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电影的公共外交:为何好莱坞对中国的宣传要比其自己的电影更有效?

    作者:骆思典 张爱华(译) 刊期:2012年第03期

    对公共外交的重视是增强"软实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中国政府已投入数以百亿美金的资金以支持媒体和娱乐业的发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好莱坞大片在推进中国公共外交方面实际上要比中国电影更具影响力,这一方面是好莱坞开始重视中国电影市场,另一方面是中国电影的头等任务与好莱坞电影不同。

  • 中国电影的“当代性”:一种新的“媚俗美学”

    作者:陈捷 刊期:2012年第03期

    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当代",成为一个仅仅是时间意义上的而不具有任何价值取向,更不必说是"艺术律令"的概念。"新"的"媚俗美学"正是中国当代电影的一种独特的美学经验。中国电影的"当代性"意义不仅是一种"美学谎言",还成为一种产业化背景下的"美学幻觉",即我们对于中国电影美学的全部信心就来自于它们贴上的"人性"标签和票房的...

  • 我们能否重建一个新的价值世界?

    作者:李云雷 刊期:2012年第03期

    本文从近年影响颇大的电影与电视剧切入,通过"传统价值观的瓦解与重建"、"如何重新讲述革命的故事"、"现实中的精神与道德困境"等不同层面,探讨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影视作品的具体分析,呈现出当代中国道德、伦理现状的复杂性及其历史与社会根源,并探讨重建一种新的价值观的可能性。

  • 主流电影的“非主流”实践和“商业美学”膨化

    作者:周安华 刊期:2012年第03期

    在当代中国电影的代际认同逐渐消弭之后,来自西方大片和国外各色优秀作品的启迪和比照,促使中国电影多元开放格局真正进入了理性推进和务实操作层面,进入新世纪,一批带有强烈个人印迹、具有显见实验特性的新电影悄无声息地走上银幕。

  • 中国儿童电影90年

    作者:林阿绵 刊期:2012年第03期

    据目前史料记载:1922年,由著名童星但二春拍摄的短片《顽童》(编导、摄影但杜宇,上海影戏公司出品),是中国首部由儿童饰演主角的影片,至今已走过不平凡的90年,值得令人回顾、深思。

  • 《桃姐》:简单的深意

    作者:列孚 刊期:2012年第03期

    《桃姐》是许鞍华继《天水围的日与夜(》2008)、《天水围的夜与雾》(2009)之后又一部取材于香港并直接描写港人生活的影片,截至3月12日,该片票房已超越4000万元(人民币),这是香港电影在内地非类型电影票房最高的一部作品。换言之,原来香港电影在警匪片、动作片、古装片等类型片以外,是可以获得内地观众认可并乐意掏腰包去捧场的。这对香...

  • 《倭寇的踪迹》:破碎的精致

    作者:付宇 刊期:2012年第03期

    武侠电影是华语电影类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语电影历史发展演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华语电影的特有类型,武侠电影天然具有强烈画面感、魔幻感和戏剧性,因此具备成为电影作品的天然优势。同时,就其精神内核而言,又具备独特的东方美学和价值观念,这种内在精神气质是西方电影(好莱坞电影)无论如何也模仿不了的,因此,武侠电影也就...

  • 《双城计中计》:一种商业电影类型的文化软着陆

    作者:戴莹莹 刊期:2012年第03期

    《双城计中计》是一部典型的"骗术电影",乍看以为是部香港电影,细辨认才发现,从出品公司到主创无一不是土生土长的大陆制造。这大概说明香港电影在此类电影中的建树颇丰,尤其是此片火车站劫财的桥段也曾在《富贵列车》里见过;这也同时说明内地年轻一代导演的电影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浸染着香港电影的风格,而随着香港与大陆合拍及营销电影共同市场...

  • 《春娇与志明》:退步的现实感和敷衍的剧作

    作者:王若千 刊期:2012年第03期

    "我一直觉得,一部好的电影,70%得是结构性的笑话,30%可以做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文化体系里面的东西。这样电影出来之后,或许30%的内容人家不会笑,但他们会为70%而笑……地区性的笑话是最容易做的,反而真正结构性的笑话——跳出语言和地域的局限,很难做到。”这是导演彭浩翔在近作《春娇与志明》上映前的一段采访语录。在此次采访中,他更是信心满...

  • 骄傲的赛德克·巴莱——魏德圣访谈

    刊期:2012年第03期

    吴:我个人非常喜欢《赛德克·巴莱》,这部影片不仅是去年台湾产业意义巨大的电影,从制作到票房,而且也会是台湾电影史上一部很重要的作品。你能不能先向读者介绍一下这部片子的缘起是怎样的。

  • 扛大旗招摇过市,人群中把手举高——孙周访谈

    刊期:2012年第03期

    田《:我愿意》是一部具有时尚气息的都市情感影片,可以说是您的转型之作,虽然影片跟《周渔的火车》讲述的都是一位女性跟两位男性的故事,但风格迥异,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转型的?

  • 对话赵季平:音乐勾勒出电影的灵魂

    作者:刘捷 程亮 刊期:2012年第03期

    从1984年为电影《黄土地》创作音乐以来,赵季平的名字便与中国电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大阅兵》、《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活着》、《炮打双灯》、《孔繁森》,直到最近的《白鹿原》、《温故1942》——这一系列风格独特而深入人心的作品使赵季平被电影研究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有建树的电影...

  • 对话金培达:弦外之音

    作者:何其玲 刊期:2012年第03期

    我很幸运,可以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变成职业。 我对电影有着狂热的喜欢,在两个小时里可以经历现实人生可能没有机会遇见的经历和情感。人的生命历程里有很多东西是不圆满的,而电影可以给人希望和慰藉,让人思考,给人答案,这让我非常有满足感。

  • 对话林强:技不如心

    作者:王希文 徐子玉 刊期:2012年第03期

    林强(Lim Giong),熟悉侯孝贤、贾樟柯电影的人一定绕不开这个名字,作为台湾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电影配乐人,其作品细致梳理,也多是意蕴悠长的艺术电影。无论是阴差阳错,还是因缘际会,林强走上电影配乐道路多少有些偶然性。作为早年凭借台语摇滚乐歌曲《向前走》一曲成名的歌手,到在电影音乐创作上硕果累累的电影配乐人,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个曾...

  • 好的电影音乐视它如何为电影服务——约翰·威廉姆斯访谈

    刊期:2012年第03期

    纵然不是电影配乐迷,总也绕不过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的配乐作品及他的名字。有关这位配乐大师的美事甚多,譬如他与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至今踏入第40个年头的合作(第一部是《横冲直撞大逃亡》[The Sugarland Express,1974],近作为近期上映的《战马》[war Horse]),大抵是电影史上有关导演与配乐家绝无仅有的马拉松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