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武侠电影之前世今生

    作者:徐浩峰 刊期:2014年第03期

    武侠小说和武侠电影的双胞胎现象,构筑了现代史上的武侠文化。当今武打场面的瓶颈在于,我们将武打当作晚会舞蹈。要拍好武打片,首先要转变观念,尊重动作形态。只有心态转变,才能真正理解动作,创遣出新的动作美感。

  • CEPA十年看香港与内地合拍片嬗变

    作者:列孚 刊期:2014年第03期

    中国改革开放前甚至前就已有个“特区”,这个“特区”就是广州,而且是个“电影特区”。CEPA十年也是香港电影与内地电影不断融合的十年,但文化的融合从来就不可能在短短十年一蹴而就,哪怕是有了更长时间的融合,仍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地域文化注定的。

  • CEPA前后香港电影对于港人域外意识的交涉

    作者:范可乐 刊期:2014年第03期

    香港电影保留本地语言,文化和创作形式固然重要,但“本地”文化并不是一个万年不变、完全封闭的完整独立个体,它其实依靠着一个不断与他性交涉和斡旋的历史过程。电影能够做到的,也就是透过官能刺激来帮助观众对自身官能直觉和意识进行自我检讨,从而打开对话的可能性。

  • 香港粤剧电影:戏曲的切割与重建

    作者:陈向阳 刊期:2014年第03期

    本文研究在技术影响下的粤剧和电影互动,粤剧与电影存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认为粤剧受文字、剧本写作和电影的影响是一种切割,表现在粤剧舞台日益精细及标准化的趋势,并且电影的想象已经渗透粤剧。

  • 我舞故我在:《狂舞派》的顺流逆流

    作者:吴君玉 刊期:2014年第03期

    《狂舞派》,一部香港罕见的劲舞青春片,以不落窠臼的手法、层次丰繁的情节,赢得舆论和业界赞许,成为去年香港电影的一股清流。本文探讨编导在片中展示的文化视野,以及这部作品的优与缺。

  • 《与齐白石》:电影该怎么拍?

    作者:蔡颂 岳凯华 刊期:2014年第03期

    电影《与齐白石》立足于政治家与艺术家的身份认同,叙说日常化与情感化的故事,突破了过往献礼片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依赖,也超越了完全单一的政治出院角,对于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创作来说是一个突破与超越。

  • 走出中国电影的文化瓶颈

    作者:朱大可 刊期:2014年第03期

    从工具化到市场化,中国电影已经完成自身的有限转身,电影大规模盈利的梦想正在实现。但是,尽管市场化已经十年有余,而中国电影人竭力模仿好莱坞拍摄方式,大量聘用好莱坞人才,也学到某些好莱坞技术,却始终没有实现走向国际化的夙愿,甚至连世界市场的门边都没有摸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并非技术,而是在于对华夏文化精神、民族精神的辨识、理...

  • 中国戏曲、电影与传统文化

    作者:薛仁明 刊期:2014年第03期

    中国的戏剧,真正的核心在戏曲,而戏曲最核心的部分其实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乐教。拍中国传统文化题材,抓住神韵是最重要的。中国文化不是谈知识,谈来谈去是你生命的转化,让你整个生命怎样修行、怎样转化。

  • 华语电影的跨模块拼贴——21世纪以来两岸三地电影新景观

    作者:王一川 刊期:2014年第03期

    进入21世纪的华语电影迎来又一大流动期,北部电影模块、西部电影模块、香港电影模块和台湾电影模块各自的碎片相互流动,呈现出跨模块拼贴景观。由电影演员间的表层交融,通过故事场景、电影资本和电影制作间的交融,直到电影艺术观念间的深层交融,势必促进两岸三地华语电影模块碎片之间的总体混融。

  • 群众路线:铸造电影中国梦不可动摇的基石——从《私人订制》谈起

    作者:洪帆 刊期:2014年第03期

    同志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提出要坚持“大众化”,他指出大众化“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冯小刚电影中最可贵的“大众化”随着他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已经不动声色地“贵族化”了。

  • 英模电影的实证化思维

    作者:何祖健 郭宇彤 刊期:2014年第03期

    考察国产英模电影所呈现的实证化倾向,文章认为摆脱新闻的事实思维范式、突破碎片化的叙事模式,追求悲剧的案高美是国产英模电影破茧化蝶的重要路径。

  • 风格即是救赎的手段——对话刁亦男

    作者:刁亦男(受访) 尹鸿(访问) 刊期:2014年第03期

    创作的直觉与自觉 尹鸿(以下简称“尹”):在中国电影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刁亦男先生无论作为编剧或是导演,都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你的创作有一个清晰的脉络,就是不选择特别商业的题材和形式,基本都在关注于一种当代生活中的生存状态和人性状态,写自己的故事,让别人去说。从《爱情麻辣烫》、《洗澡》、《制服》、《夜车》到《白日焰火》,...

  • 电影自有它的生命——黄修平访谈

    作者:黄修平(受访) 陈志华(访问) 刊期:2014年第03期

    黄修平执导的《狂舞派》在香港可说是缔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2013年3月底,它在香港国际电影节首映,当时已经传出好评。4月至7月期间多次举办优先场,反应都不错。可是由于电影几乎全部由新演员担纲,没有具备号召力的明星,加上是以街舞为题材,小成本制作(成本只有港币530万),很多人在公映前都不看好它。

  • 好莱坞电影与政治——布什-切尼时期的美国电影与国际政治

    作者:道格拉斯·凯尔纳 王伟(译) 李洋(校译) 刊期:2014年第03期

    作者认为电影不仅是视听表达,也是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指我评论、期待和寓言,文章运用“诊断式批评”的方法,分析了布什-切尼执政时期(2000年至2008年)的好莱坞电影与美国的国际政策、战争社会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影片如何预见了美国在反恐战争中遭遇到的阻力与困难。

  • 电影美学与地缘政治

    作者:迈克尔·沙皮罗 廖鸿飞(译) 李洋(校样) 刊期:2014年第03期

    本文以“电影节空间”所体现的电影政治关系作为切入点,指出电影感知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影片不仅塑造心理主体、更塑造美学主体,这让电影在揭示和批判当代全球化暴力方面具有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