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政治学评论

复旦政治学评论杂志 省级期刊

Fud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杂志简介:《复旦政治学评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治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政治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论、比较政治、中国政治、思想史、评论、专论

主管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政治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7
总发文量:136
总被引量:381
H指数:10
平均引文率:6.5455
  • 人大代表的作用:人与进谏者

    作者:欧博文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人大代表的作用可以通过人大代表的行为和对代表角色的认知与定位来判断。作者于1989年至1991年通过对39位人士的访谈,梳理出中国人大代表的三种基本类型:消极者,人和进谏者。消极者是指那些没有代表这一角色观念的人。他们视代表为荣誉称号而并不切实履行代表应有的各种职责。承担政权人角色的代表的主要工作是代表国家向人民群众解释政府的法...

  • 编前语

    作者:陈明明; 何俊志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 今年仲春时节在武汉大学召开的关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政治体制改革研讨会上,尚立君对目前中国政治发展的成果有一个"一、二、三、四"的概括,非常好记:"一条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二者互动——人民民主与党内民主的互动";"三个统一——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

  • 地方人大、利益集团与法治的发展

    作者:奥斯卡·阿尔门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中国的地方人大如何才能促进法治的发展。对于"法制"和"法治"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应当大有不同。在那些法治不断增长的地方,社会中出现了更多的富有组织化的利益集团,它们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追求自身的利益。中国的立法机关与自由民主政体的立法机关相比,就立法者组织结构的聚合程度以及利益表达的组织化程度而言,两...

  • 中国大陆基层民主与乡镇人大代表的角色重构

    作者:潘兆民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探究中国大陆基层民主的同时,作为基层政权机关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当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研究议题。中国大陆对开放乡镇人大代表的直选这项制度的开展,确实早已在中国农村产生广泛的效应:正面效应如人大监督机制的建构、公民素养的提升与正确参政态度的形成等;负面效应如社会安定与政治稳定不断遭受侵蚀、民主种子遭受严重威胁等。深究其因,正...

  • 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研究

    作者:邹平学 刊期:2008年第01期

    我国人大代表制的非职业化是目前人大制度的一个特点。由于对代表职务缺少法律上的具体要求,代表可以从事任何职业,代表履行其职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限制了代表参政议政的能力和热情,降低了代议机关的工作效率,并且容易诱发当选代表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代表专职化就成为人大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此需要以立法...

  • 人民代表大会:角色与功能的变迁

    作者:加茂具树 刊期:2008年第01期

    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的政治存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然而,近年来人大活动的活跃化及其政治地位的提高,意味着党和国家关系的某种变化,同时也将进一步转变党对人大领导的具体模式。究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中国经济生态的变化和人大代表意识的增强,使得代表有志于谋求选区或者选举单位的利益,协调与集约社会诉求,在党和社会间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种转...

  • 自主参选人的兴起与中国选举生态的新变化

    作者:何俊志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在评析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参考观察和访谈记录,提出了观察中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的"自主参选人"的概念框架;将自主参选人区分为理想主义者、维权人士、国有部门负责人和基层精英四类,并且逐一描述了这四类自主参选人的职业构成、参选动机、参选策略与选举机构间的互动模式和选举结果。在此基础上,还讨论了自主参选人的兴...

  • 人大代表选举中政治把关权的运行维度

    作者:邱家军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的政治把关权是一个依据某种离散性的标准而构建的多面向的严密政治体系。这个体系的主体构成包括把关主体、把关对象和把关程式三个方面。把关主体是执政党,它倚靠自身的政治优越地位,发挥组织建构和精英掌控两方面的资源优势,绘制出一幅严整的"党治国家"的政治建构路线图,其对于选举过程中人大代表的政治录用起着决定性的作...

  • 人大民主制度建设如何防控黑恶势力的侵蚀

    作者:夏明 刊期:2008年第01期

    自1980年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中心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是现实政治的重要结论。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使政权更具开放性和透明度,鼓励更多的民众参与,执政施政过程能够吸收和采纳更多的社会利益。随着中国社会的主体意识的日趋成熟,人群利益的多元分化.民主政治也在"自上而下...

  • 为何中国的地方自治总不成功

    作者:牛铭实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地方自治在中国现代国家建设中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晚清政府曾将地方自治作为立宪的基础,并在直奉两省试点办理地方自治,随着帝国体制的崩解,这种实验也寿终正寝。民国时期虽然也曾几次推动地方自治,但是由于政治乱象和战争频仍,这种制度亦无果而终。"国民政府"迁台以后,地方自治得以推行落实,促成了后来台湾的转型。中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

  • 非对称协商:中国的共和传统

    作者:储建国 刊期:2008年第01期

    非对称协商指的是协商政治中的参与方在影响公共意见的资源占有上是不平等的,这种协商政治与理想的协商民主有一定距离,但符合某种共和精神。本文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共和实践,除了具备公益主导、理性讨论、寻求共识等共和要素,构成中国式共和传统的核心内容。

  • 生活政治中的集体认同建构——大众传媒与新社会运动关系分析

    作者:孙玮 刊期:2008年第01期

    大众传媒与新社会运动的关系,涉及当前媒介政治中的众多问题。本文从"生活政治"的概念出发指出,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大众传媒与新社会运动有着内在的实质性勾连,并着重分析了大众传媒对于新社会运动的核心目标之一集体认同感建构的重要作用。

  • 现代政治观念:由来、悖谬与挑战——以恐惧死亡为分析理路

    作者:郭台辉 刊期:2008年第01期

    人类演化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如何避免对死亡的恐惧。政治独立于宗教并致力于以群体力量克服死亡恐惧是古希腊经验主义政治观念产生的界标。霍布斯承接亚里士多德对死亡恐惧的解释,在理论上开启现代政治观念的源头。现代政治通过克服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获得其观念的认同,但在现实中却衍生出三个悖谬:恐惧死亡是现代政治产生的来由但也成为政治统...

  • 民主、公共利益与中国公共政策的变迁

    作者:唐贤兴 刊期:2008年第01期

    透过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如何通过公民参与的形式来审慎地界定公共利益的认识,可以发现中国民主政治成长和完善的轨迹。在现代民主国家,公共利益的界定过程是一个民主的过程,也就是说必须通过民主的途径来形成公共利益。这一点应该成为公共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为的指南。中国宪法中对政府征用条款的规定,以及在决策听证中对公民参与的价值的强调,说明...

  • 政策的“罗生门”——一项社会政策的变异与反思

    作者:胡位钧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以2004年上海市政府推行的"万人就业项目"及其在某街道小区的政策实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掘政策设计者的主观动机与政策"受益者"的主观评价之间"罗生门"式的惊人抵牾,探讨政策的客观运行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的主观诉求及其相互博弈,以及由此所导致的政策扭曲和制度变异。本文所采取的案例研究方法,以管窥豹、由点及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