:韩永霞; 张杰; 阮耀萱; 唐力; 戴栋; 李立浧 刊期:2016年第11期

    新的防雷机理及防雷措施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因此针对电感型避雷针探索其防雷机理并评价其防雷效果。首先,基于有限元分析建立电感型避雷针的链式等效电路模型,探索模型中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PSCAD/EMTDC电磁暂态程序建立了输电线路耐雷性能仿真模型,仿真对比了塔顶是否安装及安装电感型避雷针参数不同时对反击耐雷水平的影响...

  • 10kV带串联间隙防雷装置一体化联合试验装置的研制与试验

    作者:李恒真; 陈斯翔; 刘根才; 邱凌; 谢志文; 齐小军 刊期:2016年第11期

    为检验10 kV带串联间隙防雷装置工频续流遮断能力及电弧熄灭后在工频电压作用下重燃的可能性,设计了一种冲击试验与工频续流试验相结合的一体化试验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功能、结构、主要部件的设计参数以及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试验装置的合理性。通过LC串联谐振回路输出较高电压下的高幅值工频续流,利用同步控制回路提取工频振荡信号来...

  • 考虑土壤频变特性的接地装置频域矢量有限元模型

    作者:李景丽; 王磊磊; 武东亚; 郭丽莹; 李渊博 刊期:2016年第11期

    发、变电站及输电线路的接地装置是保障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重要基础设施,准确计算接地装置的频域特性可为合理设计接地系统提供理论依据。为此,通过引入Visacro-Alipio土壤参数频变公式,采用麦克斯韦全波方程建立了计及土壤频变特性的接地装置频域矢量有限元模型,并采用空间坐标变换法处理了模型中无穷散流空间与有限计算资源之间的矛盾;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