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科技情报

地质科技情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杂志简介:《地质科技情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40/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地质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地质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材料科学、技术方法、地球信息科学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国际刊号:1000-7849
国内刊号:42-1240/P
全年订价:¥ 250.00
创刊时间:1982
所属类别:地质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660099983215332
复合影响因子:1.02
总被引量:24334
H指数:51
引用半衰期:7.77
立即指数:0.03
期刊他引率:0.84
平均引文率:29.975
  • 地学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焦养泉; 朱培民; 雷新荣; 杨生科; 万军伟 刊期:2005年第01期

    通过对大型沉积盆地及相关领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研究,总结了研究工作应遵循的3个步骤:地质规律总结、地学空间信息数字化和模型三维可视化.以微观NaCl晶胞为例,介绍了由地质结构模型到数学模型再到可视化模型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宏观地质结构建模研究,对常见的模型单元进行了分类,认为地表信息模型单元集、地下信息模型单元集以及模型单元的集成...

  • U-Th-Pb副矿物的原地原位测年微束分析方法比较与微区晶体化学研究

    作者:王勤燕; 陈能松; 刘嵘 刊期:2005年第01期

    系统地对比分析了各种微束分析技术在原地原位测年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近年发展的微区原位化学测年技术(EPMA)和质子激发X射线微探针分析技术(μ-PIXE)进行了探讨.阐明了矿物微区晶体化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及其对实现精确原地原位测年的重要性.介绍了北大别黄土岭麻粒岩锆石测定点的晶体化学特征,应用激光剥蚀微探针-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M-ICP...

  • 大别造山带大陆深俯冲和折返过程中壳一幔相互作用信息——来自大理岩铅同位素的证据

    作者:刘富; 周汉文 刊期:2005年第01期

    对大别造山带不同产状大理岩的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红安群王家店和双河大理岩分别经历过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作用,具有较高的铅同位素变化范围和高的放射性成因铅,反映了上地壳铅同位素的特征;新店大理岩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变化范围很小,具有EM1型地幔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有地幔铅同位素特征的记录;而位于剪切带的方高坪大理岩的铅同位素除了n(^20...

  • 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组构和变形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璐; 金振民; 章军锋 刊期:2005年第01期

    榴辉岩中绿辉石晶格优选方位(LPO)类型主要有S型(压扁型)组构、L型(收缩型)组构、L-S中间型组构、退火型组构,其中L型和S型组构是绿辉石在超高压岩石中最发育的组构类型.矿物组构的产生与变形机制密切相关,目前还无法解释绿辉石LPO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对天然绿辉石变形机制的最新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位错蠕变产生变形绿辉石LPO的传统观点,以及扩散...

  • 库车前陆盆地前渊带层序地层分析——以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为例

    作者:王家豪; 王华; 陈红汉; 严德天 刊期:2005年第01期

    库车前陆盆地的白垩系由卡普沙良群(自下而上包括亚格列木组、舒善河组、巴西盖组)和巴什基奇克组组成.盆地北部克孜勒努尔沟的白垩系亚格列木组和巴什基奇克组底部均发育一大套泥石流沉积,表明白垩系卡普沙良群为一期构造活动幕的产物,为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根据沉积演化特征可将其细分为7个三级层序.亚格列木组与舒善河组之间,扇三角洲平原相...

  • 石笋微层研究及其气候意义

    作者:刘浴辉; 胡超涌; 黄俊华 刊期:2005年第01期

    在分析石笋微层形成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石笋微层厚度测量的主要方法及影响因素.结合U-Th系定年与显微镜镜下计数,对采自长江中游清江和尚洞的一支正在生长的年轻石笋进行了初步的微层厚度测量,结果显示生长于该地区的石笋非常适合于微层研究,并就石笋微层研究对古气候重建的重要意义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 浙江长兴煤山下三叠统和龙山组、南陵湖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意义

    作者:经雅丽; 张克信; 林启祥; 朱云海; 王治平 刊期:2005年第01期

    对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中国浙江长兴煤山D剖面和龙山组、南陵湖组47件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系统分析表明,和龙山组的w(MgO)/w(CaO)及w(SiO2)、w(Al2O3)、w(K2O)等变化不大,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丰度自下而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反映其形成时的气候条件变化不大,气候主要从潮湿向略干旱转变,但其中也具...

  • 伊利石结晶度在恢复地层剥蚀量中的应用——以合肥盆地安参1井白垩系剥蚀量的恢复为例

    作者:徐春华; 朱光; 刘国生; 李春华 刊期:2005年第01期

    针对合肥盆地勘探程度低、地热史资料缺乏的现状,提出利用伊利石结晶度与埋藏深度和成岩温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确定古地温梯度,进而利用温度资料求取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并利用包裹体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两种方法计算出安参1井白垩系的原始地层厚度和剥蚀量,其结果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为深化盆地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烃源岩的热演化研究提供了保证.

  •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

    作者:杨友运; 张蓬勃; 张忠义 刊期:2005年第01期

    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长8油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与层序演化的研究表明,在长8组油组沉积时,湖盆分别经历了强烈下降和缓慢下沉两个不同的沉积阶段,湖盆层序的演化明显控制着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有利相带的发育和分布.在长8油组沉积早期,湖盆缓慢下沉,沉积物供给充分,辫状河三角洲形成强进积层序,其分流作用及侧向迁移能力强,区内平原亚相...

  •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作者:赵来时 刊期:2005年第01期

    2005年1月27~28日,中国地质大学承建的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受了国家科技部专家组对建设计划进行的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国伟为组长,由10住院士、教授组成。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张延东副处长主持了论证会,教育部科技司、湖北省科技厅及中国地质大学相关领导、教授、学者100多人参加了论证会。

  • 全球重大变化时期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学术研讨会报道

    作者:童金南 刊期:2005年第01期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全国地层委员会、湖北省古生物学会、中国地质大学共同发起,中国地质大学和其下属湖北省地球表层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承办的“全球重大变化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协同演化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6~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地质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全国29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包括地...

  • 中国首幅1:25万数字地质填图通过验收

    作者:朱云海; 张克信; 林启祥 刊期:2005年第01期

    1:25万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幅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02年在全国首批启动数字区域地质调查试点项目。目的是通过1:25万民和县幅试点性数字地质填图,建立和完善1:25万整幅数字地质填图的“实战”技术要求,为计算机野外填图系统软件和硬件开发与升级、国际交流提供资料和依据。

  • 《地质科技情报》编辑部声明

    刊期:2005年第01期

  • 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作者:邓军; 高帮飞; 王庆飞; 杨立强 刊期:2005年第01期

    成矿流体可以划分为地表流体与内部流体,后者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原生流体和再生流体两类.原生流体、再生流体与地表流体三者起因不一,成矿作用各异,输运方式、活动范围、化学性质也有差异.重大地质事件(板块俯冲或地幔柱上涌等)引发的盆-山转换、地壳变形、岩浆侵入等系列事件,促使了原生流体与再生流体的产生,为大规模成矿流体系统提供了能量支持...

  • 铊矿床成矿规律

    作者:范裕; 周涛发; Gabriel; Voicu; 胡清华; 袁峰; 张鑫 刊期:2005年第01期

    对全球主要铊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时代、控矿构造、赋矿围岩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得出了全球铊矿床的分布特征与成矿规律:铊矿床主要产出于沉积岩发育的中-低温成矿域中,且成矿时代较新;铊矿床的赋矿围岩通常为铊背景值高的沉积岩;大多数铊矿床具有典型的低温成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