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卷首语

    刊期:2014年第01期

    2013年,农历癸巳年。天干之癸,阴之水;地支之巳,阴之火。水火相克相生,便是充满了生命碰撞与搏击的力量。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刘奇葆 刊期:2014年第01期

    电影作为光影与视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文化标识特征突出,可以说,电影是一个民族的面孔。回顾中国电影百余年发展史,那些银幕上诉说的风云变迁、呈现的悲欢离合,深深感染和激励着人们,

  • 女性电影和女性导演的电影世界

    作者:金依萌 刊期:2014年第01期

    今年,国产电影在市场意义上出现“井喷”。继中国电影的产业、资本规模形成并持续扩张的奇迹之后,国片与中国电影观众似乎也在不定期地出现“蜜月期”。在这一格局下,国产电影的生产与品种开始呈现出某种多元的势头(或日萌动)。

  • 艺术影院的经营与选片标准

    作者:姜伟 刊期:2014年第01期

    我是上世纪90年代末入行的,从业已经十五六年。事实上,从我人行到现在,国内各电影机构、发行公司,包括院线,都在试图用各种方式来解决文艺片的发行问题,但迄今都做得不太好。

  • 电影·现象·评论

    作者:林盈志 刊期:2014年第01期

    这两年,台湾电影创作有4个现象:一是电视或小荧幕的逆袭,正如此次参展影片《亲爱的奶奶》,导演瞿友宁虽然不是从小荧幕转过来的,但他也是在电视界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后转而投向电影创作的。

  • 致台湾电影终将逝去的2013

    作者:郑秉泓 刊期:2014年第01期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台湾电影自新电影以降变动最为剧烈的十年,在戏院商业放映的台片数量从10余部成长至近50部,市场占有率从不到百分之一的低迷谷底因《海角七号》绝处逢生而一路成长,2011年因《赛德克·巴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空前盛况而达到17.5%,2012年则有《阵头》、《爱》、

  • 从评论《小时代》看中国影评的现状

    作者:周黎明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通过回顾作者评价电影《小时代》所引发的风波,深入诠释了作者观点,并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当今中国影评的现状与陷阱,指出影评的某些误区,旗帜鲜明地反对影评的政治化和粉丝化,强调影评的独立性。

  • 影评人的时代使命

    作者:李洋 刊期:2014年第01期

    电影批评的场域不断裂变,从传统杂志到互联网,再到新兴的移动终端,电影评论的秩序连续不断地变动和整合。本文探讨了来自网络和民间等体制外的影评人,如何在新时代下履行电影批评的职责。

  • 《私人订制》:商业电影作者化的“无主题”变奏

    作者:赛人 刊期:2014年第01期

    抛去《私人订制》的影像构成和各类语境所带来的歧义,《私人订制》所提出的命题,也指向了当下中国电影的一个有趣的、仿佛随时可以提升但却总是越滑越远的症结:观众们要看的是什么?是要以众怒的名义,将自己的私愤倾泻一番,还是干脆没心没肺地傻乐一下就好。观众在哪儿?

  • 《无人区》之“无”及其思辨性

    作者:孙承健 刊期:2014年第01期

    “无人区”之“无”只是一种策略,它的存在,让本能欲望得以释放,让惯例认同所遮蔽的不可见转化为可见。在叙事策略上,借助各种符号隐喻,围绕命题追问,既构成文本叙述的价值预设,同时也外化为其独特的文本结构。

  • 情与义:《扫毒》中逝去的江湖

    作者:陆洵敏 刊期:2014年第01期

    香港电影业界为了极力扩展内地市场,试图改造香港电影旧有的娱乐情趣和从西方传承的价值观,将他们逐步融于香港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之中。《扫毒》的成功在于导演成功地将娱乐的噱头与潜在的意识形态结合,是香港电影北上之后对香港经典电影一次现实的超越性的探索。

  • 电影编剧的原子与鸿沟——罗伯特·麦基访谈

    作者:罗伯特·麦基 郝建 王旭锋 周黎明 刊期:2014年第01期

    郝建(以下简称“郝”):中国已经引进、翻译了十多本美国作者写的编剧书籍。我注意到只有您的《故事》谈到了“善之中心”,这本书中多次谈到关于价值观、道德观……①罗伯特·麦基(以下简称“麦”):并不一定是道德观念,但故事承载价值观。郝:您可否谈谈对电影故事中价值观的认识?

  • 漫漫英雄路——陈木胜导演访谈

    作者:陈木胜 罗卡 刊期:2014年第01期

    陈木胜导和编的影片我看过不少,和他面对面对谈却是第一次。他在1983年进入香港无线电视台当副导演时我刚好离开制作部,因此无缘合作,也许碰过面也不相识。对陈导演的电影作风我却是熟悉的。虽然长期拍动作片,陈导演并非一介武夫形象,而是文质彬彬,谈吐斯文。新作《扫毒》在内地、香港和海外频传捷报,我们感谢他在各地奔忙之际抽空为《电...

  • 产业链的供血系统——中国电影金融服务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刘藩 潘星星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中国的电影金融服务滞后于产业的蓬勃发展,电影产业金融服务相关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保守的银行贷款与零散的、非专业的投资仍是主力,上市融资、私募股权投资、信托金融服务发展滞后。我国电影产业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非常强,但政策、盗版、产业链不完善等因素导致了可见的风险。应当探索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发展电影保险服务,推动电影金融...

  • 古装历史题材影片创作中的商业性元素:娱乐的历史和历史的娱乐性

    作者:付宇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曾经火爆的古装历史题材影片在市场上遇冷这一现象背后的创作思路和观众心理之间的关系,寻找到了这一现象后,在创作层面不符合商业电影创作的诸多因素,并对如何在创作层面挖掘出这一题材的商业可看性提出了个人的粗浅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