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博

福建文博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福建文博》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005/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论坛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福建博物院
国际刊号:1005-894X
国内刊号:35-1005/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924
总被引量:745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652
  • 17世纪末~18世纪初欧洲及新世界的德化白瓷贸易(第一部分)

    作者:甘淑美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明代中期,福建省南部沿海的德化窑开始烧造一种瓷胎细密、釉色莹润透白的高素质瓷器以供应国内市场[2]。这种瓷器滑腻如乳白,其绮丽的气质深受洋人推崇,以致在17世纪末大量贩运到欧洲,随后在当地被冠以法文名称Blanc de chine(中国白)[3]。

  • 从出土瓷器看唐宋时期山东半岛与南方地区的海上交流

    作者:陈杰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山东半岛地区出土唐宋时期南方窑口的瓷器虽然数量不多,但其分布有一定特点,即大部分出土于海边城镇或海岛(表一),尤以唐宋时北方最大的港口——登州港周边分布较为集中。表中出土南方瓷器共计11批次,除淄博远在内陆,余均在海边。其中唐代3批,均在山东半岛南岸,五代至

  • 从15~16世纪的两幅地图看明代中西方对世界的探索与认识

    作者:石岚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简称《郑和航海图》(图一),图载于明人茅元仪所辑《武备志》,分二十图四十面,全图纵横20×520厘米,记录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国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此外还分别绘明了各国方位、航道远近、航行方向,以及停泊何处,甚至海上礁、岛、滩等细节。

  • 南越国宫署遗址对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价值的分析

    作者:章昀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广州地处南海之滨,海路交通便利,自秦汉以来就是连接我国中原地区和东南亚、南亚等周边地区的重要港口城市,是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随着海上航线的发展成熟,广州的口岸地位日益凸显,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如今,广州仍然保留有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就是见证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程...

  • 枫溪潮州窑对新加坡、马来西亚陶瓷业的影响——以如合、万和发(Claytan佳丽登)、陶光为中心

    作者:李炳炎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引言近代汕头港的对外通商,方便了人员及货物的运输,促使枫溪陶瓷业迅速发展。当时,枫溪陶瓷生产规模较大的瓷厂,有"如合""荣利""陶真玉"等几十家。他们的产品通过汕头港销往香港转口或直接销往东南亚。同时,东南亚在西方人的殖民统治下,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吸纳大量的粤东、闽南地区移民前来拓殖。其中

  • 闽侯县古城村南朝墓发掘简报

    作者:陈明忠; 曾江; 温松全; 华锋林; 廖富魁; 毛敏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一、前言墓葬位于闽侯县南通镇古城村村部北侧的园林山南坡,2011年4月发现,为防止盗掘,福建博物院于当月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园林山山体种植果树,且密布灌木,南侧山坡中下坡均已建筑民房,部分老旧民房周围发现有六朝和唐代墓葬花纹砖(图一)。

  • 2011年福州市闽王祠唐五代遗址试掘简报

    作者:高健斌; 赵荣娣; 李福生; 蔡喜鹏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一、前言闽王祠唐五代遗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闽王祠内,毗邻福州市第十九中学(图一)。闽王祠,又称忠懿王庙,是祭祀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的祠堂,祠内保存被誉为"天下四大唐碑"之《琅邪郡王德政碑》。为配合闽王祠整体修复工程,探明地下文物遗存情况,在省、市文物局领导的支持下,福州市考古队承担了闽王祠第

  • 福州市仓山区虾蟆山宋墓发掘简报

    作者:张勇; 林峰; 李福生; 蔡喜鹏; 朱滨; 赵秀玉; 赵荣娣; 胡静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2012年2月初,福州市民政局物资储备仓库工地在基建时发现了一处古代墓群,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当即进行了清理,确定为两座宋代时期的砖室墓(编号M1、M2),出土了一批陶瓷器、铜器、寿山石俑等文物。宋墓位于仓山区湖边村,虾蟆山的西南麓(图一)。M1、M2相距较近,保存有相对完好的地表砖石结构,这在近年福州地区宋墓的发掘中较为少见。现将发...

  • 三明市增坊岩画的发现与认识

    作者:吴秀华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2009年5月下旬,三明市文管办在三元区增坊村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当地村干部告知,居洋自然村有一个叫石夹的地方,有一块岩石非常像"乌龟"。我们顺道察看"乌龟"石时,发现岩石上有人工凿刻的痕迹。清除了覆盖的树叶与青苔后,人工凿刻的较为密集

  • 武夷山市城村汉城遗址出土封泥考释

    作者:王华璇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1985年,福建省博物馆在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西南部秦汉时期古城址北岗一号遗址内出土了一方钤印封泥[1](图一)。封泥又称作"泥封",是古代在纸张尚未发明或者未普遍使用的情况下,用于封缄的遗迹。使用封泥的方法通常是将需要保存或运输传递的物品、简牍文书捆扎或以囊盛装,在结扎封口处

  • 东山县冬古湾沉船出水铜钱考

    作者:陈丽君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冬古湾沉船遗址位于东山县东南端冬古村浅海处,于2000年发现,之后经过多次的调查与发掘,确定为明末清初郑氏集团的一处古沉船遗址。冬古湾沉船出水大量的遗物,主要有武器装备和生活用品,其中包含三枚"永历通宝"铜钱和一枚"裕民通宝"铜钱[1]。以下就出水的这几枚铜钱,结合文献记载谈谈笔者的一些粗略看法。

  • 清代钟表制造业概况及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张亮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引言钟表作为计时器,最早是从西洋传入中国的。从16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教廷加紧向世界各地派遣布道团,而明朝的禁海令阻碍了西方教义传播的道路。为了打开中国国门并让西方教义传入中国,传教士最终决定以西洋奇巧之器如三棱镜、

  • 厦门市博物馆藏涉台契约文书

    作者:陈爱玲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厦门市博物馆典藏的民间契约文书众多,其中涉台契约文书主要有二部分:一是清雍正至同治年间契约内容直接写明契约人"住台湾生理"、"因往台地"或在"台地开有义聚打铁店一间"等反映福建人东渡台湾开发、生活的契约文书;二是清末台湾首富板桥林家所属的契约文书。

  • 20世纪20年代民俗学影响下的“新”收藏

    作者:丁蕾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1929年元旦,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大语史所")于校内举行一场为期三天的展览,汇报语史所成立一年来的成绩。报纸记者记曰:会场布置,共分三处。一为该所二楼,"本所出版物部"及"风俗物品部"在焉。该所出版物,除定期刊三种外,其他单行本约有三十多种。该所周刊已出至六十余期,《民间文艺》已出至十余期,《民俗周刊》也

  • 古代福建的泗州僧伽信仰

    作者:林晓君 刊期:2012年第04期

    <正>泗州僧伽,是唐朝龙朔年间(661~663)的西域神僧,唐高宗时曾到长安、洛阳一带化缘,后南游江淮(图一)。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隶属楚州龙兴寺,后至临淮,借宿山阳令贺跋玄济家,掘地得普照王佛一尊。多有神迹。因驻锡泗州,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