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杂志简介:《地质科技情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40/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材料科学、技术方法、地球信息科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国际刊号:1000-7849
国内刊号:42-1240/P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60099983215332
复合影响因子:1.02
总被引量:24334
H指数:51
引用半衰期:7.77
立即指数:0.03
期刊他引率:0.84
平均引文率:29.975
  • 构造反转期层序划分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机制——以松辽盆地北部晚白垩世构造反转期为例

    作者:李树青; 王英民; 王岩; 张顺; 赵波 刊期:2007年第03期

    按照盆地构造演化级别,依据不整合面和地层叠加方式的旋回变化,同时结合地震、测井等基础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四方台组和明水组的层序地层格架,将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6个四级层序。根据松辽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讨论了构造反转背景下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机制和特征,认为在构造反转背景下影响可容纳...

  • 参加“第38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随想

    作者:曾佐勋; 刘立林; 岳宗玉 刊期:2007年第03期

    由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美国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主办的“第38届月球与行星科学大会”于2007年3月12~16日在美国休斯敦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英国、芬兰、俄罗斯、日本、中国等国家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录论文约1500篇,会议交流论文约1400篇,其中500余篇进行了口头报告。

  • 闽浙沿海岸泥质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作者:赵家成; 肖尚斌; 张国栋; 李旭东; 李安春 刊期:2007年第03期

    对位于闽浙沿海岸泥质区北部的DD2孔沉积物采用激光粒度仪进行了粒度分析,采用ICP—MS进行了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测定,分析了该孔稀土元素质量分数与粒度的关系,讨论了稀土元素组成及分馏特征,并与长江、黄河沉积物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该孔沉积物的ω(HREE)、ω(LREE)均明显高于长江和黄河沉积物,并随粒度变细而增大,其中Ce的富集造成DD...

  • 梁子湖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气候指示意义

    作者:金芳; 黄俊华; 汤新燕; 阮小燕; 祁士华 刊期:2007年第03期

    分析了梁子湖8.35kaB.P.以来沉积物中有机质δ(^13C)的组成特征,并与代表印度洋季风的四川红原泥炭δ(^13C)序列及代表东亚季风的长白山哈尼泥炭δ(^13C)序列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早全新世以来不同阶段的气候特点及古东亚季风与印度洋季风对该区的影响。研究表明,梁子湖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存在两种典型的湖泊沉积环境。5.98kaB.P.以前δ...

  • 塔中地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溶解动力学特征

    作者:张天付; 崔振昂; 钱一雄; 谢淑云; 鲍征宇 刊期:2007年第03期

    选取塔中地区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模拟实验,以研究其在表生岩溶作用下的溶解动力学特征。实验分别在30,50℃下,用pH值为3~6的盐酸溶液,恒温水浴加热进行。结果表明:4种样品溶解速率的相对大小依次为:灰白色灰岩〉砂屑灰岩〉粗晶白云岩〉中粗-细晶白云岩,且溶解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pH值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外界环...

  • 沉积物物源分析研究进展

    作者:徐亚军; 杜远生; 杨江海 刊期:2007年第03期

    沉积物物源分析是盆地分析的重要内容,是再现沉积盆地演化、恢复古环境的重要依据。简要回顾了物源分析的发展史,重点介绍了重矿物、沉积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测年技术在物源分析中的应用和发展,指出了物源分析中尚需解决的地质问题。在强调多种方法综合使用的同时,也应考虑构造背景和化学风化作用。

  • 鄂东黄石地区中上寒武统风暴岩的发现及意义

    作者:杨宝忠; 杨坤光; 夏文臣 刊期:2007年第03期

    鄂东黄石地区中上寒武统中下部发育一套典型的白云质风暴岩。该风暴沉积的底面侵蚀构造清楚,长条形白云质灰岩砾屑具放射状构造或叠瓦状构造,并发育渠铸模、粒序层理和小型波状层理等沉积构造,为典型的浅水风暴岩。该风暴沉积具有原地或近原地特点。根据其中的叠层石和无明显泥裂构造,推测为潮间带-局限潮下带沉积环境。该风暴岩的发现对重...

