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杂志 北大期刊

New Films

杂志简介:《电影新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新主流”与“新国潮”电影研究、明星研究、电影史研究、海上影谭、海上影谭

主管单位: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东方《东方电影》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6777
国内刊号:31-1145/J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611
总被引量:2143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1
  • 从牺牲品、抗争者到权力主体——论新世纪以来中国小城镇电影的渐进式性别空间叙事

    作者:孟君 刊期:2017年第04期

    新世纪以来,多部中国小城镇电影开始书写并展现意蕴丰富的女性空间,它们构成了一种以女性为书写对象、着意阐释女性空间的电影类型。本文以《红颜》等小城镇电影文本为对象,分析其性别空间的特点及其与小城镇女性生存状态的关联,意在探讨小城镇电影在女性意识表达上的变化。本文认为,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小城镇电影中的女性群体有潘多拉、美杜莎、...

  • 浅论作为文化和商业现象的明星制

    作者:徐春萍 刊期: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所谓"流量明星"以及现象的出现令许多人爱恨交加。一方面是高片酬、零演技、耍大牌等负面新闻充斥视听,另一方面,为了在变化莫测的影视市场中占据某些大数据预测的"流量"保障,部分出品、制片和发行方等,不惜代价地将流量明显捧为票房和收视的第一保证,对其尊崇的态度远超曾占据传统中心的编剧或者导演等主创。影视界内部对这些流量明...

  • 景观与凝视:异域旅游电影的主体建构与消解

    作者:慈祥 刊期:2017年第04期

    异域旅游电影中,景观的作用不仅只是展示,更重要的是其生产力。通过"拟人化"和"互文化",地理学景观在向表象化景观转换中,意义得以生产,主体得以建构。然而将这种建立在凝视基础上的主体认同置于电影生产的权力框架中去考察,便会发现,主体的建构在"生产者凝视"中逐渐被消解。

  • 当下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的类型拓展与叙事流变

    作者:张咏絮 刊期:2017年第04期

    科幻片作为好莱坞类型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在其经久不衰的商业策略中形成了稳固的类型模式。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科幻片中常用的题材,由此呈现出的新的美学嬗变,在《终结者》《黑客帝国》《人工智能》《超验骇客》《机械姬》《她》和《攻壳机动队》等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中,其类型范式被拓展,空间场域被移置、意识形态策略被改...

  • 好莱坞电影少数民族失语现象解析

    作者:常媚 刊期:2017年第04期

    电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反映。2015年美国少数民族人口已占美国总人口的38.4%。预计到2043年美国人口将以少数民族群体为主。美国自诩为是一个人人享有平等机会的社会。然而通过研究好莱坞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好莱坞电影仍然是白人的世界,少数民族在好莱坞电影中处于失语状态。美国人口的多元化并没有在好莱坞电影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原因...

  • 以视觉奇观重构现代“西游”神话——景观电影语境下的《西游·降魔篇》与《西游·伏妖篇》

    作者:吉星宇 刊期:2017年第04期

    近年来,《西游记》的改编电影在数量和票房上都急剧上升,而形式上呈现出明显的技术视像奇观化趋向,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与《西游·伏妖篇》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作为景观电影的两部"西游",呈现出奇观影像的"狂欢化"色彩,在狂欢背后,是周星驰以现代价值观念取代传统神话阐释体系,以视觉奇观构建现代神话的尝试。这一尝试之所以能够成功,...

  • 2016年香港合拍片创作

    作者:徐巍 刊期:2017年第04期

    2016年的香港电影在产业格局和市场上继续呈现出与内地电影业和市场的融合态势。面对美国电影产业的激烈竞争,2016年香港合拍片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比重,尤其是《美人鱼》创造了一个新的票房神话。香港合拍片继续在类型的突破与融合中保持一定的发展力度。立足现实题材,警匪片和青春片等都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众多的续集作品构成2016年香港合拍...

