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博

福建文博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福建文博》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005/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论坛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福建博物院
国际刊号:1005-894X
国内刊号:35-1005/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924
总被引量:745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652
  • 漳浦县菜屿列岛沉船遗址出水文物整理简报

    作者:栗建安; 羊泽林; 李榕青; 林雪铭; 杨贵妹; 廖富魁; 平力; 牛楠楠; 方方; 黄丽群; 陈浩; 阮永好; 邱涌添 刊期:2013年第03期

    漳州海域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复杂的海况使这片海域埋藏了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所觊觎。本文通过对2011年7月被漳州市文物执法部门及市边防支队收缴的一批菜屿列岛出水文物进行初步整理,进而分析菜屿列岛水下文化遗存的性质以及出水器物的特征与年代。

  • 福州市益凤山西汉闽越国墓葬发掘简报

    作者:王振镛; 杨琮; 林繁德; 林连芝; 赵福凤; 赵兰玉 刊期:2013年第03期

    益凤山一号墓是闽越文化考古专题调查中发现的一座汉代墓葬,墓葬形制与武夷山城村牛山一号墓和广州市农林东路南越国"人"字顶木椁墓的结构和修筑手法基本相同,出土随葬器物与福州屏山、武夷山城村汉城遗址所出的遗物风格完全一致,年代为西汉初闽越国时期,也是福州目前发现的最大汉墓。其墓葬形制目前仅见绍兴印山越王墓、广州市农林东路南越国"...

  • 闽侯县仁山遗址2011年试掘简报

    作者:林公务; 黄运明; 朱燕英; 王银平; 林凤英; 王有为; 吴卫 刊期:2013年第03期

    2011年6月,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在"闽江下游流域史前遗址考古调查"项目中,对荆溪沿岸调查时发现了属于史前时期的仁山遗址,清理出黄瓜山和黄土仑时期的石器、陶器和原始瓷器等器物,为进一步认识闽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福建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向青铜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佐证和重要...

  • 大德八年出使异域兵部侍郎许静山墓志考

    作者:陈丽华 刊期:2013年第03期

    元代泉州港的海外交通十分发达,成为朝廷遣使海外诸国最主要的出进口岸。许静山墓志的发现,再次见证了泉州港的重要地位,是研究元代对外关系史的新物证。它表明亦黑迷失于至元二十一年、至元二十四年的出使活动均从泉州港启航,而许静山于大德八年的出使异域当和他的支持有关,同时表明亦黑迷失对泉州的海外贸易有一定的影响。

  • 杭州市半山出土战国原始瓷研究

    作者:沈芯屿 刊期:2013年第03期

    1990年至1999年间,杭州半山地区先后发掘出土了3批战国墓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的原始瓷。其中有礼器、乐器和生活器皿。同时出土的还有水晶杯、玉器、琉璃器等。这些墓葬出土的原始瓷的时间、产地以及墓主人的身份等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以墓葬出土的原始瓷为主,对杭州半山出土的战国原始瓷的特点、时间、产地进行研究与考证。

  • 略述漳州木版年画的渊源及种类

    作者:吴其生 刊期:2013年第03期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精华,反映的是上古社会延续下来的民间神灵信仰观念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诉求。本文对漳州木版年画繁荣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追溯,并对漳州木版年画的种类进行了整理、归纳和划分。

  • 南安县丰州六朝古墓葬群出土器物引发的思考

    作者:吴艺娟 刊期:2013年第03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战乱频繁,北方汉人相继南迁入闽。晋人南迁在晋江下游聚居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丰州镇。南安丰州自建国后陆续发现了大量六朝古墓葬,墓葬形制、器物风格与江南地区六朝墓完全相同。古墓葬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器物,为研究闽南地区早期开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印证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充分说明丰州在六朝时是闽南的政治、经济...

  • 清咸丰四年“吕西村自作墓记”砚考略

    作者:林清哲 刊期:2013年第03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吕西村自作墓记"砚流落民间市场,后又辗转金门,并被藏家公诸于世,引起了闽台史学界、收藏界的关注。然而该墓记砚发现二十多年来,大陆报刊仍不易阅及,不能不说是个憾事。2007年蒙友人惠阅,笔者见到了该墓记砚的拓片照,藉此契机,笔者将该墓记进行誊录、整理,并对墓记内容进行初步考略。该墓记对清代台湾流寓名士、"台湾金石学...

  • 莲花峰石刻与泉州茶

    作者:黄凤娜 刊期:2013年第03期

    泉州地区早在晋代已懂得制作天然的绿茶,用以冲泡作饮料,取名"石亭绿",其色带白,当地人又称"白茶"。最迟到唐末,随着移民的到来,种茶、制茶、品茶、咏茶开始在各地兴起。宋元时期,饮茶之风吹遍南北,从寺院到民间,茶业初步发展,开始与丝绸、瓷器一起销往海外,开辟横贯东西方的茶瓷之路。明代中期以后,安溪最先发明了茶树无性繁殖法,茶叶进入商品...

  • 浅谈闽台陶瓷工艺的渊源与交融

    作者:刘晓斌 刊期:2013年第03期

    闽台两地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渊源关系,闽台陶瓷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本文通过梳理闽台陶瓷业的贸易往来,工艺的交流与传承,让更多人认识闽台陶瓷工艺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地域特征,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感。

  • 略谈刘华墓出土的孔雀蓝釉瓶

    作者:陈梓生 刊期:2013年第03期

    福州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其兴盛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孔雀蓝釉瓶来自于古代波斯,是五代时期闽国与阿拉伯国家友好往来的见证。本文结合文献记载,以刘华墓中出土的孔雀蓝釉瓶为例,简述福州港的崛起对福州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融的深远影响。

  • 鐎斗小考

    作者:宾娟 刊期:2013年第03期

    鐎斗这一器物的定名和用途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本文将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相结合,分别探讨了何为鐎斗、鐎斗与刁斗的关系、鐎斗的作用等问题,并从福建出土的铜鐎斗和瓷鐎斗的实物出发,对鐎斗的演变历程进行了探讨。

  • 清代藏传佛教金铜造像鉴赏

    作者:赵巍 刊期:2013年第03期

    藏传佛教是佛教的重要分支,在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到了清代,由格鲁派为代表的藏传佛教发展到一个巅峰时期。藏传佛教有诸多的表现形式,其中金铜造像可谓最具代表性的藏佛艺术。能工巧匠们通过冶炼、翻砂、鎏刻、磨光等工序,将各具特色的度母、观音等神佛像呈现在世人面前。

  • 五代闽国佛教青铜器小考

    作者:原媛 刊期:2013年第03期

    五代十国之一的闽国,在统治阶级推崇下佛教文化十分盛行,当时制造的"铜鎏金狮钮熏炉""双龙钮青铜钟""吴越钱弘"铭铜塔等是这一现象的见证。本文通过对这些青铜器的分布、数量、造型、铭文的考证,试图对这一时期佛教文化在闽地的发展进行初步研究。

  •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陈列、宣教和新媒体谈

    作者:郭秀媚 刊期:2013年第03期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是以博物馆陈列为基础、各种形式媒体灵活有效运用的综合性工作。博物馆开展对观众、观众与陈列互动研究是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基础。在这基础之上,博物馆有效利用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新媒体是实现社会教育功能的一个适应时展的必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