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电影艺术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ilm Art

杂志简介:《电影艺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528/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别策划·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中国电影、实验电影研究专题、影艺观察、电影批评、访谈录、理论研究、视与听、影史影人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0181
国内刊号:11-1528/J
全年订价:¥ 220.00
创刊时间:1956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58
复合影响因子:0.82
总发文量:2071
总被引量:13329
H指数:30
引用半衰期:10.2813
立即指数:0.0529
期刊他引率:0.983
平均引文率:7.4706
  • 从北影到中影看中国电影制片30年

    作者:俞剑红 张琦 刊期:2008年第04期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电影制片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北影厂到中影集团这30年的变化,探究中国电影制片这30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历程。本文将30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1992年,北影处在计划经济时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第二阶段是1993年-1999年,北影处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第三阶段是2000年-20...

  • 向苏联电影取经

    作者:王雄 张尔瓒 郭维 谢铁骊 李文化 傅正义 杨远婴 丁宁 刊期:2008年第04期

    北影厂创立时分,电影局曾指派为团长,率队赴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学习从行政领导到影片制作的各个环节技能。这个被称之为"实习团"的赴苏成员由20个人

  • 苏联电影在中国——五十年代的考察

    作者:柳迪善 刊期:2008年第04期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电影生产能力的限制,大量翻译苏联电影便成为供应中国电影市场的有效策略之一。苏联电影确实给中国观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一大批英雄形象如丹娘、玛莉黛、马特洛索夫都深深感动了20世纪50年代的无数中国观众。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却也无法不去面对躲藏在历史褶皱里的某些现象,对于这些现象的了解和梳理...

  • “复映片”公映始末

    作者:陈少舟 刊期:2008年第04期

    由于十七年电影在""中几乎全部被打为"毒草"而遭禁锢,刚粉碎"",中央即责成文化部成立电影复审小组,对十七年电影进行审查,以便解决广大群众的看电影难问题。作者系该组成员,经历了这项工作的全过程。作为亲历者,文章披露了大量第一手史料,再现了处在"两个凡是"时期复审电影的曲折历程。

  • 陆洁:早期中国电影的“多面手”

    作者:陈刚 刊期:2008年第04期

    在中国早期电影史学的研究领域,学者们的目光大多聚焦于电影创作实践者和电影产业投资者身上,而对于其他身份的电影从业者(如电影杂志的编辑、电影"制片人"等)往往缺乏必要的关注。笔者以陆洁40年从影经历中的身份变迁和角色转换为线索,力图勾勒出这位中国早期电影史中的"多面手"的人生轨迹。

  • “昆仑”推手夏云瑚的意义与历程

    作者:丁亚平 赵长军 刊期:2008年第04期

    夏云瑚以实业起家,既有实业家的奇思与庄严,同时又有着电影企业家的宏阔视野和良心。不管是早年电影发行、放映活动,抑或是在上海创办昆仑影业公司,以至远走海外推销国产影片,夏云瑚都以其超群的商业智慧和清醒而冷静的社会意识,书写出中国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 彼处的土耳其,此处的那个人:努里·比格·锡兰

    作者:何亮 刊期:2008年第04期

    努里·比格·锡兰是2008年度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最佳导演获得者,本文简要介绍了这位土耳其新锐作者导演的成长经历和创作经历,并对其创作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试图说明纯电影作者锡兰和他所处的社会土壤之间的联结方式问题,因此,本文对土耳其这个国家的现状和深层社会矛盾、土耳其电影业的基本状况都作了一定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作为一...

  • 噱头之王:威廉·卡索

    作者:李新 刊期:2008年第04期

    威廉·卡索(William Castle,1914-1977)是美国B级片导演中的希区柯克,专拍低成本的惊悚片和恐怖片。他的恐怖片有可以轻易辨识的关键词:针对遗产争夺展开的故事,罪有应得,奇异的死亡方法,喜爱刻画具有行动力和攻击性的女性角色。性别错乱也一度成为他的影片的兴趣。威廉在美国电影圈的美誉来自于恐怖片,但更多的来自他诡计多端的电影营销技巧,他...

  • 奥斯卡的新面孔与好莱坞的政治学

    作者:陈宇 刊期:2008年第04期

    文章对2008年奥斯卡奖的风向转变进行了总结,探寻了这种转变背后的政治、文化原因。同时,作者使用政治学的方法,试图分析好莱坞影片所体现的一贯政治立场,以及近年来此立场的微妙转变。

  • 从《左右》看一种非理性的爱和伪人道主义

    作者:陈捷 刊期:2008年第04期

    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左右》近期不仅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奖,也赢得了很多国内评论的关注和称赞。人们从影片中看到了第六代导演重新把"目光投向于真实的社会",

  • 中小成本国产影片的类型化

    作者:晨光 刊期:2008年第04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电影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小成本电影创作如雨后春笋般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它们中的大多数都面临着文化表达与市场回报的两难窘境。一些优

  • 西洋镜下大话西游——《功夫之王》的符号解读

    作者:朗天 刊期:2008年第04期

    中国功夫迷Jason(Michael A.Angarano)从美猴王(李连杰饰)与天兵的打斗中惊醒,以为梦境,但很快,他无意中穿越"无门之门",来到了禁制国度(Forbidden Kingdom),

  • 《哈!哈!哈!》:为“笑”所累的背后

    作者:温细鎚 黄添水 刊期:2008年第04期

    继《疯狂的石头》之后,《哈!哈!哈!》似乎要再次改变中国电影喜剧单借"戏仿"、"恶搞"手法博人一粲的尴尬局面。早在投拍之前,制片方就宣称:"《疯狂的石头》为我铺平了

  • 《黄石的孩子》:信息时代中跨国资本的中国题材

    作者:李二仕 刊期:2008年第04期

    历史真实文本《黄石的孩子》开头字幕部分就提示根据乔治·何克的真实故事改编。而真实历史的基本情况1是:1915年出生的英国人乔治·何克,从小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这个

  • 后现代角色观

    作者:栗峥 刊期:2008年第04期

    后现代角色观认为,每一种艺术皆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符号形式,表演艺术独有的符号是角色本身。角色作为一种意向性符号,存在着空隙。每一个角色都是对另一个角色的吸收和改造。角色都不应该用表现某些特征的形容词等描绘性词汇来概括,角色不应被言语所限定,角色本身就是一个与语言一样的符号,因此,它本身就可以代表某种或某些特质混合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