  • 天鹅洲长江故道近代环境变化的有壳变形虫记录

    作者:秦养民; 顾延生; 王银善; 孔令惠; 谢树成; 周修高; 朱江 刊期:2007年第03期

    通过对天鹅洲长江故道近代沉积物中有壳变形虫的形态、生态特征和多样性组合变化的研究,重建了该地区30a以来有壳变形虫的群落演替过程。沉积物中有壳变形虫和色素分析结果表明,天鹅洲长江故道的生态与环境在人类活动和河道变迁的影响下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即:①1975~1987年,水位较低,接受较多的外源有机物质,营养水平上升;②1987~1...

  • 联生矿床——第四种矿床成因类型

    作者:赵永鑫 刊期:2007年第03期

    联生矿床是指在内生和外生因素共同作用下,在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度所形成的矿床。根据成矿要素的配置关系,联生矿床可以分为内源外成和外源内成两种类型;根据宏观地质环境可分为海相和陆相两类。海底火山喷气(喷流)沉积矿床(热水沉积矿床)是典型的海相联生矿床,陆相油气资源和地热资源属于陆相联生矿床,而陆相火山一次火山高度开放型的容...

  • 下二门油田H2Ⅲ油组交联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

    作者:胡云亭; 杨永利; 关振良; 张磊 刊期:2007年第03期

    微观驱油试验表明,交联聚合物驱后剩余油进一步减少,主要以斑块状、小油滴状等形态分布于微孔隙中;数值模拟显示,下二门油田H2Ⅲ油组交联聚合物驱后80.8%的面积已为中强水淹,纵向上79.7%的剩余油分布于主力油层。受构造、储层物性及井网因素控制,未淹、弱水淹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断层破碎带、微构造高点和砂体上倾尖灭区...

  • 基于流动单元的辫状河储层沉积微相研究——以王官屯油田官142断块侏罗系储层为例

    作者:尹旭; 彭仕宓; 李海燕; 王金鹏 刊期:2007年第03期

    针对王官屯油田官142断块侏罗系厚储层的特点,以取芯井岩芯分析资料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厚约50m的砂砾岩层划分为13个流动单元,分为A、B、C、D四类。在流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各类沉积相标志,将目的层确定为辫状河沉积相,大面积分布的辫状水道、心滩为该区储层沉积的主体。为了进一步精细划分沉积微相,应用各类岩性与泥质体...

  •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研究碎屑岩储集层流动单元

    作者:李海燕; 彭仕宓 刊期:2007年第03期

    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以文72块沙三中为例,在取芯关键井流动单元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流动层指数、孔隙度、渗透率、粒度中值、泥质含量、最大孔喉半径6项参数,将取芯井流动单元划分为4类,采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建立遗传神经网络的学习及预测模型,对文72块沙三中油藏进行了流动单元识别,阐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特征,并...

  • 流体包裹体在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侏罗系储层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申文; 吕新彪 刊期:2007年第03期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与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中部Ⅰ区块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储层存在早、晚两期有机包裹体。早期(Ⅰ、Ⅱ型)有机包裹体具黄一淡黄色荧光,均一温度主要为80~100℃;晚期(Ⅲ型)有机包裹体多具黄白色荧光,少数为蓝白色荧光,均一温度主要为90~130℃,成熟度较前两种高。同期盐水包裹体的热力学...

  • 阜新盆地煤层气成因分析

    作者:朱志敏; 沈冰; 崔洪庆; 周家云 刊期:2007年第03期

    对阜新盆地煤层气成分、气体同位素和热演化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气体组分中甲烷含量高,主要为干气;气体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1)为-58.00‰~-44.70‰,气体较轻;煤的镜质体反射率为0.42%~1.67%,热演化程度较低。另外,盆地在孙家湾期整体隆升,地下水以地表降水渗入为主,早期生成的原生生物气生成量有限且大多散失,考虑到成煤后...

  • 抗滑桩截面经济优化设计探讨

    作者:胡新丽; 李长冬; 王亮清 刊期:2007年第03期

    以三峡库区兴山县二里半滑坡为例,分析了抗滑桩截面尺寸与抗滑桩各内力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截面尺寸与混凝土及锁口护壁费用、钢筋费用及单抗滑桩工程总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最优截面尺寸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考虑抗滑桩的结构要求,提出了确定合理的截面尺寸的方法:若最优截面宽度满足构造要求,则选取该截面作为设计截面;否则选取构造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