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

高电压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杂志简介:《高电压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39/TM,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电力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电力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能源发电系统与并网技术专题、电气装备及其智能运维、大功率电力电子与智能输配电、电介质与电气绝缘、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

主管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主办单位:国家高电压计量站;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国际刊号:1003-6520
国内刊号:42-1239/TM
全年订价:¥ 1180.00
创刊时间:1975
所属类别:电力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3
复合影响因子:2.65
总发文量:6032
总被引量:109638
H指数:87
引用半衰期:4.1011
立即指数:0.118
期刊他引率:0.4303
平均引文率:13.4236
  • 沿面放电生成臭氧的传输损耗研究

    作者:李杰 赵先军 商克峰 姜楠 鲁娜 吴彦 刊期:2016年第02期

    臭氧以其强氧化性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实际应用过程中臭氧的传输损耗大大降低了其利用效率。鉴于此,采用沿面放电等离子体产生臭氧,研究了臭氧在传输过程中传输距离、臭氧初始质量浓度、气体流速、气体相对湿度和气体温度等因素对臭氧的衰减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传输距离、气体相对湿度、气体温度的升高以及气体流速的降低均会加速传输过程中臭氧的...

  • 板-袋收尘极板对微细粉尘收集效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李庆 王利 杨青 剧晓晨 殷宇朝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为提高静电除尘器对微细粉尘尤其是PM2.5的除尘效率,以PM2.5三大来源之一的建筑粉尘为研究对象,使用1种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来研究它对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用除尘效率来表征新型电袋复合除尘器微细粉尘的收集效果的优劣,通过分析收集粉尘的中位径、体积平均径、面积平均径、累积百分比等参数,研究了新型极板对离子风及收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 方波脉冲电场杀灭微藻的实验研究

    作者:熊兰 张德卿 谢子杰 杨子康 石岭岭 何为 刊期:2016年第02期

    循环冷却水中的微藻繁殖会造成微生物污垢滋生,可采用电磁脉冲进行灭藻。为此,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Marx发生器和H桥固态调制器的高压脉冲源拓扑,并研制了一台多参数可调高压脉冲发生器,输出的方波脉冲的脉冲频率为1~1 000 s-1,脉冲电压0~6 k V,脉宽1~5μs,最大瞬时输出电流为12 A。同时,针对电场强度、脉宽、频率和处理时间这4个参量设计了正交实...

  • 多针-板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结构优化及降解甲醛的实验研究

    作者:董冰岩 周海金 聂亚林 张鹏 施志勇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脉冲放电能量注入效率达到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果,对自制多针-板高压脉冲放电反应器的电极结构配置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研究不同针板间距和针针间距对脉冲功率密度的影响来优化了电极结构配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电参数和气体参数对脉冲放电能量注入效率和甲醛降解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针板间距的增大,对...

  • 等离子体联合动力波技术协同控制铅锌冶炼烟气中Hg、SO2、NOx实验研究

    作者:竹涛 马名烽 李冉冉 陈锐 周金兰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为了实现同时控制铅锌冶炼行业排放的汞(Hg)等重金属、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目的,采用低温等离子体结合动力波湿法吸收技术对烟气中的单质汞(Hg0)、SO2和NOx进行了协同控制研究。首先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放电技术研究了电压、氧气(O2)体积分数、污染物停留时间、Hg0初始质量浓度以及SO2和NO体积分数的变化对Hg0去除效率的影响,...

  • 电晕放电耦合湿式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祖良 侯培 赵佳佳 王家兴 徐燕 姚水良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为了解决传统组合式燃煤烟气治理技术存在的系统复杂、投资费用高等问题,提出了电晕放电耦合湿式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新方法。重点分析了电晕放电耦合湿式吸收同时脱硫脱硝的反应过程和协同效应,并考察了影响同时脱硫脱硝效果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SO2的脱除主要依靠中和反应,但电晕放电能进一步强化其吸收;电晕放电耦合湿式吸收能发挥协同...

  • 脉冲介质阻挡放电脱除N2/NO体系中NO的模拟研究

    作者:王艳辉 张瑞丽 孙继忠 张建红 王奇 王德真 刊期:2016年第02期

    NO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深入了解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去除N2/NO体系中NO的机理,采用一维自洽的流体力学模型对N2/NO中大气压脉冲放电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分析讨论了各种放电参数对NO去除效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NO的去除主要通过还原反应N+NO→N2+O来实现;N原子是脱除NO的主要活性粒子,它来源于电压上升沿和下降沿的2次放电,并主要通过电...

