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杂志 北大期刊

New Films

杂志简介:《电影新作》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145/J,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艺术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艺术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期关注·“新主流”与“新国潮”电影研究、明星研究、电影史研究、海上影谭、海上影谭

主管单位: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上海电影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东方《东方电影》杂志社有限公司
国际刊号:1005-6777
国内刊号:31-1145/J
全年订价:¥ 220.8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艺术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
复合影响因子:0.24
总发文量:1611
总被引量:2143
H指数:12
立即指数:0.027
期刊他引率:1
  • 电影故事与文化争议

    作者:杨远婴 刊期: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界出现了《黄金时代》《归来》及《小时代》等一批话题性极强的影片。三部影片分别讲述了不同年代的不同故事,但都引起了社会的多极反响,形成文化界的对抗性争辩。这三部影片之所以能够成为媒体事件,是因为它们触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问题,可以说是一种时代之问。

  • 国产奇幻大片的类型优化

    作者:聂伟 刊期:2016年第05期

    中国电影市场内部始终存在着自我谋求变革的力量,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思维的强势介入,在适度扩大市场需求的同时,也相应地优化了电影产品供给体系的产出效率。在此基础上,围绕IP资源为核心的质量建设与市场深耕,更加需要国产大片在供给侧给予更为强有力的结构适配、类型优化与价值担当。在这个意义上,《盗墓笔记》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内涵建设可...

  • 民族奇幻片的类型自觉与类型超越

    作者:杨晓林 刊期:2016年第05期

    暑期商业大片《盗墓笔记》在市场上的成功,可从编剧、导演和表演三方面的外部因素来总结,主要可归为三点:分别是"南派三叔和大IP小说改编""李仁港动作片的美学套路"以及"井柏然和鹿晗的冷萌表演"。内在的原因可归之于奇幻片的类型自觉和类型超越给年轻观众以熟悉的"陌生感"所造成的诸多看点,这也为辉煌的票房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盗墓笔记》叙事套层解析

    作者:王进进 刊期:2016年第05期

    研究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从叙事套层上实现对影片《盗墓笔记》的形式解读。具体支撑这一部分的是"吴邪时间"的主叙事套层与它所包含的两个子叙事套层——"铁面生时间"与"爷爷时间";相对于它的大分量,则是"裘德考时间"的副叙事套层。二是立基于"盗墓"叙事套层之上的"瓶邪之谊"的建构。此论证设定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叙事分析强于形式而...

  • 乱序时空、镜中幻影与族群记忆

    作者:杜梁 刊期: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鬼吹灯》《盗墓笔记》引领盗墓文学兴起,盗墓题材电影再度搅动了"池中春水"。从墓穴景观所承载的社会历史功能来看,国产盗墓题材作品与好莱坞电影传递出白人中心主义与反殖民意识两种文化倾向。《盗墓笔记》中错乱的时空与虚幻的人设,共同支撑起这部模糊了现实与臆想界限的个人口述史,然而透过重重迷影,似乎又可以窥探到内蕴在本...

  • 超级IP的想象空间与视觉感受的正面交锋

    作者:孙笑非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16年暑期档新片扎堆,但是票房总数同比去年下降超过6%,众多国产新片中也无一票房超过10亿元大关。而由李仁港导演执导、南派三叔亲任编剧的奇幻冒险巨制《盗墓笔记》在低迷的暑期档用超10亿元的票房成绩拿下了暑期档国产片的冠军。《盗墓笔记》作为超级IP产业链上的一环,与同名网剧的火爆点击量相比,虽然没有产生现象级票房,但在质量和票房整...

  • 青年亚文化视阈下新概念IP大片及其供给侧的泛艺术化趋向

    作者:白雪英男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16年暑期档票房冠军《盗墓笔记》的出现标志着电影产业3.0格局下"新概念IP大片"的又一突破,互联网IP概念运作下的"新概念大片"呈现出供需两侧更长周期的双向多维度的强大动态互动性,也为供给侧提供了更宽阔的艺术表现空间,为创作者带来超越影片本身时空封装量的"背景—文本"互文性创作可能。同时,文化群体分层消费概念和青年亚文化背景...