  • 1957年中国银幕的“上海姑娘”

    作者:张金玲 刊期:2017年第04期

    通过对1957年四部和"上海姑娘"相关的影片《上海姑娘》《护士日记》《不夜城》《女篮五号》进行文本分析,围绕"上海姑娘"外在形象、生活方式和知识分子身份的银幕呈现,探究其兼具摩登性与革命性的双重特质,在"十七年"中国电影体制与国家意志共谋的时代语境中,这种融合统一的银幕表达既是对30年代上海女性形象的承继,也是对此后中国电影中...

  • 武侠电影空间叙事的形式与风格探析——以胡金铨的客栈四部曲为例

    作者:庞思雅; 齐伟 刊期:2017年第04期

    胡金铨导演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和影片内涵,在武侠电影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作者导演印记。在他的客栈四部曲中,客栈作为重要的空间场景,承载了电影的叙事性和戏剧性,在封闭的空间下完成影像的跃动与变奏,形成了强烈的造型风格和表意功能。本文以客栈四部曲为电影文本,通过场面调度和剪辑技巧这两个维度来探讨客栈这一空间形态下的造型形式,通过对镜...

  • 徐皓峰新武侠电影的创新元素

    作者:李超; 邢桥 刊期:2017年第04期

    徐式新武侠电影在人物、主题、江湖三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其极具特色的格调,在与以胡金铨、张彻和徐克三人为代表的"旧"武侠影片的对比中可清晰地看到往日"群像江湖"的逝去与如今"个体江湖"的兴起。

  • 论《绣春刀Ⅱ:修罗战场》“另类”的武侠美学范式

    作者:孙力珍; 侯东晓 刊期:2017年第04期

    《绣春刀II:修罗战场》一经上映,便好评如潮。更有甚者,称之为"新武侠的诞生"。作为2014年《绣春刀》的前传,影片《绣春刀II:修罗战场》可与前者构成"另类"的武侠系列。之所以称之为"另类",是因为与经典武侠电影相比,《绣春刀II:修罗战场》颠覆了传统的武侠美学。影片中"去脸谱化"的人物塑造与"反传统"的侠义精神,构建了"另类"的...

  • 《明月几时有》:许鞍华的融变与坚守

    作者:马楠楠 刊期:2017年第04期

    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的献礼之作,《明月几时有》以认同和归属的姿态将香港地方抗战史融入主流意识形态的宏大叙事之中,从而标志着许鞍华电影在国族想象和身份认同维度上的融变。而从影片的审美形态、影像风格和叙事视角方面来看,许鞍华则坚守其一贯的作者风格与个人印记,以女性视角切入国族历史,借日常琐碎和去戏剧化的叙事方式为观众铺陈出一部...

  • 关于存在与对话的美学——《月光男孩》电影文本解析

    作者:吕丽 刊期:2017年第04期

    从电影文本研读出发,以电影与观众的对话关系为参照,对《月光男孩》进行解析可以发现,整部影片的核心诉求是主人公不断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反思和救赎自我。影片借助两难关系结构、电影情节留白和细节刻画心理情感实现了对"我是谁"这一主题的层层揭示,具有鲜明的存在主义美学特征。

  • 诗意与去蔽:作为“事件”的《冈仁波齐》

    作者:陈彦均 刊期:2017年第04期

    无论是从"言有尽意无穷"的意境考量,还是从区别于经典叙事电影的风格判断,我们都可以在"诗电影"这一概念框架中对电影《冈仁波齐》做出讨论。在帕索里尼的"诗电影"中,诗意的产生源自"自由间接主观化"的"双重模式",《冈仁波齐》正是以真实影像与虚构情节的差异融合实现了与这种"双重模式"的吻合。作为一部言说"在路上"的电影,影片...

  • 罗伯特·德尼罗电影表演艺术探析——以电影《盗火线》为例

    作者:聂珊 刊期:2017年第04期

    罗伯特·德尼罗作为20世纪美国电影史上最为杰出的男演员之一,同时也是方法派表演的最佳诠释者。在其超过半个世纪的职业生涯中,塑造了众多电影史上经典的形象,并以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虽然他目前为止只获得了各一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但是他在好莱坞电影史上的地位却举足轻重,除了他在创作巅峰时期的高质量的经典作品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