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杂志 北大期刊

New Films

杂志简介:《电影新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新主流”与“新国潮”电影研究、明星研究、电影史研究、海上影谭、海上影谭

主管单位: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东方《东方电影》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6777
国内刊号:31-1145/J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611
总被引量:2143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1
  • “拐点”论争与中国电影结构性优化

    作者:饶曙光; 尹鹏飞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16年二季度以来中国电影增速放缓,是中国电影结构性矛盾的必然发展,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需求侧和供给侧矛盾的集中体现。但是,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并没有发生逆转性的变化。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深刻调整,电影业界原有的规模化、数量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须借此契机进行结构性调整达到结构性优化,提高内容生产能力,提升电影质...

  •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作者:王魏 刊期:2017年第01期

    进入21世纪之后,电影市场已然成为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缩影。中国电影在全球化语境下,在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进口影片的竞争中,应首先立足国内市场,以国内市场为根据地,深耕细作,不断扩大国产电影票房比例,壮大国产电影自身的创新力、生命力、竞争力、影响力。同时要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利用合拍片的方式同国际市场对话,以提升中国电影的全球...

  • 影视文化中的多元歧义理论

    作者:王浩宇; 杨简森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场电影,或一档电视节目,虽然是传播媒介的产品,却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想象。影视作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影视文化中多元歧义理论发展历程的梳理,对多元歧义理论中的“生产性的文本”和“生产性的视听受众”这两个核心组成因素进行了阐述。同时,就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批评进行了反思。

  • 微信影评人与公众号文风

    作者:唐宏峰; 张旭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16年底,所谓“恶意影评”事件引发了关于电影评论的广泛讨论。中国影评发展迄今,经历了各种媒介平台的转变,其形态和风格与不同的媒介属性密切相关。如今的影评人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微信影评人”,各类电影公众号成为影评的主要渠道,一些优秀的影评公号也成为当下影评的代表。公众号文章在悄悄改变中国影评的面貌,影评人从过去的单纯的内容提供...

  • 被建构的侯孝贤:台湾经验、中国性和第三世界

    作者:田星 刊期:2017年第01期

    文章意在从学术史的角度,梳理了目前大陆学界侯孝贤电影研究中比较流行的几种范式,力图阐明这些学术思维框架背后所涉及的身份和地缘政治,以及它们所折射的在不同历史时期知识界文化心态的变迁。

  • 20世纪50年代国家形象传播与海外电影市场开拓——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

    作者:徐文明 刊期:2017年第01期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在20世纪50年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积极介入中国外交和文化交流活动,成为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海外传播的重要参与者。在市场领域,《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东南亚、欧洲、拉丁非洲等地均获得成功,多维度扩展了中国电影的市场空间。《梁山伯与祝英台》立足中国民族文化、积极跟随世界技术发展...

  • 1884-1886年《申报》影像广告研究

    作者:孙慧 刊期:2017年第01期

    继1875年金桂轩影戏广告之后,1885年12月3日,高易赈所在《申报》《续演影戏助赈》,但1885年实际的影戏放映,早于该条广告的时间。从1884年到1885年《申报》的照相广告来看,静态摄影术一直在上海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与电影发展密切相关的静态摄影技术也有其时代特征。

  • 矛盾替换、物象混杂与技术因袭:“西游”影像改编的三重难题

    作者:杨俊蕾; 王旭 刊期:2017年第01期

    今年春节档电影《西游·伏妖篇》延续近年来华语古装奇幻电影的制作风潮,以明代小说典籍《西游记》为人物框架依托,施之以三重改编再现:用“爱不得”的主题矛盾替换掉原著内在的宗教冲突和情感逻辑;用技术先导的电脑CG形象对主要人物进行暗黑色系的重构;在碎片化的物象重叠和电影后期技术的便利下,于画面上混杂出一个再无华夏文化标志的“西游”...

  • 《罗曼蒂克消亡史》:“粉色”摩登女郎与仪式化日常生活

    作者:杜梁 刊期:2017年第01期

    《罗曼蒂克消亡史》在时空的连续跃动中复述“上海往事”,但该文本归根结底讲述的是“一个花痴(小六)引发的血案”。以小六为代表的“粉色”摩登女郎群体从不吝惜向各式凝视的目光展现自身的魅力,她们虽然已经成长为拥有独立思维能力的现代女性,但却始终未能够破除情感的迷局。影片通过对仪式化日常生活情境时的建构和反复描摹,深入探查现代上...

  • 《功夫瑜伽》:一种作为“文化共同体”的影像实践

    作者:杨超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有利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电影事业的交流与发展。中印合拍片《功夫瑜伽》在2017年春节档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其视为在该语境下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一种影像实践。通过分析影片所表征的文化内涵可使我们重新思考中国电影在国际化进程中所应携带的文...

  • 《乘风破浪》:纯真年代、小镇空间与青年况味的并合幻象

    作者:陈焕庆 刊期:2017年第01期

    青年作家、网生代导演韩寒一直执著于创作小镇故事,其电影新作《乘风破浪》延续了其以往作品对小镇青年生活境况的谐谑式表达。与叙事散漫的《后会无期》不同,《乘风破浪》结构愈加完整,情节更为紧凑,在视听的维度上更好地实现了对韩寒文学作品风格的转接与承继。导演韩寒以其“淤出来的聪明”在这部燃情喜剧中编织了绵密的笑点,同时完成了对纯...

  • 2016年度上海电影创作现象与趋势分析

    作者:王艳云; 平方园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16年度上海电影的创作数量同比呈增长趋势,且出现多部在全国票房份额和艺术拓展上有相当影响力的作品,与往年相比,这个数字稳中增长,值得肯定。2016年表现最为亮眼的是商业类型片。相比之下,艺术电影、主流电影、动画电影数量较少,但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尽管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不足之处也较为明显,那就是上海本土电影创作者的知名度...

  • 我国微电影产业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

    作者:司若; 许婉钰 刊期:2017年第01期

    微电影作为最早诞生的网络视听形态之一,从初试啼声到今日产业成熟不过十年左右的时间。微电影的发展史是互联网时代无数新生事物的缩影,它们面临着全然不同的时代环境,缺乏可借鉴学习的对象,却在受众瞬息万变的需求下被迫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本文立足于我国微电影的发展历程,希望藉此厘清微电影的特征及其主要类型,探究受限于盈利模式的微电影...

  • 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发展的好莱坞想象

    作者:鲁昱晖; 王秋硕 刊期:2017年第01期

    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迈过十年拐点后,电影类型化发展成熟初显,类型的系列化也随之成了一种自觉选择。国产类型电影系列化发展的逻辑问题不容回避。好莱坞特许权电影作为标杆,在产业模式与创作思路等层面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想象模式。繁茂呈现的市场图景与现实存在的隐患困境一样无法忽略。从确保系列化的完整性与生命力、注重互联网化的社...

  • 切近创作 塑造自我——2016年中国电影理论批评报告

    作者:李建强 刊期:2017年第01期

    2016年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环绕电影创作实际,扭住电影发展走向,年度视点兼收并包,亮点聚焦敏锐及时,伴随着创作的发展波澜起伏,结合着理论的思辨逶迤盘亘,体现和发挥了理论批评特有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