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欣赏

读者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Reader's Taste

杂志简介:《读者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2-1163/Z,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视线、文化纪事、专题、雅玩、行走、食之有道、舞台、电影、鲜话说吧

主管单位: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671-4830
国内刊号:62-1163/Z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2001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2051
总被引量:23
H指数:2
  • 月艺事

    刊期:2014年第08期

    波兰克拉科夫版画展时间:2014年7月22日至8月22日地点:四面空间艺术中心这次参展的4位波兰艺术家都来自同一个城市—克拉科夫。对普通的中国民众来说,这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城市,但对专业人士而言,克拉科夫则是一座享誉世界的艺术之城。艺术家们结合了20世纪各种现代艺术运动的特征,包括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和野兽派风格,且创造...

  • 读图

    刊期:2014年第08期

    身边的艺术展 在利物浦安静的大街上,一座废弃的建筑物里,行人被一处非同寻常的景观所吸引。艺术家把一个装着水母的发光水箱放在了一个废弃店面的橱窗里,每天晚上10点开始,向路过的人们展示这种轻盈的生物。相比在媒体和市场上为这块区域做广告,艺术家意识到,使用这种形式能让人们亲身体验这种超现实的氛围,会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 买墨小记

    作者:周作人 刊期:2014年第08期

    我的买墨是压根儿不足道的。不但不曾见过邵格之,连吴天章也都没有,怎么够得上说墨,我只是买一点儿来用用罢了。我写字多用毛笔,这也是我落伍之一,但是习惯了不能改,只好就用下去,而毛笔非墨不可,又只得买墨。本来墨汁是最便也最经济的,可是胶太重,不知道用的什么烟,难保没有“化学”的东西,写在纸上常要发青,写稿不打紧,想要稍保...

  • 长夏消暑

    刊期:2014年第08期

    清乾隆八年(1743年),整个华北地区进入“烧烤”模式,“土石皆焦,桅顶流金,人多热死”。短短十几天,仅北京竟然热死了1万多人!炎炎夏日,古人是怎么消暑的呢?暑气袭来,高士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深山寻找清凉世界—“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而普通人身羁红尘,不能说走就走,树荫、凉亭、水畔便是消暑的极佳去处。

  • 古人也爱“空调房”

    作者:倪方六; Fotoe 刊期:2014年第08期

    俗语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炎热的夏日,很多人躲到“空调房”里避暑。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空调,古人也有许多低碳、环保的纳凉避暑之所。

  • 士人纳凉,不掩隐逸风流——《消夏图》中的名物

    作者:扬之水 刊期:2014年第08期

    《消夏图》是元代画家刘贯道的代表作。关于刘贯道的史料记载很少,为人引述最多的是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中的一节:“刘贯道,字仲贤,中山人。工画道释人物,乌兽花竹,--师古,集诸家之长,故尤高出时辈。亦善山水,宗郭熙,佳处逼真。至元十六年写裕宗御容称旨,补御衣局使。”

  • 热死人的夏天

    作者:倪方六 刊期:2014年第08期

    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草木枯槁,百泉皆竭” 在气象学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作为高温的标;位,如果多日持续35℃及以上高温,则称为“热浪”,属于气象灾害,古人称为“热灾”。

  • 来自《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的意外收获

    作者:宇恒 刊期:2014年第08期

    中西交融的马国贤 一切还得从西洋画师马国贤说起。马国贤来自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正是他第一次把西方的铜版画艺术引进到中国。马国贤是以画家的身份来中国的。进入清宫之后,出于传教的目的,马国贤第一次向康熙皇帝介绍了西方的铜版画。见惯中国山水画、人物画和西洋油画的康熙皇帝惊叹于铜版画的精美,于是,他命令马国贤将“避暑山庄三...

  • 歌尽桃花扇底风

    作者:焦玉 刊期:2014年第08期

    怀袖雅物 相传最早的扇子叫作“五明扇”,是远古时期虞舜所制。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记载,舜是为了“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一柄扇子以张开的姿态,表明兼听不同的意见、渴求贤才、海纳百川、包容万物之意,这是扇子最初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扇子慢慢成了消暑纳凉的器具,成了传情达意的礼品媒介,成了随身相伴的珍玩...

  • 空间探索者

    刊期:2014年第08期

    由艺术文献研究所所长拉尔夫·戈兹(ralpha goertz)拍摄的纪录片《康迪达·赫弗》(《candida hoefer》)于2014年4月20日在北京上映。戈兹花费了10年时间拍摄赫弗和她的工作,而片中主角—德国著名的当代艺术家康迪达·赫弗也来到北京,与我们分享和探讨她的艺术世界。赫弗师从德国摄影大师伯尔尼·贝歇(bernd becher),被公认是杜塞尔多夫学派...

  • 夏景:清心自合胜炎曦

    刊期:2014年第08期

    “孟夏百物滋,动植一时好。”虽然热是热了些,但没人否认夏天的万物繁茂、生机盎然,这为夏景绘画提供了多样素材。“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在文人的笔下,夏天表现出如繁花盛开般热烈、率真的情致;而到了设色画中,夏天便化作苍茫郁勃、灿烂绚丽的色彩。譬如五代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画面中草木丰茂,江水秀润,云雾显晦...

  • 乌尔斯·菲舍尔:“我爱基彭贝尔格”

    刊期:2014年第08期

    市场的宠儿乌尔斯·菲舍尔以雕塑和装置作品出名,可谁知他竟是个从未受过科班训练的门外汉。或许正因如此,乌尔斯才没有行走在任何一条道路上。他的作品涵盖过广,难以被定论和归类,无论是创作思路,还是他在艺术史中的位置,都脉络不明,他像一个外来者,创造着自己的艺术语言。1973年,乌尔斯生于瑞士苏黎世。他的父母都是医生,自然希望他...

  • 时代的面孔——解读至上主义

    作者:李黎阳 刊期:2014年第08期

    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欧洲画坛,在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等形式主义潮流一浪接一浪地猛烈冲击之下,具象绘画的堤岸被彻底冲垮了,形形色色的抽象绘画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与早期现代艺术开拓者不同的是,由于现代艺术独立地位的获得和艺术市场的成熟,这些抽象主义画家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的阻碍便获得了先锋者的荣耀,并迅速确...

  • 威廉·肯特:设计乔治王朝时期的英国

    作者:昆龙 刊期:2014年第08期

    威廉·肯特(william kent)是英国乔治王朝早期最杰出的建筑设计师,是18世纪后半期风景式园林进入全盛时期的先导者。他的个人才华和艺术创新引领着1709年至1748年的英国设计,在此期间,英国成为一个全新的国家,并开始了崭新的意大利式风潮。在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展出的“威廉·肯特:设计乔治王朝时期的英国”,揭示了肯特如何在这...

  • 乾隆的艺术品位

    作者:郑欣淼 刊期:2014年第08期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一位雄图大略、颇有作为的皇帝,对清朝统治全盛局面的形成和中国疆域版图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有着深厚传统汉文化素养的帝王,重视文化事业,毕生致力于文物的收藏。这种收藏又与他对文物的鉴赏、整理、弘传及自己的艺术创作结合在一起,显现出他儒雅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