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双脚踏上幸福路:八十年代的新农民形象

    作者:王海洲 刊期:2008年第06期

    20世纪80年代.现实中的中国农村发生变革,电影创作再现这种激荡人心的变革并前瞻性地建构着中国农村的美好未来。在银幕世界中,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农民们通过劳作改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通过学习提升着自己的精神境界。理想的中国农村。按照《迷人的乐队》、《家庭琐事录》等影片的银幕想象,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 “非索引性”、数字画笔与技术的“非透明性” 对数字影像与巴赞现实主义美学关系的再思考

    作者:陈犀禾 徐红 刊期:2008年第06期

    本文从指涉的“非索引性”.数字画笔.空间蒙太奇和技术的“非透明性”等角度对数字影像写巴赞现实主义美学的关系问题进行了重新思考,认为数字美学与巴赞美学之间已形成巨大的张力,我们应当立足于当下数字技术主义运动的前沿来完成电影理论的重新建构。

  • 巴赞理论与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电影美学的关系及其当下意义

    作者:金丹元 曹琼 顾昉冉 刊期:2008年第06期

    本文认为巴赞电影理论远不仅仅只是强调“纪实美学”.而是对现实主义电影的一种倡导、推崇和深化。巴赞理论中既有现实主义导向,也有存在主义因素。而今天西方电影中将现实主义与后存在主义、后精神分析学互渗的创作态势,似乎恰恰源自于巴赞理论。同时它对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探索也不无借鉴意义。

  • 《电影艺术》征订启事

    刊期:2008年第06期

  • 电影公司上市的积极影响与风险分析

    作者:何群 许进 刊期:2008年第06期

    当下,国内电影公司上市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电影公司上市,对于我国电影企业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大融资规模.进而完善电影的投融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带动电影产业管理不断规范化;角逐资本市场,改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格局:树立品牌,促进电影产业的规模化.国际化。但同时,上市电影公司也会...

  • 好莱坞的游戏规则 美国六大制片公司的重组与制片谋略

    作者:张爱华 吴绪颖 刊期:2008年第06期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电影业走出低谷步入历史上另一个黄金时代。尤其全球化以来,好莱坞凭偿高科技的优势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覆盖和扩张,电影业已经成为美国一个巨大的产业。巨额投入固然是好莱坞成功的一个方面.但起决定作用的却是美国电影产业成熟而完备的市场运作机制和不断整合的方略。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出在风云多变的国际化格局中。好...

  • 基层电影市场透视以重庆为例

    作者:余纪 刊期:2008年第06期

    中国电影产业如今的问题。根本在市场的超常规萎缩,这是无可争议的。但是,我们今天对问题的研究。却总是止步于一些粗略的数据。要想突破研究的瓶颈,直逼问题的实质,就必须走出“象牙塔”,走向广阔天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 都市如何视觉化?

    作者:岳璐 刊期:2008年第06期

    不可否认,在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古老文化面临着西方主流文化的冲击。在我们还未来得及建构现代都市文化时,后现代的碎片文化就将许多未能仔细思索的东西打得支离破碎。在这一隋势下,我们许多电影人仍然习惯性地停留在乡村文化的乡愁或返城青年的迷茫、抑或完全沉迷于古典命题中,而当他们面对现代都市题材作品时,却并不能真正解读其中...

  • 以“灿烂”元素独步 以文化“内蕴”立足

    作者:周安华 刊期:2008年第06期

    加里·R·埃杰顿和迈克尔·J·马斯登曾在美国《大众电影与电视》2002年春季号发表文章指出,纵观20世纪,发达国家已逐渐把它的优先权从“语词(word)”转移到“影像(image)”上来,其转移的依据是建立在一种认识论基础上的,即知识主要靠观看世界而获得,而各种传播技术已将其视觉化,照片、电影、电视、录像和计算机带来一大批数字化的艺术。...

  • 更正

    刊期:2008年第06期

  • 电影怀旧与消费社会

    作者:姜申 刊期:2008年第06期

    2007年在大洋洲举行的一个有关亚洲研究的国际学术研讨会①上,我发表了一篇题为“当代中国电影与后现代消费文化”的研究纲要。只以中国近年来的怀旧电影为一例。简要地叙述了它在时下消费文化中的某些现实意义。不想,这个有关“怀旧”的微观细节却引起热烈的讨论。这次讨论指引我对怀旧电影与后现代消费文化的意义展开深屡次的思考:一.对“...

  • 《二十四城记》:贾樟柯完整的影像实验

    作者:张赞波 刊期:2008年第06期

    贾樟柯在《世界》中对“世界公园”这个独特的魔幻空间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多媒体表现手段(flash)的发挥,标志着他最早的实验精神的觉醒和萌芽,也标志着他在《小山回家》、《小武》开创的典型“贾氏风格”的纯写实主义道路匕朝写意主义悄悄拐了个弯而到了《三峡好人》,贾樟柯再次借力于空间环境,大胆做了—些实验性尝试,比如火箭上天、飞碟...

  • 第三种电影:《李米的猜想》

    作者:凌燕 刊期:2008年第06期

    对于当下中国电影来说,1000元的成本意味着什么?显然,它不可能成就一部商业大片,同时,它也不能是一部不考虑商业回报的纯个人表达,贾樟柯的回答是:拍第三种电影。^①这其实就是要兼具商业与艺术性,既按照工业化模式生产与营销,又在其中争取个人表达空间。无独有偶,同属第六代导演、在体制内蛰伏了20年的导演曹保平也提出,“我想要拍...

  • 奥逊·威尔斯访谈录

    作者: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 安德烈·巴赞(Andre Bazin) 夏尔·毕谦(Charles Bitsch) 让·多玛奇(Jean Domarchi) 王志钦(译) 刊期:2008年第06期

    距离巴赞过世不到半年以前.巴赞对威尔斯进行了第一次访谈。这篇访谈也成为增长版《奥逊·威尔斯论评》的主要参考之一。且我们合理相信巴赞透过这篇访谈以及《邪恶的接触》的发行。进—步检视他对威尔斯自1950年以来创作演进观点的重要线索。这篇访谈可以看作是四个月后第二次访谈的试探。问题多在探讨威尔斯对技术上的见解,从与电视台的合作...

  • 寻找自己的电影之美 贾樟柯访谈

    作者:贾樟柯 吴冠平 刘小磊(整理) 刊期:2008年第06期

    吴:今天的话题从国际电影节开始吧。因为从1997年到2007年的十年,我想你是参加欧洲三大电影节最多的人。对国际电影节的美学要求,以及他们看待影片的观感和角度,应该是有你自己很深的观察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