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伸展褶劈理地质现象、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正文】

伸展褶劈理地质现象、成因机制及其地质意义

作者:刘江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西安710054; 自然资源部黄土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西安710054
伸展褶劈理   成因机制   地质意义  

摘要:伸展褶劈理(C′)是韧性剪切带最主要的组构之一,也是认识剪切带演化过程的重要线索。从地质现象、成因机制以及构造地质意义3个方面对30多年来C′的研究进行综述。(1)C′以脆性破裂面或韧性剪切的形式、呈间隔性分布出现在具有各向异性结构特征的岩石中(如糜棱岩),并低角度切割S面理。一般仅出现一组行的C′,个别情况下,还出现多组或共轭组(简写为C″)。共轭伸展褶劈理关于S面理对称,S面理平分它们的锐夹角。C′的几何参数,包括C′的密度、C′之间的间隔以及C′分别与C面理和S面理之间的夹角,均表现出接近主滑移面时增大或减小的趋势。观察结果表明,C′形成于脆-韧性转换阶段,例如韧性剪切带演化后期阶段。(2)基于C′地质现象,结合假设条件,目前有多种关于C′的成因机制,大概分为4类:①C′为脆性破裂面,并在形成之后发生旋转;②C′发生于塑性变形阶段,对应具有特定含义的物理方向,例如塑性滑移线、特征向量或最大剪切应变速率;③C′是剪切带局部应变分解,即不稳定变形的结果;④C′初始角度具有优选方位的特点,理论推导得出,C′形成于最大有效力矩方向。(3)C′是韧性剪切带运动学研究的重要标志体,其几何特征被用于指示运动学方向和估算运动学涡度(即剪切变形中纯剪切与简单剪切的相对贡献)。一般认为,C′形成于脆-韧性或韧-脆性转换变形阶段,是应变局部化的表现,可能代表了地震成核的初始过程。在区域尺度,增厚地壳的中地壳层位在重力作用下出现低角度C′,向上扩展并发育为低角度拆离断层;低角度拆离断层(韧性剪切带)内部C′可扩展为切割韧性剪切带的高角度正断层。青藏高原内部共轭走滑断裂系与共轭C′具有相似的几何样式,其挤压方向(即欧亚大陆与印度大陆碰撞方向)正对共轭走滑系钝夹角。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