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艺

俄罗斯文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ussian Literature Arts

杂志简介:《俄罗斯文艺》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131/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前沿:帕斯捷尔纳克诗学研究、文学评论、诗学与符号学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5-7684
国内刊号:11-3131/I
全年订价:¥ 188.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8
复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1125
总被引量:1719
H指数:10
期刊他引率:0.6286
平均引文率:6.4579
  • 法庭

    作者:舒克申(译); 石洪生(译) 刊期:2005年第04期

    毡靴匠瓦利科夫起诉了自己的新邻居,姓格列宾希科夫的那家。事情是这样的。

  • 舒克申短篇小说《法庭》的情节分析

    作者:石洪生 刊期:2005年第04期

    舒克申的短篇小说既继承了俄罗斯文学的传统,同时也有其自身特点,而这自身特点突出也表现在情节上。情节的要素为序幕、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和尾声。本文将在这几方面对舒克申短篇小说《法庭》的情节特征进行分析。

  • 20世纪南半球最优秀的俄语诗人--瓦列里·别列列申

    作者:张永祥 刊期:2005年第04期

    在众多俄罗斯侨民文学家中,瓦列里·别列列夫占有相当显赫的位置。他作为南半球最优秀的俄语诗人,为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邂逅

    作者:基里尔·贝伦捷耶夫(俄); 潘军(编译); 李玉彩(编译) 刊期:2005年第04期

    我和她有六年没见面了,而这次相遇是在郊区的城铁里。

  • 果戈理:东西方笑文化的集大成者——巴赫金和洛特曼论果戈理的笑

    作者:赵晓彬 刊期:2005年第04期

    自19世纪以来,在俄罗斯对果戈理的创作及其笑文化的研究已屡见不鲜。众所周知,普希金称果戈理是“愉快的忧郁者”,而别林斯斯说果戈理的笑是“含泪的笑”,后来的俄国文学发展和研究史则更进一步地发展了别林斯基在研究果戈理的笑文化中所确定的观点。由于俄国文学批评史一直公认果戈理流派(或自然派)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鼻祖,...

  • 论《阿霞》的审美特征——兼谈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阿霞》批判的失衡现象

    作者:郑永旺 刊期:2005年第04期

    当阿霞终于将“我是您的”这样赤诚的心迹袒露给恩的时候,“我们的罗米欧”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语)大脑却突然短路,他回敬给可怜姑娘的不是同样真诚与热烈的“我也是您的”。等诸如此类的话语,而是大叫一声“我们在做什么”。就这样,他在不经意间谋杀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等待他的不是生命的狂欢,而是漫长岁月中难以消除的悔恨和自我欺骗式的...

  • 谁是我们真正的大师?——读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

    作者:杨海成 刊期:2005年第04期

    庞德的这几句诗,庶几可以成为我们进入布尔加科夫《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一个解码口。而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形象”,最为主要的承载者,无疑是魔王沃兰德,书中的大师和耶稣当然也是这个形象连带的承载者。

  • 当代俄罗斯首个女性主义文学小组“新阿玛宗女性”

    作者:段丽君 刊期:2005年第04期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俄罗斯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在文学上得到反映,俄罗斯文坛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的批评方法和新的写作流派不断出现。其中一个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出现了所谓“女性小说”(Женская лроза)以及写作“女性小说”的女作家群体。1990年前后两三年问俄罗斯先后共有五部女性作家作品集问世,这些作品集毫不避忌...

  • 2004年俄罗斯文坛概览

    作者:姚霞 刊期:2005年第04期

    俄罗斯文学在名目繁多的文学奖评选、令人目眩的图书出版以及各类大型文艺期刊的稳步发展中又走过了一年——2004年。回顾逝去的这一年,俄罗斯当代文学的成长足迹,当代作家的创作动态,皆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和记述。

  • 重要文学站点推荐

    刊期:2005年第04期

  • 莫斯科中国城与伊凡雷帝的母亲

    作者:陈训明 刊期:2005年第04期

    近年到过莫斯科的人,大都知道那儿不仅有一个“中国城”地铁站(原称“诺金广场”)和一条“中国城巷”,还有一系列以“中国城”命名的公司、商店、医院、画廊和俱乐部,而它们所在的地方都属于莫斯科市政府直接管辖的“中国城区”。可是,这中国城到底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 假设抑或真实:“中俄文化相似性原则”(二)

    作者:林精华 刊期:2005年第04期

    “中俄文化相似性原则”这一很有亲和力之说,很快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并成为认识俄国文学的标准和方法论,甚至促进新文学的发展在主流上也是要以写实性策略去关注人生和社会问题的。

  • 略说现代俄罗斯社会变革对现代俄语的影响

    作者:杨衍春 刊期:2005年第04期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它反映了社会历史前进的足迹,展现出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

  • “我追求极度的真实”——《乡愁》解读

    作者:赵海风 刊期:2005年第04期

    “我追求极度的真实。对于我,这个词的意义是最高限度地接近生活。电影只有在与生活本身的形象绝对吻合的形式中才能存活。它也因此而有别于其他艺术,因此对观众产生影响。”(塔尔科夫斯基语)影片《乡愁》中一幅幅缓慢移动的画面近乎油画的完美,又逼真地再现生活本身,而观众面对如此的真实时反而茫然失措了。按照已有的文化背景,观众会寻...

  • 心灵的光彩——论十九世纪俄罗斯肖像艺术

    作者:岳鹏 刊期:2005年第04期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不断的思考、研究十九世纪俄罗斯的肖像艺术。当看过为数不少的历代美术作品,特别是肖像绘画作品之后,我们可以说继十七世纪西班牙的委拉斯凯支,荷兰的伦勃朗之后,世界肖像绘画的又一高峰,应当出现在俄罗斯——十九世纪的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