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跨界、多元与创新

    作者:李韧 刊期:2015年第01期

    2014年11月2日下午,第九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开幕。伴随新人新片青涩登场,“艺术跨界、价值多元与文化创新”主题峰会也隆重举行。在大时代急剧变幻的乐章中,年轻电影人必须踏出前人所未有的舞步。前辈与同道也许莫衷一是,而你只管找准自己的舞步。光影深处,是人类共有的灵魂。

  • 共荣共生:互联网与传统电影的融合

    作者:刘起 刊期:2015年第01期

    2014年11月4日,第九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之“传统与未来互联网经济与中国电影产业生态”主题峰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主持了本场会议,多位业内专家、导演、影评人及电影学者围绕主题展开了深层次的讨论。

  • 坚守初心,问道现实

    作者:李韧 刊期:2015年第01期

    2014年11月5日,第九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之“我的电影观”主题峰会在中央戏剧学院举行:一如往常,青年影人首先分享的是对现实的高度关注——身披稚羽,如何在无序的工业体系中撞击、探路。而从对谈中沉淀下来的,则是颗颗澄澈的初心。如何“方得始终”?或许有机遇、要变通,不能忘的则是守住那份赤子心。本次峰会由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主...

  • 青年电影如何与市场面对面

    作者:马喆 刊期:2015年第01期

    中国电影产业进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青年导演如何更好地面对市场,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这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话题。2014年11月4日,第九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之“青年电影如何与市场面对面”主题峰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论坛旨在为青年导演提供与业内专家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找准定位,更好地成长。

  • 影像、叙事与视觉表达

    作者:梁丽华 李星瑶 余鑫艺 刊期:2015年第01期

    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联合主办的“影像·叙事与视觉表达”学术论坛于2014年11月5日在北京电影学院举办。此次论坛邀请到知名学者及一线的电影摄影师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影像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当下热点话题,王竞、朱青生、赵小丁、穆德远、梁明先后主持了各组嘉宾发言。

  • 中国式上路的旅途治愈与现实书写——中国新近公路电影探析

    作者:李彬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讲述中国式上路故事的国产影片的三种主要形态,分析了公路片叙事模式、“治愈式”旅途片以及混搭公路片与“治愈式”旅途片的叙事风格,当下中国公路电影往往在直指现实社会图景的公路片中寻求商业成功,在描述经典商业电影成长故事的“治愈式”旅途片中暗含社会现实批判,除少数影片外,大都因为无法把握好平衡而产生挫败。

  • 想象的“第三世界”:论当代中国都市电影中的异域之旅

    作者:陈亦水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梳理了冷战结束以来,“新马泰”东南亚与中国周边地域案观,在华语电影里承担的地缘身份认同的修辞功能,并通过分析当代中国都市电影中的“第三世界”景观和中产阶层的叙事褶皱问题,进而探索在全球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的地缘政治认同,与“第三世界”地域景观如何塑造文化身份的位置。

  • 资本主义的影像帝国与“形象霸权”——批判全球化视域下的国家形象研究

    作者:刘丹凌 刊期:2015年第01期

    随着可视化新闻及广告、影视作品等传播半径的延伸,尤其是将一切迁移至屏幕上的互联网之普及,“形象”(Image)、“类象”(Simulacrum)愈来愈成为全球化时代文化和传播的主导型范式。“形象霸权”演变为资本主义文化“争夺”的新焦点,它集形象塑造、形象价值输出和形象宰制于一体,与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生产方式、一种特定的政治经济学范型...

  • 身体政治与文化语境的合谋——20世纪80年代高仓健在中国流行的文化分析

    作者:魏建亮 刊期:2015年第01期

    高仓健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声名显赫,影响巨大。这首先与他身体特有的“三实”美学意味、“硬汉”一胜格意指、“男色”性欲幻想及“卡里斯玛”式道德蕴涵有关,它激发了官方、知识界和平民对他的共同依恋;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文化符号和政治无意识的一种显现,高仓健身体的这四个层面还契合了当时百废待兴、思想解放的文化语境:两者之间的合...

  • 《推拿》:“盲视觉”与“看得见黑”的电影美学

    作者:陈捷 刊期:2015年第01期

    《推拿》是一部关于“黑暗”意象和讲述“黑暗”的象征性作品。如何呈现“盲视觉”是影片制作中最核心的美学问题,而“盲视觉”并不仅是模拟盲人的视知觉,更在于展现一个特定的、“看得见黑”的族群的精神世界。

  • 《一步之遥》:将孤独进行到底

    作者:赛人 刊期:2015年第01期

    本文主要论及姜文的《一步之遥》,探讨其与历史、现实之间的多重关系。以此为维度,搜寻《一步之遥》所谓的叙事之谜,以及诸多意象背后的隐性表达。《一步之遥》是姜文最具当下性的一部魔幻大作,并进一步确立姜文在华语电影导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 《太平轮(上)》:历史温情主义者的乱世书写

    作者:陆绍阳 刊期:2015年第01期

    《太平轮(上)》提供了书写乱世的另一种视角,用平民史观将死亡、离散和普通人的生存状态织成一幅乱世图景,以历史温情主义者的态度面对新旧交替时代的创痛。

  • 看见并触碰黑暗——娄烨访谈

    作者:娄烨 谭政 刊期:2015年第01期

    谭政(以下简称“谭”):你跟毕飞宇合作渊源最早是从美国的一次讲学还是写作开始的,对吧? 娄烨(以下简称“娄”):那是2006年的一个笔会。爱倚华大学聂华苓老师的“国际写作计划”,每年她会邀请两岸三地,以及亚洲和欧洲的一些重要作家,在那里有三个月时间的活动,比如讨论、翻译,聊些文学的历史或者未来,主要是文字方面的一些沟通。

  • 用摄影机和演员共舞——《回光奏鸣曲》导演钱翔访谈

    作者:钱翔 陈向阳 刊期:2015年第01期

    台湾资深摄影师钱翔曾凭《蓝色大门》获台北金马奖最佳摄影。钱翔导演首次执导故事长片《回光奏鸣曲》叙述了陈湘琪饰演的45岁玲子——一个制衣厂的女工独居高雄家中面临更年期提前到来的一段心路历程。女儿在外地求学,叛逆又不恋家,有自己的世界。玲子的丈夫像千千万万的台商一样,长期在中国内地经商工作。独自留守的她又被工厂裁员了。当照...

  • 电影研究与认知科学

    作者:艾拉·哥尼斯堡 许珍 刊期:2015年第01期

    以往,精神分析学和认知主义理论支配着电影心理学研究。但是现在,一种为开发大脑所提供的技术一神经科学方法,开启了精神领域的一次新对话。本文通过探索人们对电影作出反应的三个方面,探讨了神经科学及其研究大脑的方式、解释了注意力、聚焦、绑定、镜像神经元和移情等概念,分析了大脑对运动的感如方式和电影枝术如何控制我们理解银幕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