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学刊

关东学刊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关东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417/C,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名家视野、社会·民生、语言·文学、再写东北文学史、文化·历史、随笔散论、学林述往、作品空间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国际刊号:2096-2258
国内刊号:22-1417/C
全年订价:¥ 316.00
创刊时间:2016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复合影响因子:0.07
总发文量:899
总被引量:209
H指数:5
  • 《讲话》在重庆左翼文化界的传播真相

    作者:商昌宝 刊期:2018年第03期

    很多当事人和研究者,都认为《讲话》自1942年5月生成之后,在重庆左翼文化界得到及时、广泛的传播和贯彻,但是翻阅大量当时的文献发现,这一说法不过是当事人在1949年后特定的政治环境下的一种事后夸大建构,一些学者基于一种虚假的前提而蓄意制造《讲话》传播的假象.真实的情况是,《讲话》在重庆的传播不但遭受了冷遇,而且还出现了左翼文化界抵制...

  • 媒介环境学视角下的梅兰芳成名时间及其原因探究

    作者:原平方; 詹欣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作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梅兰芳在中国的成名始于1913年在上海的公演.本文以媒介环境学的视角切入分析,认为:迥异于北京地区的文化差异、媒介接触习惯、受众主体及媒体发展状况共同促成了梅兰芳在上海公演的成功,也直接促成了梅兰芳在全国的成名.因而,梅兰芳的上海公演不仅是梅兰芳本人享誉全国的转折点,更是京剧发展史的重大转折点.

  • 谭嗣同遗著:一个孤独者的文本记录

    作者:简圣宇 刊期:2018年第03期

    《谭嗣同书简》和《谭嗣同集》等书里收录了谭嗣同的往来书简和个人文章,通过对谭嗣同这些文字材料中表现出的关注焦点,可以勾勒出他本人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深度.谭嗣同的悲剧,既有他个人的因素,也具有那一代乡绅知识分子的共同特征.这一群体未曾走出国门,也没能真正接触列强之类的现代国家,他们急切希望变革中国旧制度,但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变革仍...

  • 论温任平作品中的本土性

    作者:朱崇科 刊期:2018年第03期

    温任平作品中在不同时期都呈现出或多或少的本土性特征,其中至少有四个犬牙参差的面向:一是中国性现代主义,其中既有对中国性的传承,但亦有个体介入或集体无意识,同时亦不乏对本土“老现”的反击;二是客观性现代主义,由于预设读者不同,温任平作品中相当一部分可谓客观性现代主义,他淡化中国性、强调无我之景和有我之作;三是本土中国性,既强调中...

  • 文学批评与文化介入——从蒋述卓“文化诗学”审视中国当代文化建构

    作者:唐诗人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富有代表性的创新成果,“文化诗学”理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之后,就一直备受关注,到今天已经有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是,“文化诗学”理论却依然停留在理论推演,并未真正介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实践.很多人忘记了“文化诗学”提出之初的批评理论内涵,也就导致“文化诗学理论化有余、实践性不足.如此,回顾“文化诗学”最初的...

  • 三十年代中西文坛的“左翼”国际主义——“中西文化关系与中国现代文学”系列演讲第三讲

    作者:李欧梵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今天应该比以前两场讲得轻松一点,基本上就讲几个故事,因为这不是我研究的题目,我觉得自己对这个题目蛮有兴趣的,而且这是从几个偶然的机会,把我个人的一些经验作为一系列研究的出发点,主要讲一两个小问题.20多年前我来北大开会,当时的三位北大名将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提出“二十世纪意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观念,我觉得非常新颖,所以跟他...

  • 朱天曙学术小传

    作者:程俊英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朱天曙,1974年生,江苏兴化人,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日本苍文篆会海外荣誉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画》杂志专业委员会委员。

  • 学书自叙

    作者:朱天曙 刊期:2018年第03期

    一吾乡兴化重艺文,施耐庵、郑板桥、李复堂、刘融斋、任幼植皆见其长.若幼植笃志经术小学,考证名物,覃精稽古,余甚佩之.戴东原曾以“思之锐,辨议之坚而致”彰之.章实斋曾记其辑吕忱《字林》,“楮墨纷拿,狼藉枕席间”,自谓“病不可堪,赖此消长日也”.乡贤读书如此,每每回乡过其故居,汗颜不已.

  • 艺文通融,知行合一——论朱天曙教授书学研究的学术方法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郝文杰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朱天曙在书学史的研究方法上,注重将历史背景、人物个体的独特生命历程与交游考,以及书法作品本身的审美特征进行融通、整合,力图以返回原境的方式,重构书学研究的立体图景.这-思维为当代中国传统的书法史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值得后学者学习并进一步推进.

  • 齐白石散论

    作者:朱天曙 刊期:2018年第03期

    齐白石为近现代书画篆刻大师,中国画之外,在书法、篆刻上成就突出.文章讨论了齐白石书法的艺术来源、主要风格,并对其篆刻成就作精要品评.

  • 论《花间集》中的色彩

    作者:王慧刚 刊期:2018年第03期

    《花间集》中有大量色彩词的使用,尤其是金、红、绿三色,使用频率非常高,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些色彩词大多都用来描写女性,如果说《花间集》大量描写女性的内容促成了“词为艳科”的观念,那么,可以说,浓艳的色彩是“词为艳科”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当然,具体到每个花间词人,其色彩词的使用还是有细微的差别的,这些差别也导致人们对花间类型风格的评...

  • 题辞(词)与题跋

    作者:李宝 刊期:2018年第03期

    题辞(词)与题跋的关系密切,学界之中有人认为题辞(词)即是题跋,但也有人认为题辞(词)当为序类,更有人以为题辞为序,题词为跋.文章从辨析“辞”与“词”的混用入手,进而辨析“题辞”与“题词”的混用,并追述了“题辞(词)”发展的历史,提出了“题辞(词)”文体发展的五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辨析了题跋与“题辞(词)”错综复杂的关系.

  • 论伤痕文学中的“告密者形象”——以《班主任》《芙蓉镇》《大墙下的红玉兰》为例

    作者:宋红梅; 林建刚 刊期:2018年第03期

    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开端,伤痕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迥然不同的告密者形象,这一告密者有的属于未成年告密者,有的属于压力下的被动告密者,有的属于追求权力的主动告密者,还有的属于有着阶级仇恨的刽子手式告密者.正是这些告密者的存在,导致了伤痕文学作品中的悲剧.

  • 张炜作品中的徐福考略

    作者:赵月斌 刊期:2018年第03期

    秦代方士徐福是一个行迹渺茫异乎寻常的人物.通过两千多年的传布,“徐福”已不单是一静态的历史人物,还是一个活着的文学形象.逮至当代,尽管也有作家涉及徐福东渡的题材,但是只有在张炜笔下,徐福才成了典型的文学人物.张炜显然有着浓厚的“徐福情结”,对他而言,徐福既是难有端绪的研究对象,又是未可穷尽的写作资源.在《东巡》《海客谈瀛洲》《造...

  • 林希逸《三子口义》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流行因缘

    作者:王晚霞 刊期:2018年第03期

    日本室町时代的五山文化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座高峰,其时在中国不受重视的林希逸《老子鬳斋口义》《列子鬳斋口义》《庄子鬳斋口义》已传入日本,之后在江户时代广泛传播,成为日本学人研读老列庄的首选注本.以口语注解的《三子口义》之所以流行,既是因为在佛教衰微的背景下和儒学崛起的矛盾中提供了契机,更是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学术思潮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