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杂志 北大期刊

New Films

杂志简介:《电影新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新主流”与“新国潮”电影研究、明星研究、电影史研究、海上影谭、海上影谭

主管单位: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东方《东方电影》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6777
国内刊号:31-1145/J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611
总被引量:2143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1
  • “谵妄便是清醒者之梦”——后人类时代的谵妄电影(delirium cinema)指南(下)

    作者:姜宇辉 刊期:2018年第04期

    后人类主义的晚近发展聚焦于断裂主题,尤其敞开了一个陌异和失控的未来。而疯狂机器正是这个主题的鲜明体现。但后人类主义之后的两个前沿理论动态——克苏鲁纪和加速主义——皆无从对这个主题进行有效回应,尤其是无法真正重塑主体性之可能。由此,我们转向麦茨的精神分析理论和福柯关于谵妄体验的哲学分析,试图在迫近疯狂和失控的边缘重新探寻自...

  • 世俗与神话的走出与返回——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大陆电影代际导演的演进轨迹

    作者:峻冰 刊期:2018年第04期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大陆电影历经了反思与顺从、批判与传承、叛逆与回归等一系列变迭。在渐渐复苏、回归转型、蜚声国际、多元共生的文化表象链条上,“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新生代”“新锐导演”等不同代际的电影导演持续在世俗和神话之间徘徊、惶惑,在阐释、颂扬神话与消解、挑战神话之间往返奔走,在一次次走出与返回、尝试与找...

  • 中国电影诗意化的美学追求——论中国电影创作的“优美浪潮”

    作者:王赟姝 刊期:2018年第04期

    独特的东方美学观念,应该成为中国电影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从“优美”这一审美范畴入手,梳理中国电影史中具有优美审美意象的重要影片,并由此界定近两年出现的《长江图》《路边野餐》《八月》等诸多具有优美审美风格的影片,并归纳将“优美”作为一种重要中国影像美学创作所内含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蕴修辞等特征,由此引发对于构建中国电...

  • “自我”主体的式微与“他者”话语的建构——好莱坞电影中黑人形象的凝视

    作者:孙世宽; 范倍 刊期:2018年第04期

    好莱坞电影具有多元文化共生的形态,而“黑人”电影以及与之相伴生的黑人形象、民族文化特色相较于美国主流文化更多地扮演着边缘化的“他者”存在。本文试图揭示全球化语境下,好莱坞电影中的种族主义话语政治、黑人形象的“他者”建构,以期探寻电影影像中异质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共生。

  • “写实奇幻电影”的类型实践与美学创新

    作者:魏晨捷 刊期:2018年第04期

    “写实奇幻电影”作为奇幻电影的一个亚形态,从类型范畴的叙事模式和审美特征来看,已形成了初步的类型实践,但为了拓展“写实奇幻电影”成为更加完整而成熟的类型电影,其叙事模式和多元母题的表达还需进一步开发。西方当代电影对奇幻电影类型实践已有了相当的成就,而国产奇幻电影的奇幻思维还不够成熟且对奇幻故事审美特征的美学构建经验也还不...

  • 《中国人民的胜利》与《解放了的中国》——新中国初期纪录电影的运作实践与国家认同

    作者:徐文明; 杨曦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中国人民的胜利》与《解放了的中国》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两部中苏合拍文献纪录片。两部作品拍摄和发行放映均经精心安排,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本文基于大量史料,对两部影片的制作、放映及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影片运作实践,本文肯定两部影片在传播国家形象,推动国家认同方面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

  • 主持人语

    作者:陈旭光 刊期:2018年第04期

    近年虽有《芳华》《无问西东》《红海行动》等引发的观影高潮。但毋庸讳言,我们总还是会在当下电影中发现太多的问题,留下太多的不足和缺憾,诸如猫眼电影与《后来的我们》预售、退票罗生门,与“快鹿集团”有关(《叶问3》《大轰炸》)的资本投机,与天价明星、明星偷税漏税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携《捉妖记》之余勇和品牌却明显仓促圈钱,让人叹惋不已...