  • “烂片”舆论场的背后——对于中国电影舆论现象的解读

    作者:凌燕 刊期: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产影片在舆论中被指认为"烂片",这种指称显然不仅仅指向电影的艺术质量层面,其中也折射中国观众对国产电影的复杂态度。然而,"烂片"舆论的狂欢态势并未起到反映大众意见、引领电影观念转变的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分析《小时代》与《富春山居图》这两部电影的舆论场,藉此厘清电影舆论的相关概念和认知,探究舆论对于电影的作用...

  • 中韩合拍片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作者:张金玲 刊期:2016年第05期

    自从2014年7月3日《中韩电影合拍协议》签订以来,中韩两国所生产的合拍片鲜有口碑和票房俱佳的上乘之作,笔者试图厘清目前中韩合拍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推动中韩合拍片的品质升级,实现东亚地区电影市场的繁荣共赢。

  • 作为自然村社的乡土——论中国当代乡村电影的一种空间建构

    作者:孟君 刊期:2016年第05期

    中国当代乡村电影中显著的两种乡村空间形态是作为政治组织的"农村"和作为自然村社的"乡土",笔者以20世纪8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乡村电影为考察对象,分析其间关于"乡土"的空间建构。中国当代乡村电影的乡土空间叙事有以"乡情民俗、人事物象"为叙事对象、以"自然的美好来批判、替代现代文明的罪恶"为叙事主题以及浪漫主义的叙事风格三大叙...

  • 比较视野下综合性大学电影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作者:刘帆; 黄华 刊期: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大众文化的突进,电影创作被迅速"祛魅",其"魅"主要是由专业化程度极高的"影像工具和技艺"造就的,电影的数字化过程,也是电影创作祛魅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电影教育也逐渐"去精英化",一些由国内综合性大学"宽而浅"的通识式电影教育培养的非专业院校的力量进入电影工业并取得实绩。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表征...

  • 影像城市:日常生活、物及其中介性

    作者:林玮 刊期:2016年第05期

    中国城市电影与城市化进程关系密切,从第五代导演开始,城市电影所呈现的生活逐渐从戏剧冲突中脱离出来,成为现象学意义上的日常生活。物在日常生活中有划分主体身份和勾连主体情感两种中介性表现。新都市电影中的物主要以区隔主体身份为中介,凸显商品拜物教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而第六代导演的城市电影则更为深刻地切入生活肌理,将物的两种中介性相...

  • 行政力量的补充:抗战前国民党政权电影生产动员体系中的新生活运动

    作者:李九如 刊期:2016年第05期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政权发动的新生活运动,对该政权的既有电影生产动员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表现在奖励、扶助、制定标准、共同/委托制作等几种官方原有的电影动员方式之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新生活运动也在国民党中宣会(部)的电影界谈话会中产生了影响力。

  • 默片时代的中国电影音乐——电视专题《百年银幕歌声》制作总结

    作者:宋杨 刊期:2016年第05期

    中国电影音乐在电影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独特的地位,但是在默片时代的中国电影音乐常常被人忽视。笔者因在2005年制作电视专题片《百年银幕歌声》,特别阅读了大量历史文献,走访了众多学者和影人后代,调查取证后,对默片时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形成、样式有了初步认识。特撰文与读者分享。

  • 非整一性与状态化——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的一种叙事策略

    作者:姚睿 刊期:2016年第05期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中出现的非整一性情节和状态化叙事,既是文化思潮与社会结构等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又是创作者有意识的策略选择。通过非整一性情节和状态化叙事,电影创作者拓展了叙事形式,呈现出丰富、细腻的碎片化情感体验,有效展现出90年代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偶发性、短暂性、匿名性与暧昧性等特点。