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博

福建文博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福建文博》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005/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论坛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福建博物院
国际刊号:1005-894X
国内刊号:35-1005/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924
总被引量:745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652
  • 唐代福州的对外贸易

    作者:卢美松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由于历史原因,唐代福建历史发展情况的记载极少,有的也只是残篇断简的零星资料。福州因为是首邑,所以有些材料涉及,但也非系统记载,有的内容甚至有不同解读,更增加了认识的难度。这里仅举部分唐代诗文与碑志资料,作为窥见那时福州社会风貌的参考。晚唐包何有《送李使君赴泉州》诗一首,云:"傍

  • 略说广东“海上丝绸之路”

    作者:白芳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海岸线绵长曲折,峡湾良港众多。凭借便利的水陆交通、先进的造船技术、丰饶的物产资源和发达的手工业,广东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外海上贸易的枢纽,东西文明交汇的中心,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一、港口众多优良的河口港湾资源为广东海上贸易的发祥和发展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条件,早在秦汉时广东就已

  • 永定县桔树下遗址发掘简报

    作者:范雪春; 陈文; 林凤英; 李水长; 黄丰林; 王琴芳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桔树下遗址位于福建省永定县湖雷镇上湖行政村桔树下自然村南边正对面的走马岗山顶上,GPS座标点为东经116°50′20.7″,北纬24°47′54.5″。它的西面约3公里为湖雷镇,西南约15公里为永定县城。桔树下遗址于1988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采集到一些雷纹、变体雷纹、网格纹等灰陶片。2009年11月,永定县文物调查队在

  • 将乐县梅花井宋代墓群发掘简报

    作者:李金生; 吴健; 刘光军; 郜骅; 郑辉; 张建群; 陈兆善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2003年,为了配合福银高速公路建设,福建博物院和将乐县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高速公路沿线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在将乐县漠源乡梅花井村高速公路MA6、MA7标段工地上,考古队发现了10座墓葬,出土了一批陶瓷器、铁器、铜器等随葬品。现将此次发掘收获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梅花井村位于将乐县城关西南约5公里,省道205穿过。宋代墓群...

  • 昙石山遗址第十次发掘出土的哺乳动物

    作者:林凤英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一、遗址概况昙石山遗址是福建境内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也是福建省自建国以后首批发现和发掘的原始社会晚期人类居址之一[1]。遗址历经多次发掘,出土遗物十分丰富,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在我国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具有较大影响。该遗址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曾出土大量动物化石,

  • 虹桥小考

    作者:王振镛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拱桥古今中外都有,而像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所绘汴水虹桥那样的木构拱桥,则只有中国才有。其形式美观,结构精巧,便于架设,造价低廉,是中国特有的桥式。桥梁史研究者或称其为"叠梁拱桥",或"贯木拱桥",或"编木拱桥",或"八字撑桥",或"木拱桥"等等。宋代文献则称之为"虹桥""飞桥""无脚桥"。从桥拱的结构形式考虑,笔者认为称"折边木拱桥...

  • 福州市闽安村迥龙桥碑刻考释

    作者:高健斌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迥龙桥座落于福州市马尾区闽安村。在其桥头南、北侧现共立有六块石碑,桥南侧两块石碑分别为"飞盖桥"碑及"(康熙)沈公桥"碑;桥北侧两块石碑为"(道光)沈公桥"碑,另两块石碑为"民国尊王庙"碑(这些石碑的原始位置不详,本文所言位置为现存位置,碑名为本人自拟)。这些石碑中,前四块因为与迥龙桥的历史相关,近年来

  • 书画并秀 繁梅逸香——清代书画家金农作品浅析

    作者:赵芳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清代书画家金农(1687~1764),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金吉金等。他博学多才,擅诗词,精书法,画作风格独具,题材广泛,最喜画梅。他是"扬州八怪"中风格最为特殊,修养最为全面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八怪之首"[1]。他平生好游历,交游甚广。21岁时,拜何焯为

  • 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光泽县镇江府

    作者:黄富莲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一、概况镇江府(含龚氏宗祠)又名太史第,位于福建省光泽县寨里镇山头村新丰自然村。镇江府是龚文焕于道光十七年(1837)所建,因龚文焕做过镇江知府,故"太史第"又称为"镇江府"(图一)。该建筑坐西北朝东南,方向140°,占地面积13386平方米,东西长176、南北长107米,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庭院、前厅、下厅、天井、正厅。龚氏宗祠为镇江府的

  • 厦门市发现的北宋陀罗尼石经幢

    作者:陈炳南; 陈海生; 洪水乾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2011年2月,厦门市翔安区教文体局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文物工作者在新店镇霞浯社区进行文物调查时,获悉当地在建房开挖地基时发现多块雕有花纹的石雕构件。经现场勘查,确认这批石雕是一座北宋陀罗尼石经幢(亦称塔幢)的构件,但出土地点已非原址,是经二次搬运而来,原址不详。

  • 德化窑与德化瓷研究略说

    作者:杨连彬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德化窑作为一个民窑,过去由于历史资料缺乏,人们对其了解不多,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德化窑与德化瓷的研究经历了从研究人员少、研究课题窄、研究成果不多,到如今研究者众多、研究课题广泛、研究成果可喜的显著变化,人们对德化窑与德化瓷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近年德化瓷研究更朝着纵深方向发...

  • 东山县北澳尾遗址发现的“凹石”与“鸣石”

    作者:王君艳; 梁希毅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东山岛位于福建省南端、台湾海峡西岸。在距今1~3万年前的末次冰河时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出露海面的"东山陆桥"使闽台连成一片,古人类往返于闽台之间,从而开启了闽台文化渊源[1]。尽管"东山陆桥"最后在全新世海平面回升的过程中淹没于海底,但台湾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并没有因此中断。这一点不断被包括闽台两岸新石器时期的考古材料与...

  • 德化窑釉上彩瓷艺术管见

    作者:卢馨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德化古瓷窑是我国南方名窑之一,历史悠久、工艺独特,以白釉尤其是"象牙白"驰名于海内外。明清时期,随着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们生活需要,出现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瓷,其产品造型美观,装饰丰富多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观赏价值,深受世人喜爱。现就德化窑釉上彩瓷中的五彩、粉彩的艺术作风,略谈管见,就教于方家学者。

  • 福建省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作者:吴静; 王永平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在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省文物拍卖经营活动在这一大形势下日趋规范与活跃,文物拍卖的作用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作为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文物及艺术品,其流通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也成为我省文化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文物艺术...

  • 海外征集华侨文物的思考与探索——以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为例

    作者:吴翠蓉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海水到处,就有华人",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悠久,到20世纪上半叶再掀移民高潮,改革开放后,国人移民海外的势头更加强劲。据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已有3000多万,遍布世界各地。因此,中国境内对华侨华人文物史料的收藏、展示和研究也进入了黄金时期。自20世纪末始,东南沿海的著名侨乡福建、广东两省就开始有意识地在当地侨乡和海外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