  • 争鸣与发言:当下电影研究场域里的“电影工业美学”

    作者:陈旭光; 李卉 刊期:2018年第04期

    电影工业美学作为当下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引发了诸多讨论与争鸣。围绕这一正在建构中的理论话语,研究者们从历史与现实出发,挖掘电影工业美学的理论资源,畅述理论体系的建构与设想,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质疑与批判。本文在梳理电影工业美学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描绘了电影工业美学理论在电影研究的全球/本土、历史/当下、时间/空间...

  • 类型融合、叙事策略与“工业务实”——“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的《建军大业》研究

    作者:刘强 刊期:2018年第04期

    《建军大业》的成功,是一次主旋律电影的美学升级,是电影主创对电影工业美学理念的自觉秉承与实践。这种“工业美学”原则彰显的是理性至上,它秉承电影产业观念、类型生产原则,游走于电影工业生产的体制之内,服膺“制片人中心制”观念,最大限度地平衡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体制性与作者性等关系,追求电影美学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其实...

  • “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工业美学”实践与话语建构

    作者:张立娜 刊期:2018年第04期

    本文试图从跨媒介生产与传播、运行管理机制以及电影场域话语建构三个层面来探讨开心麻花的创作体现出的“电影工业美学”,以及其喜剧电影个体创作实践对当代中国电影进行产业化转型产生的影响、与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尤其是文化语境格局变化之间隐藏的关系。

  • 《妖猫传》:“工业追求”与“作者表达”的冲突

    作者:高原 刊期:2018年第04期

    在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的当下,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难以平衡,由此电影工业美学被提出。《妖猫传》作为名导陈凯歌的最新力作,展现出富有中国意蕴的美学。然而,由于导演的个人艺术追求,影片依旧具有叙事割裂、主旨晦涩、类型模糊不清等问题,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冲突在影片中依旧存在。但是对比其以往的作品,《妖猫传》仍体现出作者导演的产业化转型进...

  • “现代性”的两面——影片《冈仁波齐》与《塔洛》中的“西藏”意象与文化书写

    作者:李彬 刊期:2018年第04期

    《塔洛》和《冈仁波齐》都是西藏题材电影,一部是藏族导演拍摄,一部由汉族导演创作。对比两部影片,不同文化背景、文化视角下的西藏书写,呈现了同一个西藏的两面,也彰显了截然不同的文化心理。虽然二者都是在呈现当代中国的现实困境和精神困境,但是,二者困境的源头却是南辕北辙。不同于《塔洛》导演万玛才旦对于故乡藏地文化的现实表达,《冈仁波...

  • “上海电影研究”主持人寄语

    作者:周斌 刊期:2018年第04期

    众所周知,上海既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也是华语电影的根脉所在地;上海电影是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人才众多、特色鲜明,曾为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的繁荣兴旺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和华语电影的快速发展,上海电影也不断在多元化的变革中力求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为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换与...

  • 海派电影传统与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

    作者:周斌 刊期:2018年第04期

    当我们大力倡导建构中国电影学派时,也应该深入梳理其文化渊源和美学传统,在传承其优良基因和个性元素的基础上,依据当下新时代的需要,实现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努力建构有坚实文化基础、丰厚思想内涵和独具艺术特点与美学品格的中国电影学派,其中海派电影传统乃是建构中国电影学派时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无疑,海派电影是中国电影的重要...

  • 电影表演的在地性研究——以上海市民喜剧电影为例

    作者:周倩雯 刊期:2018年第04期

    上海市民喜剧电影的渊源可追溯至中国电影诞生之初。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提供了开放多元的都市景观、人文风貌与社会生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治格局的变迁,上海为市民喜剧电影作品的酝酿、发展、成熟提供了独特的故事情境和表演场域,其电影表演的招笑机制历经讽刺、歌颂、揭露等过程,同时在漫画、舞台、银幕等不同的叙事媒介互文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