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新世纪英语学术界的中国电影研究

    作者:张英进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介绍新世纪英语学术界的中国电影研究,以2010年以来的学者个人专著和编辑的论文集为重点。为了整体把握最新的学科发展,本文分七个部分描述:学科概览、电影史兼早期电影、当代电影、纪录片研究、明星/导演研究、跨区产业研究、跨媒体研究。结语部分简述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部分课题。

  • 文化延伸:中国电影与软实力

    作者:任格雷; 张侃侃(译)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将电影放在文化与公共外交的大背景下,思考中国是如何利用电影传播与软实力议程密切相关的叙事,也探讨现有文化延伸方法的局限;特别要审视嵌入中国国家事务的文化与公共外交结构,并且提出一个问题:表面上外在于国家事务的电影是否可以同更强大的软实力政治议程结合起来。

  • 纽约:通往中国的途径

    作者:大卫·德瑟; 黄兆杰(译) 刊期:2019年第01期

    在本论文中我预计会囊括海峡两岸暨香港的电影,不过会更多专注于香港及内地的影片。同时,我也会展示多年以来,纽约市作为一个引进外语影片的枢纽是如何将这些影片带入美国市场的。我将通过几波抵达了纽约,尤其是参加了纽约电影节的中国影片的潮流来展示中国形象的建构,并展示围绕这些影片的话语论述,以及中国电影研究是如何伴随着纽约电影节开展...

  • 以影证史、以史论影——雷吉·贝热隆《中国电影》的电影史观

    作者:肖熹; 李洋 刊期:2019年第01期

    法国电影学者雷吉·贝热隆的《中国电影》是法国的中国电影史研究代表作。本文通过对这套书的结构、内容和主要史料展开研究,分析了雷吉·贝热隆"以影证史、以史论影"的电影史观,奠定了法国的中国电影研究基调,也成为海外中国电影史书写范式,这种范式建构了他者认识"中国"的电影中介。

  • 中国电影与西方观赏公民

    作者:符平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运用电影受众学、跨文化学,借鉴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出"观赏障碍"的理念,分析了中国电影的"国际观赏障碍"和造成障碍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等错综复杂的原因,深入研究和破解这个障碍对中国电影有效走向国际是个具有实际意义而又迫在眉睫的命题。

  • 弹窗惊魂:桌面电影中的主体、他者与世界

    作者:张净雨 刊期:2019年第01期

    "桌面电影"通过主观视角叙事,故事内容信息完全在电脑桌面呈现。作为一种新媒体与传统电影结合的产物,"桌面电影"以独特的媒介语言真实再现了当代人的网络虚拟生活。然而,大多数"桌面电影"都聚焦于网络生活的阴暗面,呈现出惊悚片、悬念片的类型特征。本文试图结合"桌面电影"的叙事策略与媒介语言,揭示"桌面电影"中的三重恐惧:对主体丧失的恐慌、...

  • 死于电脑屏幕和网络摄像头:桌面电影的技术观

    作者:韩晓强 刊期:2019年第01期

    "桌面电影"是融合电脑和电影于一身的艺术形式,代表了当代技术渗透的必然逻辑。因此,对这种类型来说,最重要的是其所包含的当代技术观。我们有必要从技术层面审视桌面电影所涵盖的人机关系以及其所带来的启示,进而反思媒体软件时代人和电影的命运。

  • 《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场拉康主义能指漂移游戏

    作者:开寅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尝试借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所创造的"漂浮的能指"和"能指链"等概念,并将其延展引申至电影分析领域,以解构和审视毕赣的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并由此出发探寻创作者隐藏在电影表述背后的深层次意图。

  • 《无名之辈》:现实题材电影的“在地化”价值

    作者:杨俊蕾 刊期:2019年第01期

    国产现实题材电影近年出现回潮,多样化的艺术手法和小人物形象塑造形成独特的"在地化"价值。《无名之辈》采用的多线叙事表现出时代文化特征,而在小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不足。

  • 《你好,之华》:怀旧、视觉地方性与东亚电影

    作者:白惠元 刊期:2019年第01期

    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电影《你好,之华》以"信"为线索,完成了对《情书》的经典重访:在电子时信,是怀旧的文化仪式,其目的是建构一种面朝过去、背对未来的"逆托邦";片中的空间呈现为无地域的"全球单城性",并指向都市中产阶级想象自我与他者的空间寓言;一本两拍的制片方式,为"东亚电影"的深度合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 《摘金奇缘》:东方主义的叙事突破与文化博弈

    作者:王兵兵 刊期:2019年第01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以中国学派为核心,努力构建世界电影的工业体系、美学体系、思想体系的宏伟大厦。"亚裔电影"作为世界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弘扬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又促进了海外中华文化的传播。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亚裔电影《摘金奇缘》为例,试图建立一个亚裔电影研究的独特模式。

  • 源于电影作者美学的诗意影像与沉浸叙事——《地球最后的夜晚》主创访谈

    作者:毕赣; 董劲松; 李丹枫; 秦亚楠; 李迅(采访); 苏洋(整理)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刊邀请学者李迅和《地球最后的夜晚》导演、摄影指导、声音指导和剪辑指导四位主创,就《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创作构思、美学基础和创作经验进行深入讨论。导演在独特作者美学基础上进行风格化的故事叙述和视听塑造,摄影注重空间的转换和视点的游移,声音注重沉浸感、距离感和空间坐标,剪辑注重视觉出入点和独特叙事结构。主创以高艺术品质的追求...

  • 《无名之辈》:一种逆袭的可能

    作者:陈晓云(采访); 李卉(整理); 饶晓志 刊期:2019年第01期

    《无名之辈》作为2018年末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匹黑马,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本刊邀请学者陈晓云与导演饶晓志就影片的观念、形态、风格、类型、表演等问题展开对话,期求从个案角度来探讨当下中国电影中的一些普遍性话题。

  • 降维之域:“影像3.0时代”下的游戏电影改编

    作者:陈亦水 刊期:2019年第01期

    本文聚焦"影像3.0"时代语境下游戏电影改编的技术逻辑与大众文化书写策略。本文从电影的"不纯性"出发,认为游戏需要进行降维化处理才能改编成电影,由此呈现一条通往第三持存(rétention tertiaire)的道路。根据以好莱坞为强势主导的全球游戏改编电影创作现状来看,降维处理后的游戏,在银幕上往往改写为美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这种第三持存记忆储存...

  • 言志与缘情:当代中国电影的诗性结构研究

    作者:王之若; 杨歆迪 刊期:2019年第01期

    当代中国众多电影具有诗性结构再阐释的潜质。言志与缘情以扭结性共生关系隐含于当代中国电影本体理念中。中国电影的"诗言志"结构则近似于文学母题,即通过刻意的去叙事化手法强调叙事内容;据此,一些被笼统归类到"剧情电影"的作品应被移置于拒斥剧情纠葛与鲜明人物形象塑造的"诗电影"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