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让市场真正成为繁荣中国电影产业的决定力量

    作者:聂伟 冯凝 刊期:2012年第01期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迅猛,同时存在结构性矛盾,献礼片与形象片是其主要征候之_。献礼片独享的倾斜政策影响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有序竞争,不利于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繁荣、艺术大发展的整体语境下,中国电影需要充分培育市场,以产业竞争促整体发展。

  • 女性主义背景的英雄主义叙事——《金陵十三钗》从小说到电影的文本转移

    作者:侯克明 刊期:2012年第01期

    分析解读《金陵十三钗》的钥匙存在于小说原著之中。张艺谋反复强调《金陵十三钗》是他“20年来遇到的最好的剧本”。仔细分析小说原著与电影之间的文本差异,张艺谋的电影诉求便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 《转山》:壮游文化与疗愈系电影

    作者:曹予恩 刊期:2012年第01期

    电影《转山》取材自台湾旅行文学《转山》一书,这几年在台湾正流行壮游文化,70后的谢旺霖写下一个人骑行两千多公里抵达西藏的经历,边境流浪的旅途一路充满惊恐。当该片监制陈国富读到这个故事时,便被这个富于梦想与生命力量的故事打动,决定将它搬上大银幕。

  • 《星空》:那一场文艺青年的恋恋絮语

    作者:刘帆 刊期:2012年第01期

    夜游微博,近日一段子颇火,关于普通青年、文艺青年及其他青年的区别。看完电影《星空》,不由得感叹了一句,这是一部标准的文青物语。

  • 《辛亥革命》:怎样讲述一场令人感动的革命

    作者:陈林侠 刊期:2012年第01期

    由于诸多原因,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较为复杂。《剑桥中华民国史》概括说,“第一种是强调军阀主义开始了,政治统一解体,一种不讲道德的、背信弃义的溃散情绪在当权者中蔓延。这种观点认为,革命的胜利,即使在胜利的当时,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第二种看法强调同革命前年代的连续性,不把辛亥革命看成是中国政体衰落中的又一事件,而把它看...

  • 关于这个时代和我们的创作

    刊期:2012年第01期

    前段时间我有机会去美国走了一圈,发现美国电影市场同样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大电影公司聚集了大;量精力和资源集中?拍巨片,动辄好几亿投资,大家的投资兴趣似乎也都、在特别大的电影上。国内这几年也是这样,

  • 电影创作与理论:新视阈·新方法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11年11月3日,第六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青年电影学者圆桌会征北京举行,电影学界专家,尤其是众多的青年学者,在论坛上发表了对于当下电影创作、管理和理论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新锐看法,现把他们的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 中国大陆独立剧情片:忠实的现实呈现与形式美学缺陷

    作者:郝建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中国语境中的“独立电影”不仅仅指筹款方式,它有着美学的、政治的、经济的意义。大陆独立剧情片在呈现社会现实的生活质感和现实关系方面有忠实呈现的愿望和较为自由的艺术空间,但在叙事章法、镜语肌理等形式美学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生疏和缺陷。再残酷的现实、肮脏的生活、荒诞的境遇都应该有一种富于纯粹美感的形式来呈现。

  • 我是一个当了导演的观众——九把刀访谈

    刊期:2012年第01期

    吴:这部电影是改编自你自己的小说,电影又是你做导演,你觉得你写的和拍出来的电影,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 奇幻命运与现实人情——连奕琦访谈

    刊期:2012年第01期

    吴:连导演,对于内地的电影界来说,你是一个陌生的新人,能不能先介绍一下你自己?

  • 新青年电影的多元走向与文化意义——以80’后导演部分新作为例

    作者:杨俊蕾 刊期:2012年第01期

    以两岸三地部分80后导演的新作为例,分析中国新青年电影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多元文化走向:其一采用非虚构叙事,坚持自我在场的作者个人电影;其二介于虚构与非虚构之间,在影片中集合成长记忆并投射微观历史的青春片;其三,经由虚构的叙事完成青春理想与类型片的结盟。

  • “微博力”威力到底有多大?——影院观众的微博使用与影响情况调研报告

    作者:高越 刊期:2012年第01期

    本报告选取北京有代表性的影院开展调研,了解影院观众的微博使用情况,梳理电影院观众通过微博获取、传递电影信息的特点和规律,力图通过数据分析考查微博对影院观众了解电影的影响力,为电影更好地利用微博渠道进行宣发和评论提供可参考的数据,

  • 夏日最后的奇幻玫瑰——闲话电影《朗读者》之改编

    作者:黄丹 刊期:2012年第01期

    2009年,“朗读者”成为人类世界高频出现的词汇,同名的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在人心的湖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块,激起的不是轩然大波,而是比之更为深沉的久久不会平息的涟漪。

  • 作用于眼睛、耳朵和肌肉的故事:具体化模拟的演进

    作者:托本·格劳德尔(著) 石同云(译) 刊期:2012年第01期

    故事叙事机制体现人类先天大脑思维能力如何合成一个感知输入、情感生成以及行为输出的能动机制。本文介绍了媒介叙事受人类思维结构PECMA流的影响,通过对大脑思维中的故事经历的具体化模拟来叙述故事,有其基本的标准式故事范式;讨论了媒介的进化使不同的媒介以不同的特色叙述故事;论述了故事叙事的互动性与线性之间的关系。

  • 革命历史电影中的身体与复仇

    作者:史静 刊期:2012年第01期

    革命历史影片是指讲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历史的影片,这些影片有着大致相同的叙事结构装置和叙事伦理,并有特定的意识形态诉求,在敌人——英雄——人民的三角符号中不停地置换着三角结构中的具体所指。通过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建构国人在新秩序和新国家中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