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文博

福建文博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福建文博》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005/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论坛

主管单位: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福建博物院
国际刊号:1005-894X
国内刊号:35-1005/K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2
复合影响因子:0.17
总发文量:924
总被引量:745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1.5652
  • 闽侯昙石山遗址2004年考古发掘简报

    作者:林公务; 陈兆善; 陈子文; 程璐; 林凤英; 林瑞明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昙石山遗址自1954年初发现以来,已先后经历八次正式考古发掘[1]。2004年,为配合昙石山遗址保护规划的编制,省文物局决定组成昙石山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全面考古钻探和部分地段试掘,以便全面了解昙石山遗址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和堆积情况,陈子文

  • 福建平潭九梁Ⅰ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调查简报

    作者:邓启江; 曾瑾; 周春水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沉船遗址地理位置九梁Ⅰ号沉船遗址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屿头乡碗礁海域,西距屿头岛5756米,东距平潭县大练岛6126米,东北距平潭县小练岛3437米。沉船遗址东北部约40米处有一红色航标,西北距离2005年发掘的碗礁Ⅰ号沉船遗址1607米,东距2007年发掘的大练岛元代沉船遗址5461米(图一)。

  • 略论孔庙与闽台文化交流

    作者:何振良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闽台两省隔海相望,唇齿相依,不仅在地理方位上存在相互依临关系,而且在风俗习惯、文化艺术、民俗信仰等方面也有共同之处。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存在难以割舍的亲密关系和文化情缘。

  • 清初施琅对闽台两地弘扬儒家文化的贡献

    作者:郑焕章; 邱端雅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他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受封靖海将军、靖海侯,为清初著名的海军将领。施琅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尤其是为台湾与大陆的大统一立下丰功伟绩,而且他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在海峡两岸做出许多善举,特别是为了弘扬儒家文化,对闽台文教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泉州府文庙乡贤专祠录

    作者:黄子红; 杨清江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泉州府文庙旧有乡贤祠,在明伦堂之东(址今华侨大厦内),宋泉州知州真德秀创建。初名"忠孝祠",仅祀唐义阙林攒、宋皇城使苏缄二人,以后泉州地方忠臣孝子相继入祀。明嘉靖三年(1524)改称"乡贤祠",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计祀乡贤197位。

  • 福建古代文庙建筑营造手法的规范性与区域性

    作者:楼建龙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文庙又称孔庙。最早的孔庙,建于孔子去世之翌年,即公元前478年,鲁国在孔子故宅内所立之庙。之后,许多地方开始建孔庙或孔子庙。唐贞观四年(630),诏令各州县建立孔庙;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孔子为文宣王,孔庙改称文宣王庙;明永乐八年(1410),诏命全国统称文庙,与祀关羽、

  • 古建筑的白蚁防治与保护

    作者:舒而勤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文物古建筑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柱、梁、枋等部件易受白蚁的侵蚀,因而遭到破坏直至倒塌。白蚁的防治和古建筑的保护,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工作,它与建筑学、土壤学、昆虫学、药物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篇从白蚁的生活习性、白蚁的药物治理及古代建筑的保护等几方面来简述古建筑的白蚁防治与保护这一论题。

  • 大坌坑遗址出土十二至十四世纪中国陶瓷

    作者:王淑津; 刘益昌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一前言:追索一处国际知名史前遗址的"后世"十六世纪末期、十七世纪前期开始,台湾岛在欧洲人积极前来寻求东亚贸易之际,因时地利一度成为东亚的重要转运站之一,中国陶瓷器作为贸易商品或者日常生活用品,陆续过境或输入台湾,数量比起以往远高得多。近年,伴随台湾历史考古遗址调查

  • 福州出土宋代金银器赏析

    作者:叶燕婷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黄金和白银因稀有、具有璀灿夺目的色彩和光泽,以及其他材料难以取代的特殊品质,自古以来被视作贵重之物。用金银制成的精美绝伦的器皿及饰件,更为世人视作珍宝。我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历史悠久,金银器不仅代表财富,也象征着尊贵,是身份、

  • 玲珑精致的戏曲木雕

    作者:黄晓曦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中国的木雕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在距今7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木雕鱼。唐宋以来,木雕多用于殿堂楼阁、庙宇的建筑装饰,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是中国古代木雕艺术品中的杰作。明清时期是其发展的灿烂阶段,

  • 远古的呼唤 历史的交融——宁夏岩画述略

    作者:陈永耘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岩画,是古代人类各部族、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凿刻、划刻、磨刻或绘制在山岩、石壁或洞窟内的一部历史图卷。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岩画是人类记述自身历史的主要方式。从早期的狩猎时代开始,时间跨越了三、四万年之久。它以形象和符号记录,

  • 清代福建物质文化遗存略说——《图录·福建博物院福建省清代图片项目》述介

    作者:福建博物院福建省清代图片项目课题组; 陈淑琤; 林平; 黄国璋; 张焕新; 谢桂萍; 楼建龙; 蓝东阳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中国是具有治史、修史等悠久史学传统的国度。目前我国学术界正在进行的清史编篡工程被视为是近六百年来的第四次国家修史的盛举。因为承担福建省清代图片课题,我们有幸得以参与此次浩大修史活动,并藉此实践机会,以历史年代的视域(清代)统摄梳理遗留在福建的众多清代遗物、遗存,

  • 论文化名僧在日本遣明使中的历史作用

    作者:滕军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自1401年至1551年,日本共向中国派遣了19次遣明使,是继日本遣唐使之后的又一次日本向中国的大规模、长时期的遣使活动。遣明使为巩固和发展中日邦交、扩大和加强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 在愉悦中追寻历史——浅议厦门市博物馆《厦门历史》陈列特色

    作者:蔡宇青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博物馆的中心职能。而陈列展览则是博物馆行使其教育职能的主要语言工具,是博物馆的对外窗口,是博物馆联系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它不仅展现出博物馆的陈列水平,还集中反映着博物馆的收藏水平、

  •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福州林则徐纪念馆新馆解读

    作者:林虹 刊期:2010年第01期

    <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福州虽然是个沿海城市,但缺少其应有的开放和大气,始终处于精神文化的混沌和断层的状态。然而,在新时期下,林则徐的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赋予了福州新的城市精神,它既概括了福州地域文化的特点,又总结了福州历史上名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