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黔中地区震旦纪含磷岩系时空变化及沉积模式 【正文】

黔中地区震旦纪含磷岩系时空变化及沉积模式

作者:陈国勇 杜远生 张亚冠 陈庆刚 范玉梅 王泽鹏 谭华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贵阳550003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4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5地质大队 贵州清镇551400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 贵阳550018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 贵阳550018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4地质大队 贵州都匀558000
贵州   震旦纪   含磷岩系   时空变化   成矿模式  

摘要:黔中地区聚磷盆地是在南沱期沉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陡山沱早期海侵时期,福泉-瓮安-开阳-温泉一带为半封闭海湾,从东部上升的含磷酸盐洋流运移到此半封闭环境,产生了胶磷矿沉积,之后黔中古陆快速隆升,早期形成的胶磷矿处于滩相环境,受波浪作用改造,形成砂屑磷块岩矿床;开阳地区富磷矿形成与矿层顶板及其间的假整合面对应,磷矿层形成后受强烈的暴露淋滤影响。在黔中古陆的南东侧外陆棚区,含磷组分难以聚集,形成厚度薄、品位低的磷块岩矿床;在灯影组沉积期-早寒武世期间,贵州大部分处在广阔陆表浅海环境,仅在织金形成相对深水泻湖相沉积,含磷酸盐的上升洋流运移至其中形成低品位磷块岩矿床。通过黔中地区震旦纪典型磷矿床含磷岩系及顶、底板地层的相剖面及时空变化分析,建立了黔中地区磷矿沉积模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