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

大自然杂志 部级期刊

China Nature

杂志简介:《大自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85/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刊首、特别关注:花香蝶舞在人间、图说自然、科学考察、鸟友之家、珍稀物种保育、植物世界、生命史话、封底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北京自然博物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国际刊号:0255-7800
国内刊号:11-1385/N
全年订价:¥ 408.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复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1698
总被引量:759
H指数:9
期刊他引率:1
  • 西进东出,聪明植物“圈地”忙

    作者:洪德元 刊期:2018年第04期

    绝大多数植物附土而生,萌芽后扎根大地,终生不迁移。因此,植物对原生环境通常有限强的依赖性,一定范围内的植被类型和植物组成通常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然而有些植物,特别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由于对人类社会有重大意义而备受眷顾。

  • 谈古论今说石榴

    作者:赵勇强 刊期:2018年第04期

    谈到石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初夏时节,石榴花开,绿叶映衬中,娇美的花朵灿若云霞;秋季石榴成熟,果实挂满枝头,像圆圆的小灯笼,硕果累累,让人心旷神怡,而且石榴籽晶莹剔透,籽粒繁多。

  • 聊聊马铃薯那点事儿

    作者:席辉辉 刊期:2018年第04期

    “吃洋芋,长子弟”,这是云南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其中的“洋芋”就是马铃薯,“子弟”就是“英俊、帅气”的意思。马铃薯不仅是云南人的餐桌必备,还被视为美容佳品。今天就来谈谈人们司空见惯的马铃薯吧。

  • 西进东出,水稻架起友谊的桥梁

    作者:黎毛毛 刊期:2018年第04期

    水稻是人类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全球约有一半以上的人食用稻米。水稻虽是半水生作物,却是地球上适应性最广的作物之一:全球约有112个国家种植水稻,常年种植面积在14亿公顷以上.

  • 大豆,“营养之花”从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李洪雷 刊期:2018年第04期

    大豆是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我国不仅是大豆的起源地,也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垄断地位。但如今,我国变成了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每年的进口费用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 菜中之祖——姜

    作者:姜玉松 刊期:2018年第04期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姜已经成为中国人厨房里不可或缺的调味品.那么你知道姜起源于何地?中国最早的姜出自何处?汉代姜农算富人吗?姜的花朵什么样?除了做菜,姜还有哪些用途呢?

  • 茶:来自西南的嘉木

    作者:李佳 刊期:2018年第04期

    茶、咖啡和可可是世界三大植物饮料.论产量和消费量,茶又居三者之首,一提到茶,不少中国人会自豪地说:“它起源于中国。”事实真是这样吗?

  • 现代栽培苹果之源——天山野苹果

    作者:李飞飞 刊期:2018年第04期

    在我国新疆天山深处有一片鲜为人知的天然野果林,林中生长着多种野果树,野苹果就是其中一种。我们常吃常见的苹果和这里的野苹果有何干系?

  • 茄科家族的“移民”故事

    作者:上官法智 刊期:2018年第04期

    原本是为了寻找神秘的东方香料,不料却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哥伦布的勇敢和运气至今仍让人们津津乐道。然而,哥伦布始料未及是:人们此后从美洲带走的一些植物却完全改变了当今人类的生活甚至历史进程,茄科植物便是其中值得好好书写一笔的对象。

  • 英那河鱼类资源考察

    作者:李宏龙 刊期:2018年第04期

    英那河流域多高山峻岭,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少。此流域上的英那河水库是大连市的重要水源地。但对于这条大连市的生命之河,我们却知之甚少。2017年8月,暴雨过后,我们奔赴英那河,展开了鱼类资源调查。

  • 弹弓打下来的弹弓树萝卜

    作者:杨斌; 谭运洪 刊期:2018年第04期

    弹弓树萝卜的标本由金顿·沃德于1935年10月26日在印度阿萨姆邦海拔900-1200米的帕雷利河谷密林中第一次采得,此后80多年的时间里,很少有人再见过其真容,偶然之机,作者一行人在缅甸北部考察时见到了这种植物。

  • 鹬科鸟类漫谈

    作者:康国义 刊期:2018年第04期

    全球的鹬科鸟类种类繁多、数量惊人,它们有超强的迁徙能力,体形羽色千变万化,在湿地保护方面可充当环境指示物种。

  • 远山迷雾中的“彩虹”——绿尾虹雉

    作者:何晓安 刊期:2018年第04期

    四川省卧龙巴朗山有一种爱吃中草药的珍稀雉类——绿尾虹雉。它们羽色靓丽、身姿雄健,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深山迷雾中。

  • “大嗓门”的新西兰图伊鸟

    作者:吕德金 刊期:2018年第04期

    簇胸吸蜜鸟因胸前有一团白色的羽毛而得名,如同一位佩戴领结的绅士;此外,簇胸吸蜜鸟叫声响亮,听起来跟它的英文名“图伊”很像。

  • 武装到纳米孔——齿肋赤藓独特的集水系统

    作者:吴楠; 张元明; 汪强 刊期: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齿肋赤藓有一套独特的“自上而下”的集水模式。其叶片上分布有从纳米、微米、毫米到厘米四种尺度的水分收集与传输系统,因此水分能被叶片怏速吸收。借助高速成像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从微观角度为我们观察植物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