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维港通四海 高桥又映窗——处于转折点的香港电影

    作者:列孚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13年以后,《狂舞派》《踏血寻梅》《一念无明》等影片出现,令人鼓舞,象征着现今香港电影导演第三梯队已然出现。他们与徐克等导演的第一梯队,邱礼涛、陈嘉上、陈可辛等导演的第二梯队有何不同?在香港回归祖国20年之际,香港社会呈现出微妙、复杂的变化,电影正处于新的转折点了吗?未来香港电影将面对怎样一个市场?

  • 作为电影类型的奇幻片

    作者:周清平 刊期:2017年第04期

    奇幻片是通过想象运用虚构手段架构新时空、塑造超自然形象和编排神奇惊险情节,具有奇幻审美品质和令人惊奇的审美效果的类型电影。奇幻片使得人类建立天-地-神-人的四元结构,人类身心从而获得新奇体验和栖息场所。西方奇幻片经过百年发展已经成为主要类型片,成果丰硕。中国奇幻片则处于萌芽阶段,前景广阔。

  • 奇幻的文化坐标

    作者:魏然 刊期:2017年第04期

    奇幻消费由来已久,至今我们仍在银幕、书籍或网络平台上重温着古老传奇及其变体。技术创新为视觉奇观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但往往也使人们忽略了奇幻生产的社会性。本文从新世纪初科幻与奇幻流行程度的此消彼长人手,归纳奇幻相异于科幻的本质特征。笔者认为,奇幻复兴呼应着当代人关注的几大焦点,即他者、科技与自然。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勾勒了...

  • 新世纪国产奇幻大片的神话叙事呈现

    作者:虞吉; 张钰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新世纪以来,奇幻片在中国电影产业的改革、探索和发展中不断得到重视。从《画皮》系列、《狄仁杰》系列、《西游降魔篇》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捉妖记》等电影的相继热映,国产奇幻片作为主打类型在近年的国产影片序列中地位凸显,而中国神话的影像叙事呈现也成为国产奇幻大片独特的票房制胜法宝。

  • 当下华语奇幻大片对香港神怪片的继承与改造

    作者:张琦; 索亚斌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华语)奇幻大片是继古装武侠大片后又一个重要的商业电影类型,它是对好莱坞同类电影的借鉴,更是对香港神怪片传统的继承和改造,彰显出香港电影进入内地环境后在创作风格和文化意味上的历史演变与美学融合。

  • 好莱坞奇幻片:当代神话的转喻和种族意识形态

    作者:李一鸣 刊期:2017年第04期

    奇幻片从本体上属于人类最古老的叙事——神话系统。因此它与现实是“断裂”的,并由此形成了它神话式的转喻性。早期好莱坞奇幻片在脱离欧洲叙事中,建立了自己的“文明与野蛮”的种族恐惧,并在其后一次次获得信仰和西方神话的赋权中确立着自己的主体性。在当代的新神话电影中,面对文明的“失败”,它再一次强化着自己的种族意识形态建构。

  • 怀旧记忆与文化传承——王家卫访谈

    刊期:2017年第04期

    在与美国影评人约翰·鲍尔斯的访谈中,王家卫谈到了《花样年华》与《一代宗师》的拍摄缘起,并阐述了这两部影片的创作理念。《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力图复原香港20世纪60年代的气韵和风貌,同时也呈现了导演的私人记忆;《一代宗师》里,传承成为影片的核心,通过刻画叶问成为一代宗师的过程,承扬了传统中华武术的精神气质。

  • 真正的导演是自然——雅克·贝汉访谈

    刊期:2017年第04期

    围绕法国电影艺术家雅克·贝汉创作的系列自然纪录电影作品进行的专访,其核心观点:出于宇宙价值观,拍摄自然纪录片是一种义务。拍摄时我们变成鸟中之鸟,动物中的动物,置身于地球万物生命的气息之中,真正的导演是超越我们的自然。我们所学到的艺术都来自于自然。有些细小的事情表现出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现实,要有所超越地表现真实。

  • 创意无限与工匠精神:中国电影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作者:饶曙光; 李国聪 刊期:2017年第04期

    近两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速放缓,产业短板问题日益凸显,电影界亟待加强有效优质供给,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其中,“工匠精神”与“电影创意”的有机结合,将以柔性力量激活中国电影的独特战略性资源,聚焦质量提升与创新驱动,增强核心竞争力,带动电影创意经济,成为质量时代中国电影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 “多元中国”与文化离散——解读跨语际中国电影里的孙晤空符号

    作者:白惠元 刊期:2017年第04期

    本文以“跨语际中国电影”为研究对象,讨论孙悟空符号的文化翻译问题。在《刮痧》《静静的嘛呢石》《孙子从美国来》三部电影中,“孙悟空”引发了国族身份意象的生产。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内,“孙悟空”成了主体中空的文化符号,它既是“中国崛起”的回音,也折射出“多元中国”的离散症候。

  • 中国电影“西部空间”的影像呈现与文化嬗变

    作者:巩杰; 梁英建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西部空间逐渐进入国际话语体系和影像再现之中,西部电影研究的“空间转向”已经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笔者试图由“西部电影”研究转向“电影西部”的研究,在丝绸之路视阈下探索电影中“西部空间”的生成、呈现及其文化嬗变问题。

  • 港式主旋律:融合背景下香港影人北上的类型突破

    作者:贾若祎; 黄文杰 刊期:2017年第04期

    随着近年来我国电影业融合趋势的日益加强,香港导演拍摄主旋律题材影片渐成潮流。本文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成因与时代背景,总结了香港导演在将主旋律影片加以商业化、类型化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创作倾向,同时指出了不足之处和创作误区,最后强调了对这一创作风潮需加适度引导的重要性。

  • 《一念无明》:疯癫与文明、传统与当代的多重裂隙

    作者:杨鹏鑫 刊期:2017年第04期

    港片《一念无明》在现实主义与兴观怨的传统里铺陈当代香港社会“癫狂”的一面,吁求“同理心”和“责任感”,同时也暴露出疯癫与文明、传统与当代的多重裂隙:以理性、科学为主导的现代文明是以“温柔的暴力”判决、监控、排斥、规训“疯癫”而显现其“文明”的,前现代的传统道德伦理则难以解决自由伦理时代香港强竞争性社会的体制性问题。而...

  • 《记忆大师》:抽象体系中的主体反抗与媒介协商

    作者:李九如 刊期:2017年第04期

    以记忆管理为契机,《记忆大师》触及了一种日益深刻的现代性焦虑,它源于现代社会对于私人领域越发强化的管控。影片借助科幻、惊险、推理等类型元素,以主人公及其家庭的危机表征了这种管控及其引发的焦虑,并呈现出暧昧的协商态度。

  • 《拆弹·专家》:“港味”的回归与变奏

    作者:霍胜侠 刊期:2017年第04期

    《拆弹·专家》的一大特色是重拾“港味”,回归“黄金时代”的香港电影传统。本文尝试从“港味”的两层意涵——直接过瘾的情感愉悦机制、本土化的空间再现方式——入手,分析《拆弹·专家》如何在合拍片规制下继承与发展“港味”,并指出其对于内地香港合拍片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