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地质科技情报 喜马拉雅超高压变质作用 【正文】

喜马拉雅超高压变质作用

作者:张金凤; 张泽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37
喜马拉雅   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陆碰撞  

摘要:喜马拉雅超高压变质带主要由表壳岩石组成,其中的长英质变质岩已经全部退变质,只在基性的榴辉岩中保留有某些超高压变质矿物。这些超高压变质矿物在锆石、石榴石及其他一些化学和机械性质稳定的矿物中以微米级的包裹体形式产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在TsoMorari结晶穹隆和上Kaghan谷高喜马拉雅结晶岩中发现了超高压指示矿物柯石英和多晶石英假像。这2个地区同属一个超高压变质带,具有相似的构造背景、岩石组成及变质年龄。Kaghan谷超高压变质岩形成条件为700770℃和2.7—3.2GPa,相当干90-110km的上地幔深度,形成年龄为(46.2±0.7)Ma.TsoMorari结晶穹隆中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条件约为750℃和3.9GPa,形成年龄为(48±1)Ma。上述超高压变质带在其折返过程中普遍经历了强烈的水化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研究表明,印度大陆地壳俯冲的垂向速率为1.1~1.4cm/a,水平速率为4.5cm/a,俯冲到约100km深度时的平均俯冲角度为14~19°。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