  • 液相放电对纤维素基水凝胶吸附重金属离子性能的影响

    作者:张文明 郑浩然 智胜辉 杨燕兴 丁跃迪 刘志强 李晓苇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为了研究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的放电参数对所合成的纤维素基水凝胶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的放电电压和放电时间制备了一系列纤维素基水凝胶材料,通过浸泡、恒温震荡、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实验检测了水凝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利用准2级动力学模型和朗缪尔(Langmuir)等温方程描述了不同放电参数下制得的水凝...

  • 空气沿面介质阻挡放电中活性粒子成分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定新 李嘉丰 马致臻 杨爱军 王小华 刊期:2016年第02期

    大气压冷等离子体产生的活性粒子在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纳米技术等应用领域起到关键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些活性粒子成分、数密度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大气压下空气沿面放电建立了0维全局模型。模型考虑了54种粒子和624个化学反应,对等离子体区域及其下方气体区域中的活性粒子及其产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气体区主要粒子有O3、N2O5、N2O、HNO3、...

  • 大气压射频放电中放电参数对活性粒子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作者:张远涛 王冠 刊期:2016年第02期

    大气压射频放电是人们比较关注的气体放电形式,在合适的放电条件下,其产生的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中可以产生大量的活性粒子,如何优化与调控这些活性粒子的产生与分布是实际应用中,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应用中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数值求解了描述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的流体模型,研究了放电频率、放电间隙及脉冲调制对大气压射频等离子体中活性粒...

  • 旋转电极5kHz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制备

    作者:于大海 叶齐政 刊期:2016年第02期

    臭氧在食品杀菌消毒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研究影响臭氧体积分数及产率的影响因素,采用旋转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制备臭氧,给出转速、流量和电压对臭氧体积分数、产量及产率的试验结果,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各影响因素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电压较低时,转速增加,臭氧体积分数和产率提高;流量增加,臭氧体积分数降低,产率增加。这说明电极旋...

  • 脉冲电源对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温度的控制研究

    作者:杨旗 胡辉 陈卫鹏 刊期:2016年第02期

    等离子体温度是电弧放电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控制等离子体温度能够有效的控制等离子体化学反应过程。为此,在研制电感储能和电容储能2种脉冲电源的基础上,测定了在不同放电频率、电容电压和储能电容条件下的脉冲电弧放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并计算了对应条件下的温度。结果显示: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温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感储能电源中的放电频率和电容储...

  •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射流活性粒子产生机制

    作者:刘欣宇 刘大伟 刊期:2016年第02期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电子和大量活性粒子如O、OH等能够同污染物发生反应,达到促进污染物降解的目的。因此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方法对大气压脉冲直流等离子体射流推进以及OH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介质管内表面附近形成的鞘层将等离子体通道和介质隔离开来,介质边缘的强电场增强了气体混合区域的电离,因此射流头部呈现出环...

  • 110kV XLPE电缆GIS内锥插拔式快速中间接头的设计

    作者:樊友平 武利会 康李一 别睿 陈杰 刊期:2016年第02期

    故障快速修复目前高压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迫切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为缩短电缆故障时的抢修时间以及节约硬件成本,将电缆终端气体绝缘开关(GIS)技术创新化地运用到电缆中间接头上,开发出了一种用于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或电缆接头在发生主绝缘故障后临时连接用的GIS内锥插拔式快速接头。利用有限元分析对接头的应力锥、高压屏蔽电极、附件材...

  • 基于极化/去极化电流法的交联聚乙烯电缆热老化程度判定

    作者:杨帆 沈煜 王彦博 赵艾萱 张幸 邓军波 张冠军 刊期:2016年第02期

    准确诊断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的老化程度对于评估其绝缘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得到不同老化程度的电缆样品,进行了人工加速热老化实验,老化温度为140℃,老化时间分别为10、20、30、40 d。同时,设计了可以去除表面电流干扰的电缆测量结构,以此测得了样品的体极化/去极化电流(PDC),并用极化强度仿真验证了实验结果。不同的去极化曲线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